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碧侠,刘琳
(潼关县林业局,陕西 渭南 714300)
潼关县关于搞好绿化造林的建议与对策
车碧侠,刘琳
(潼关县林业局,陕西 渭南 714300)
简述了近几年潼关县绿化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绿化造林;问题;对策及建议
针对潼关县近几年绿化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实际情况,就搞好潼关县绿化造林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山地,中部为黄土坮塬,北部为黄渭滩涂。全县辖6镇18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16万,总面积526 km2。县内沟壑纵横,有8条沟系,820条支毛沟,年降水量625.5 mm。是一个地貌多样,气候干燥,立地条件较差的农业县。全县森林覆盖率42.36%,林木绿化率46.23%,位列渭南市第三,2016年被陕西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县”。做好“十三五”生态绿化,不仅是改善生态、促进民生、带动“生态立县”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好陕西东大门,建成美丽新潼关的必要条件,对全县“追赶超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按照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统一安排部署,潼关县持续推进“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潼关县林业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潼关县绿化造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兴林与富民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林用地难度不断加大,“树往哪里栽”成为绿化造林的根本性难题;二是绿化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产业发展总量偏小,特色产业投入大见效慢,致使亮点不“亮”,特色不“特”;四是资源管护面临人员少、面积大、管护难,严重影响了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成效。
2.1 林业建设方面
绿化用地落实难,林粮争地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瓶颈。群众土地补偿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林业项目更没有专项经费支出,影响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绿化资金方面
林业工程项目每667 m2仅投资500元,而在山区造林和景观绿化林成品树种的栽植中,500元连种苗费都不够,更不用说补植、抚育和管护。再加之人工费用的上涨,地方配套跟不上,严重地影响了造林的保存率。
2.3 林业产业方面
缺乏龙头产业,林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花椒、核桃、油用牡丹等产业深加工后劲不足,林木育苗销售难成为群众增收的后顾之忧。
2.4 资源管护方面
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湿地,牛羊啃食林木时有发生,面积大,人员少,造林成果巩固难度加大。
3.1 解决绿化用地
一是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把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树随地走,让利于民,切实保证群众利益,带动群众增收;二是整合项目,流转土地,分期实施。在重点景区、园区,整合交通、水务、国土、林业等各类项目,采用以公司、合作社、社会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土地流转;三是政府引导,利益驱动,免费发放经济林苗木,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绿化造林积极性;四是发放倡议书,营造全民植绿护绿的氛围,使绿化造林工作更加“接地气”,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五是制定出台绿化用地补偿办法,确保林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3.2 破解资金瓶颈
为了加快推进“生态立县”进程,实现“追赶超越”,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破解林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成立潼关县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苗圃、国有林场作为抵押资本,盘活国有资产,建立融资平台,完成银行融资贷款,从而解决绿化造林资金短缺难题。
3.3 加快产业发展
巩固花椒、核桃,发展油用牡丹,培育乡土树种,加快林木育苗,不断拓宽林业产业增收的新思路,创新“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策划包装产业深加工和购销体系,建立油用牡丹“基地+深加工+产品”,带动一、二、三产业。筹建油用牡丹深加工企业,提炼牡丹籽油和花茶,不断拉长产业链,不断带动我县林业产业升级。
3.4 加强林木管护
健全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加快精准扶贫步伐,分区划段,落实管护责任,制定乡规民约,加大宣传力度,造管结合,打罚并举,从重从快处理毁林案件,加大震慑,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1005-5215(2017)10-0060-02
2017-09-22
车碧侠(1973-),女,陕西潼关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S731.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