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7-04-05 02:13梁云云吴晓亮潘敏
职业·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导师大学生专业

梁云云 吴晓亮 潘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创业教育实验,选取了我国9所知名大学进行实验试点。但是,国内高校仍没有形成富有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理论。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学校试图寻求切实可行的举措,从理论探索到实际操作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比如:照搬照抄现成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与学生创业有关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创业知识匮乏,尤其是财务知识;学生创业项目有待创新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面对这些问题,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培育特色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新体系,每个专业开设两个毕业出口,一个方向是正常的就业出口,另一个方向是创业出口,对适合创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有侧重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业精英班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抛砖引玉。

1.建立“一机制”“一平台”“双导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建立了由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实践平台和校企“双导师制”,完善“一机制”“一平台”“双导师”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机制:由教务处与招生就业办公室合署牵头,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和二级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

一平台:学校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南铺北店”微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多专业综合训练平台)等作为训练及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平台。

双导师: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即学校专业教师加企业创业导师,全程指导和持续帮扶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学校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精英、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导师,使创业学生能够得到有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导师指导,不断完善创业导师制度。

2.落实“四到位”要求,实施创新创业学分保障制度

机构到位: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建立了由教务处与招生就业办公室合署牵头,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和二级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人员到位: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等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員、双导师和就业干事等,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与教学团队。

场地到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近700平方米,同时配备就业创业服务大厅。

经费到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经费约5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约50万元,每年核拨20万元作为学校学生创业资金,用于扶持学生创业。

学校实行创新创业实践转换学分制度,学生获得的创新专利、创新创业大赛荣誉(校赛1—3等奖以上)每项可替代选修课2学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经学校认定,可转换为毕业顶岗实习学分。学生创业可保留学籍8年。

3.构建阶递进融入式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依据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等,以培养财经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文化引领、强化实战、创新发展”的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见下图)。

(1)学校形成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创业实践与孵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年级:全面开设《创业基础》(慕课)必修课,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兴趣,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衔接,覆盖率100%。二年级:与专业融合进行专业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训练。以公选课形式开办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选择》《互联网创业及营销案例》等。立足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引入合作企业共同开设选修特色创业班。三年级:安排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综合实战训练。如学校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Virtual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这是一款多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开设相关课程,以创业为主线,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创业训练为主,在虚拟环境下支持由学生自己组建公司,完成企业创业、生存过程,在该过程中,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学校探索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年级:通过观摩学习校企合作企业和校友创业企业、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举办创意大赛等方式,学生参加这些活动都可计入创新创业学分。二年级:学生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参加创业精英班系统学习,提炼有创意的项目配套创业基金,进入企业创业实战训练营。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实战,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团队可提交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申请,通过创业大赛或竞标评审,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由创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培养经贸学子企业家精神

(1)建设创业就业式文化校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学校成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创建“三企”(企业家、企业、企业文化)进校文化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敬业、奉献、诚信、担当”品质的“企业家精神”,在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模式曾入选教育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案例,是海南省唯一入选参会的高职院校。

实施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打造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分为课外职业素养教育和课外职业能力教育两个模块,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

每年5月份定期举办“创业教育月”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就业创业系列讲座、创业大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校友创业经验座谈会等。近两年学校共举办就业创业系列讲座等各类活动40多场,万余人次参与活动。

此外,学校积极利用政府的创业培训优惠政策,开展“SYB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毕业生一半以上参加免费培训和指导,受训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2)开班授课,培养校园创业实战精英。为了扎实推进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打造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思想素质、较强业务能力的创新创业青年大学生骨干队伍,学校举办了关于“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培训项目”的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提前精英化培训,培养了一批创业积极者的基本创业本领,让他们比同龄人具备超前的创业意识、扎实的创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为后续创业大賽储备了人才。

(3)选树典型,挖掘校园创业黑马。为了在大学生中选树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进一步推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学校每年开展“校园创业先锋”评选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青春海经贸”对候选人进行了事迹展播和开展线上投票。通过组织颁奖典礼和创业分享会,扩大了此次活动的宣传范围,在校园让身边更多的青年种下“创新创业梦”。

(4)组建社团,开展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学校重视创业类社团建设,先后扶持建设了创业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未来儒商协会等8个创业型专业社团。2016年9月,校团委成立了创业实践部,大力支持建设的KAB俱乐部正式运行,并与省外各大院校的KAB俱乐部开展了相关交流与互动。2016年学校各类创业社团举办各类活动40多场,会员累计达到1000人次。

(5)孵化项目,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11年6月,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第一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即学生澡堂一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5年陆续建成第一教学楼学生微创业孵化基地“南铺北店”线下体验店和第二教学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690平方米,截至目前一共有30多个团队入驻。

为进一步提高孵化项目的质量,学校将在综合实训楼计划建设8~10个以各专业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届时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将以多样化的孵化模式运作,吸附多种创业要素和资源,依据学校特色,把产学研成果、大学生创业者、资本、市场、创业导师等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提供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即提供创业项目挖掘、创业过程辅导、项目引资推动、孵化基础支持、企业管理咨询、学生活动服务、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培训等全方位支持,真正地服务好大学生创业。

经过不断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笔者学校形成了“体制机制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和创业文化熏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典型做法和特色经验,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带来了突出成效。

课题:本文系201 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学科视角下“融入递进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 6 65)、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 5年青年教师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科研项目《跨学科“融入式”创业教育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Y201 502)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导师大学生专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导师榜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