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赵红茹,庄丽娟
(渭南市林业工作站,陕西 渭南 714000)
渭南核桃林低质低效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陈丽丽,赵红茹,庄丽娟
(渭南市林业工作站,陕西 渭南 714000)
核桃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而核桃又是渭南的主要干杂果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渭南市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到去年底,全市共发展以良种早实品种为主核桃面积6.16万hm2,但在初步调查中发现,全市优质核桃面积不足30%。本文对渭南核桃发展现状、低质低效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进一步提升渭南核桃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核桃;低质低效;原因分析;对策;渭南
渭南地处黄河中游,关中平原东部,境内海拔330~2 300 m,地形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是核桃的适生区和优生区。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实施,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民兴林致富的迫切需要,特别是2010年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促推了我市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面积由2009年的1.42万hm2发展到2016年的6.16万hm2,成为全省核桃发展最快的地市之一,涌现出了一批核桃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大户。但是,随着栽培面积的快速扩大,我市低质低效核桃园也应运而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市优质核桃面积不足30%,我市临渭区核桃收入在15 000元·hm-2以下的低效园占30%左右,收入在75 000元·hm-2以上的高效园低于20%。
由于我市多数群众对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认识不足,在管理经营上仍跳不出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盲目、盲从化突出。主要表现在:
2.1 品种与苗木选择随意性较大
目前,我市苗木市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许多不法商贩为追求高利润,出售劣质苗、假嫁接苗、品种混杂苗和实生苗,而农民又缺少必要的甄别能力,使核桃园建设的苗木品种纯度和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核桃园园相不整,适龄树不结果(或挂果少),品种混杂,主栽品种不突出,一个十几亩的果园至少有4~5个品种,多者7~8个。这不仅给果园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生产出的果品也是混杂、大小不一、果壳薄厚皆有,缺乏市场竞争力。
2.2 建园选址不得当
由于部分群众对良种早实核桃特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新建园选址不当问题。一是建园时选择在海拔低于500 m的地块,导致黑斑病等病害发生普遍;二是栽植在土壤瘠薄,立地条件较差,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出现落果明显,果仁不饱满,树体衰弱现象;三是对核桃品种间抗寒性差异考虑不周,在渭北海拔较高的地块栽植香玲等品种,冬季冻害、抽干现象频发。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为核桃优质丰产埋下了隐患。
2.3 土水肥管理欠缺
多数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对早实核桃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认识不足,轻视树下管理。一是轻施肥灌水,甚至不见果子不施肥,即使施肥也以化学肥料为主,造成土壤板结;二是忽视中耕除草,杂草与树争水肥的同时,滋生了大青叶蝉、芳香木蠹蛾、天牛等害虫,对树体造成危害;三是部分群众只顾眼前利益,行间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甚至不留禁耕带,影响树体生长的同时,也导致金龟子等虫害发生严重。
2.4 整形修剪技术掌握不全面
一是部分群众修剪核桃树的时间仍参照其他果树,在休眠期修剪,伤流大,树体营养损失重,树势衰弱;二是有些群众片面追求早结果,对幼树不疏果或疏果不到位,引起树势早衰;三是早实核桃枝量大,部分群众没有整形修剪习惯或方法不当,导致树形紊乱、通风透光差、树冠郁闭、内堂光秃、结果部位外移等问题。
2.5 病虫害发生严重
一是大部分果农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不到位,以事后控制为主,不重视甚至不开展清园工作,往往要等到有明显受害症状时才开始喷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差,造成核桃举肢蛾、根腐病、黑斑病等病虫害连年发生普遍,引起大量减产;二是盲目使用光谱、高毒性农药、随意加大药剂使用量以及习惯使用同一杀虫杀菌剂,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不理想;三是喷施除草剂方法不当,致使核桃树受到药害现象时有发生。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2.6 采收时期把握不当
近年来,我市发展了一大批核桃新品种,新老品种混乱采收的现象,在各产区普遍存在。同时采收多数偏早,大都提前10 d左右,严重的地方早采20 d左右。仅因提早采收我市核桃产量每年至少损失6%,且早采收的核桃种仁瘦瘪,颜色深,涩味重,种仁品质下降。混采或采收过早直接影响着我市核桃的市场竞争力和群众的经济收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1 选用良种壮苗,坚持品种化栽培
根据渭南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结合陕西省制定的《核桃标准综合体》,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的品种,选择好主栽品种,提倡一园一个品种,一村一个品种,一个乡、一个县主栽品种不超过3个。适宜我市渭北旱塬和秦岭北麓栽植的核桃良种有:香玲、鲁光、辽核系列、陕核5号、清香、强特勒等。各级林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引导农户从有保障、有实力的专业育苗基地购买品种纯、质量优的嫁接成品苗木,并签订品种保证合同。对现有实生树和品种杂劣的核桃园积极推行高接换优技术,指导群众从品种明确的采穗圃采购接穗,确保品种的纯度,提高园地质量。
3.2 科学选择园地,做到适地适树
根据核桃的生长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园址选择应注意海拔、土壤和坡度3个关键因子。最好选择海拔范围在600~1 200 m之间的平地、缓坡地和排水良好的沟台地,至少有1 m以上的土层,地下水距地表2 m以上,土壤应深、松、肥,坡度一般在15°以下。不同核桃品种的结果习性和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晚实核桃耐粗放管理,对肥水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早实核桃结果早,前期产量上升快,易丰产,也易早衰,对栽培环境要求相对较严,可用小麦作指示植物。
3.3 加强土水肥管理
土水肥管理是核桃树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措施,要加大宣传与指导,树立加强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新理念。
3.3.1 土壤管理 一是从3月底4月初核桃萌芽到落叶前抓好松土除草工作,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墒能力,即使果实采摘后也不容忽视。最好做到“有草必锄,雨后必锄,浇后必锄”;二是幼树园可选用豆类、薯类等低秆作物或非宿根性中草药等间种,间作时要留宽1.5 m以上的营养带,以利通风透光,保证核桃树的正常生长;三是封冻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改良土壤的同时,可以把一些地表害虫如举肢蛾翻入地下闷死,也可以将一些地下害虫翻出地表冻死。
3.3.2 肥料管理 一般在采果后到落叶前施入基肥,施肥时间越早越好。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入磷钾肥或复合肥,常用方法有:环状施肥、放射状施肥和条状施肥。一般幼树挖施肥坑深40 cm,大树挖60 cm深。在生长季节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是在萌芽前3月底4月初施入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树体萌芽、抽枝展叶;第二次在5月至6月果实膨大期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施入磷钾肥;第三次在7月果实的硬核期施入磷钾复合肥。主要用穴状施肥法,追肥坑深度为30 cm。
3.3.3 水分管理 按照核桃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在萌芽前后的3~4月,开花后和花芽分化前5~6月,核桃采收后的10月末至11月初落叶前,结合施肥灌一次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在土壤封冻前再灌一次封冻水。对于我市塬区灌溉不便利的地方,可尝试推行穴储肥水技术。在树冠外围挖深35~40 cm的穴4~6个,将用尿素水溶液处理过的草把放入穴内,再将添加过氯化钾、过磷酸钙和尿素的肥土填入穴内踩实,浇水后覆盖薄膜戳浇水孔。需追肥时,将化肥溶于水中浇施。
3.4 整形修剪
3.4.1 修剪时间 核桃树有伤流,修剪时间有别于其他果树。秋剪可在核桃叶变色(黄)后至落叶前,此时伤流小,也利于伤口愈合。冬剪可选在大寒到正月十五之间(或萌芽前20 d左右)进行,此时虽有伤流,但养分消耗较小。
3.4.2 树形培养 目前,生产中核桃的树形主要有主干疏层形和开心形2种。整形中不可强求,能做到“因树修剪,随枝造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若中央领导干明显的,可培养成主干疏层形,不明显的可培养成开心形。选用主干疏层形,若建园密度为5 m×6 m的可培养成三层,第一与第二层间距1.0~1.5 m,第二与第三层间距0.8~1.0 m;若密度4 m×5 m的可培养成两层,层间距为1.5~2.0 m。
3.4.3 修剪方法 幼龄树以培养树形为主要目的,以轻剪长放为主,多留营养枝、副养枝,促进树体生长;初挂果树在继续培养树形的基础上,培养结果枝组,控制二次枝,利用徒长枝,疏除过密枝,处理好背下枝;盛果树修剪要解决通风透光和结果枝组的更新问题。修剪措施:一个是“摘帽子,开窗子、卸膀子、脱裙子”,即对过高的树进行“落头”,使树高控制在行距的70%~80%;去掉树上树;去掉背后枝、下垂枝;去掉主枝以下主干上的枝条;另一个是更新结果枝组,修剪后达到“三稀三密”目的,即上面稀下面密,外面稀里面密,大枝稀小枝密。
3.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秋冬季休眠期做好预防,生长季节注意观察,适时防治。
3.5.1 注重病虫害的预防 一是重视清园工作。冬季要将枯枝落叶、杂草、树上干病枝及僵果清理出园深埋或烧毁。做好清园工作,既能减轻来年病虫发生概率,又能减少防治的投资;二是深翻。深翻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利于根系呼吸,也可将部分地下害虫翻出地面冻死或将部分地表害虫翻入地下闷死。冬前深翻树盘对举肢蛾防治率可达80%左右;三是涂白。实践证明:在土壤封冻前对树干进行涂白,对防治介壳虫、黑斑病效果明显。涂白剂配方是: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比例为5∶1.5∶2.5∶40;四是在萌芽前气温在4 ℃以上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清园,对预防黑斑病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冬季树干涂白或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草履蚧防治率可达93%。
3.5.2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黑斑病防治:于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交替喷5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或中生菌素等杀菌剂;(2)举肢蛾防治:于5月底6月初树下撒辛硫磷颗粒50 g·株-1后浅锄,杀死出土幼虫。6、7月捡拾落果,交替喷施10%吡虫啉、1.8%阿维菌素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防治;(3)介壳虫防治:于惊蛰到核桃萌芽时、麦收前后两个关键时间交替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药。
3.6 科学采收
核桃产品质量的高低,品种和管理是基础,采收是关键。当全树果实青皮由深绿变成淡黄,大约1/3果实顶部出现裂口时为最佳果实采收时期。核桃果实成熟期因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采收要注意做到“区分品种,适时采收”。区分品种有利于按不同品种的成熟期确定合理的采收时间。方法是:老品种按单株采,新品种按品种采。不同品种区分采收,有利于保证核桃产品质量。
[1] 原双进,张战勇,等.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单明清.山东东平核桃建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5(5):21
[3] 杜社妮,张树军,等.发展核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果树,2010(3):38
1005-5215(2017)10-0079-03
2017-09-11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SLTG〔2017〕09号);渭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KYN-19)
陈丽丽(1974-),女,陕西白水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S664.1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