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小麦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2017-04-05 13:46范慧
农业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增产系统控制病虫草害

范慧

(郓城县植物保护站,山东 郓城 274700)

摘 要:根据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本着安全、经济、高效和简便、适用的原则,按小麦不同生育期,从播种秋苗期、返青拔节期,到穗期,突出重点病虫,兼顾次要病虫,从既有利于病虫草害系统控制,又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制定了分生育阶段的小麦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将作物抗逆、增产贯穿病虫草害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小麦;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43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耕地面积10.2万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22万hm2左右,其中小麦常年播种面积9.067万hm2。是全国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项目)实施基点县。

自2011年起,郓城县紧紧抓住被农业部列为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机遇,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高产创建工作中,本着“植保技术不仅是一项保产措施,也是一项增产措施”的理念出发。根据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本着安全、经济、高效和简便、适用的原则,按小麦不同生育期,制定分生育阶段的综合防治系统控制技术,优化协调栽培和植保整套系统的有机结合,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作物产量损失,又控制了高毒农药的使用,而且实现农作物的增产,达到了小麦优质高产的目的。

1 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

近年来,由于種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品种的更换和种植技术的改变,致使麦田里的病虫草害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调查汇总,郓城县发生的小麦病虫草害有60余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红蜘蛛、蚜虫、麦叶蜂等;主要草害阔叶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泽漆、婆婆纳、麦家公等,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早熟禾、雀麦、节节麦等。

其中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以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大量上升,小麦蚜虫连年大发生,构成庞大有害群体威胁着小麦的正常生长。以小麦纹枯病为主的土传根病(根腐病、全蚀病)即死棵白穗逐年加重,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连年发生,小麦赤霉病气候条件一旦适宜即爆发流行。

2 小麦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

根据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本着安全、经济、高效和简便、适用的原则,按小麦不同生育期,从播种秋苗期、返青拔节期,到穗期,突出重点病虫,兼顾次要病虫,制定分生育阶段的综合防治系统控制技术,将抗逆增产贯穿小麦病虫草害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支持。

2.1 小麦播种期:

主攻目标是苗齐、苗全、苗壮。关键措施是精选种子、种子处理、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高质量播种等。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金针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纹枯病、全蚀病为主的土传及种传病害。

2.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通过正规审定,经试验、示范,适应当地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如济麦22、鲁原单502、良星77、矮抗58等。

2.1.2 实行轮作倒茬

全蚀病或纹枯病发生重的地块尽量采取与蔬菜、花生、大豆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a的方法。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期晚播一般在10月10—20日左右播种能减轻病虫害。

2.1.3 种子处理及土壤处理

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用3%敌委丹50~100mL+天丰素1袋加适量水拌麦种10~15kg;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或先正达酷拉斯(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00mL拌小麦种子100kg。土壤处理: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对水1~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

2.2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实现冬前壮苗。关键措施是查苗补种、适时冬灌、防治地下害虫、化学除草等。

2.2.1 地下害虫

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2.2 杂草

在11月中旬杂草已基本出齐,田间覆盖度小,杂草组织幼嫩,气温较高,除草效果极佳。以播娘蒿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每667m2用苯唑2甲4氯、双氟2甲4氯等,于杂草3~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对猪秧秧、泽漆为主的麦田,可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67mL对水均匀喷雾。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和早熟禾、雀麦等恶性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可每667m2用3%甲基二磺隆悬浮剂(世玛)30mL或15%炔草酯乳油30mL兑水30kg喷雾,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混发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合喷雾。

2.3 返青拔节期

主攻目标:此期以防治小麦纹枯病、杂草、麦蜘蛛为主,兼治其它病虫。

2.3.1 应适时推行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

浇水振落可减轻麦蜘蛛的危害,及时铲除杂草提高小麦抗病性。对旺长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适时进行化学控制。实行化学控制,可有效控旺促长,缩短小麦节间,增强抗倒伏能力,优化群体结构,增产增收。要抓住小麦返青至拔尖前期有利时机,每667m2用20%多唑·甲派翁微乳剂20g,对水30kg均匀喷施小麦茎基部。

2.3.2 化学除草

冬前未开展除草的要抓住防治适期(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即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方法同冬前。

2.3.3 适时防治病虫

纹枯病防治一般在2月下旬—3月初,可每667m2用5%井A水剂150~200mL兑水75~1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纹枯病和全蚀病混合发生的地块,可每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或20%三唑酮乳油50~75mL+大光明天丰素1袋兑水30kg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667m240~50mL兑水300~500kg顺垄浇灌;小麦红蜘蛛的发生危害盛期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每市尺行长虫口密度达到200头时即应防治,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0g兑水50kg用喷雾防治;;以上病虫草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1次混合施药防治。

2.4 扬花灌浆期(穗期)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颖枯病、麦蚜等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危害盛期。穗期应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一喷三防”技术具有一次喷雾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多种作用,省工省时,效果好。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g/667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可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90g/667m2,初花期和花后间隔7~10d各喷1次。防治麦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或25%吡蚜酮20g喷雾,可兼治灰飞虱;防止早衰和干热风,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大光明天丰素(0.01%芸苔素内酯)10mL/667m2喷雾,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各250g/每667m2混合喷雾。

3 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

小麦种植面积大,病虫草发生阶段性明显,可使用的药械种类较多,适宜专业化统防统治。如冬前化学除草、起身拔节期纹枯病的防治和穗期“一喷三防”,以及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防治等。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可有效提高病虫防治综合效益,与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防治成本显著下降,每667m2防治成本一般可下降20~40元;防治效果提高;农药使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了新药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统防统治的农田比非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用药减少20%,防治效果提高15%,增产幅度在10%左右,每667m2节本增收200元。农民在参与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带给他们的实惠,大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统防统治的积极性,同时服务组织的防治能力和防治水平大幅提高。

4 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本着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的原则,组建的小麦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在郓城县高产创建示范区示范推广,建立示范点22个。截止至2015年,全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平均增产小麦82.5kg/667m2,产量增加1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2次,每667m2农药使用量下降16.5%,小麦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通过开展培训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技术水平,使病虫害持续治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解决了小麦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控害增产效益显著,同时化学农药的用量大为减少,农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达到了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农民丰产增收的目的。经济、社會、生态3大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建雷.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2).

[2]张自成.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0).

猜你喜欢
增产系统控制病虫草害
FANUC0iD系统数控机床冷却及润滑系统控制及故障诊断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基于Lyapunov方法的电网不对称故障下VSC-HVDC系统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带死区非线性输入的未知混沌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