石磊,党国刚,安卫东
(陕西省渭南市林业工作站,陕西 渭南 714000)
渭南枣树常见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石磊,党国刚,安卫东
(陕西省渭南市林业工作站,陕西 渭南 714000)
根据渭南市枣树历年病虫害发生和越冬代调查情况,分析介绍了渭南市枣树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特征,提出了枣树常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群众发展生产提供参考。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渭南
近年来,渭南市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陕西省干杂果经济地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群众发展枣树等干杂果经济林,加之受市场因素影响,冬枣价格呈稳中有升趋势,群众种植冬枣积极性高涨,全市枣树栽植面积持续扩大。据统计,渭南市现有枣树3.7万余hm2,年产值18余亿元。枣树病虫害种类很多,渭南市最常见有枣尺蠖、灰暗斑螟、枣瘿螨、枣瘿蚊、食芽象甲、枣黏虫等,病害主要有枣锈病、轮纹病、缩果病、枣疯病、裂果症等,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是提高枣产量,改善枣果品质的重要手段。
1.1 枣尺蠖
1.1.1 危害状 俗称“枣步曲”,以幼虫取食枣树幼芽、嫩叶、花蕾、幼果等。啃食幼芽后枣吊支离破碎,叶片受害被吃成大小不等的缺刻,花蕾受害不能正常开花坐果,严重时能将枣叶吃光。
1.1.2 防治措施 (1)初春或秋季,在树干周围1 m范围内,深3~10 cm处组织人力挖越冬蛹。(2)枣树萌芽前,在树干涂抹黏虫胶环或捆绑开口向下的塑料裙,阻止雌成虫上树交尾、产卵。(3)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喷药,7~10 d 1次,连喷1~2次。
1.2 灰暗斑螟
1.2.1 危害状 俗称“甲口虫”,以幼虫取食甲口或其他伤口处产生的愈伤组织,造成甲口或伤口不能愈合。枣树开甲后,幼虫从甲口处蛀入,沿甲口取食愈伤组织,排出褐色粪粒,并吐丝缠绕,随后沿韧皮部向上取食为害,呈现树势明显减弱或死枝、死树现象。
1.2.2 防治措施 (1)枣树发芽前(越冬成虫羽化前),人工刮除未愈合甲口或被害甲口老皮、虫粪及主干上的老翘皮,集中烧毁。(2)枣树开甲3天后,在甲口上涂抹48%毒死蜱乳油50~100倍液药剂,每隔7 d1次,连续涂抹3~4次,或直至甲口全部愈合并老化。(3)枣树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0.3%洗衣粉,减少越冬虫源。
1.3 枣瘿螨
1.3.1 危害状 又叫枣树锈壁虱,以成螨、若螨为害叶片、花蕾、花及幼果。叶片受害,多从叶基部开始发生,受害叶首先呈现灰白色斑点,随虫口密度的增加,整个叶片极度灰白,凹凸不平,并向叶面卷起,质感厚而脆,似衰老状。花蕾及花受害后,逐渐变褐,干枯脱落。幼果受害,初期产生银灰色锈斑,随锈斑面积扩大,后期果实凋萎脱落。
1.3.2 防治措施 (1)发芽前,全园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60~80倍液,杀灭越冬瘿螨。淋洗式喷雾效果最好。(2)5月初,用高压喷雾器喷洒洗衣粉500倍液。(3)生长期为害较重枣园,在5—6月枣瘿螨为害盛期前开始喷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500~4 000倍液,10~15 d 1次,连喷1~2次。
1.4 枣瘿蚊
1.4.1 危害状 俗称“卷叶蛆”,主要以幼虫为害嫩叶,有时为害花蕾和幼果。嫩叶受害,被害叶呈淡紫红色卷皱筒状,叶缘向上卷曲而不能展开,质硬而脆,幼虫在卷曲叶中取食,后期受害叶变黑干枯。
1.4.2 防治措施 (1)枣芽萌动或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下喷洒48%毒死蜱乳油300~500倍液,喷湿土壤表层,或地面撒施15%毒死蜱颗粒剂或10%辛硫磷颗粒剂,然后耙松土表,杀灭羽化成虫。(2)4月下旬幼虫发生期,开始喷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在枣树抽枝展叶期开始喷药,10 d左右1次,连喷2~3次。
1.5 食芽象甲
1.5.1 危害状 又称枣飞象,以成虫取食嫩芽、花和叶片为害。芽受害后尖端光秃,呈灰色。叶片受害,被食成缺刻。花受害,不能坐果。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枣芽全部吃光,造成二次萌芽,大幅减产。
1.5.2 防治措施 (1)利用成虫假死性,在虫量大发生时于树下铺塑料布,早晚气温较低时震摇树枝或用木杆击打枝条,使成虫受惊落地,收集杀死成虫。枣树萌芽时也可在树干上涂抹3~5 cm宽的黏虫胶环,阻杀上树成虫。(2)以往为害严重枣园,在枣树萌芽期于地面撒药或喷药,毒杀出土成虫。药剂用1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 m2均匀撒施1~1.5 kg、48%毒死蜱乳油300~500倍液均匀喷洒地表。(3)枣树萌芽期虫量较大时,在早、晚用48%毒死蜱乳油1 200~1 500倍液喷药防治,喷药时应连同地面一起喷洒,以杀死落地成虫。
1.6 枣黏虫
1.6.1 危害状 又称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卷叶蛾”“包叶虫”等。以幼虫吐丝黏缀芽、叶、花、果等幼嫩组织,导致枣花枯死、叶片缺损、果实坑洼或蛀孔,影响产量。
1.6.2 防治措施 (1)枣树生长季节于枣园挂设黄色黏虫板诱杀效果极好。(2)成虫发生期内或枣树生长季节,在枣园内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3)4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在每代幼虫初发期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药1~2次,其中,4月下旬在枣芽长3 cm左右时喷药1次即可。
2.1 枣锈病
2.1.1 危害状 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早期脱落,病树果实皱缩,果肉含糖量降低。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逐渐突起形成黄褐色锈斑。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病树树势衰弱,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产量锐减,且品质低劣。
2.1.2 防治措施 (1)栽植时不宜过密,对稠密枝条适当修剪,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高秆作物间作,促进枣园通风透光。(2)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3)7月初开始第1次喷药,10~15 d 1次,连喷4~6次,雨多时多喷。第1次药剂选用治疗性杀菌剂30%多菌灵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以后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与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2.2 轮纹病
2.2.1 危害状 又叫“浆果病”,主要为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初期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点,后迅速扩展为红褐色近圆形病斑,有时稍凹陷。典型病斑表面有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剖开病果,腐烂果肉呈淡褐色,略有酒糟味,严重时全果浆烂。
2.2.2 防治措施 (1)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枯枝,减少越冬菌源。发芽前全园喷施1次30%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杀灭枝干上的越冬病菌。(2)枣园从落花后10~15 d开始喷30%多菌灵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10~15 d 1次,连喷5~7次。雨多多喷,尽量在雨前喷药。采收前7 d左右喷施1次,防止采后晾晒过程中枣果腐烂。(3)适当控制结果量,增强抗病性。采收后及时晾晒或暖房烘干处理,促使枣果快速适量脱水,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2.3 缩果病
2.3.1 危害状 俗称“干腰病”,为害果实,造成果实早期大量脱落。果实发病,先在果实腰部出现淡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略显凹陷,后变为红色至暗红色,凹陷皱缩明显,无光泽。后期,病斑表面呈红褐色至黑红色,病果萎缩,早期脱落。
2.3.2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栽植密度,科学修剪,促使枣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环境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小气候条件。(2)落花后20~30 d开始喷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10~15 d 1次,连喷4~6次。阴雨潮湿多喷,无雨干旱少喷,保证下雨或有雾露时果面始终有药剂保护。
2.4 枣疯病
2.4.1 危害状 俗称“公枣树”,发病后,芽不正常萌发,花器返祖,枝叶丛生,叶片小而黄化,发病严重时造成毁园。
2.4.2 防治措施 (1)不要在有病枣园挖取根蘖苗和树上选取接穗。(2)增施肥水,改良土壤,培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注意喷药杀灭叶蝉类传病媒虫,防止病害自然蔓延。(3)重病树及枯死树及时彻底刨除,特别是彻底清除病树下的根桑苗,减少园内病源基数。轻病树在秋后至发芽前(早春树液流动前)进行手术治疗,即:彻底去除病枝,结合以主干环锯(从主干基部开始,每向上10 cm左右环锯1周,共3~4圈,将树皮锯透)、主根环锯(主根基部环锯1圈)及断根等。早春和秋季在树干木质部内埋施四环素类药剂。
2.5 裂果症
2.5.1 危害状 多从果实近成熟期开始,果面上产生不规则裂缝或裂纹,开裂后品质降低,有时裂缝处易诱发杂菌感染,导致果实腐烂。
2.5.2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并根施有效钙肥。开花期适量喷施赤霉素,使树体挂果量适中。及时浇水、排水,保持土壤水分供应平衡。选用优质安全农药,避免造成果实药害。(2)落花后半月左右开始喷施速效钙肥,10~15 d 1次,直到着色期,减轻病害发生。
[1] 李梦楼,王小纪,赵德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手册[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 马爱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王江柱,姜奎年.枣病虫害诊断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 冯玉增,窦瑞木.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5] 蒋芝云,王政懂.柿和枣病虫原色图谱/无公害果树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1005-5215(2017)10-0121-03
2017-05-22
石磊(1980-),男,陕西临渭人,大学,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S4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