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凯丽+杨子勋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呈现出多样存在的发展面貌。本文试图对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究,这对于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的解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都市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多样存在
都市水墨人物画作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个分支,正处于一个活跃且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伴随着都市化的进程,经济、科技和文化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市化生活给予画家特殊的生活体验,通过对自我与都市生活的关注,都市水墨人物画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表现手法,其笔墨语言呈现出多样存在的面貌。
1 多元化的格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代的水墨人物画已形成了多种风貌并存的局面,无论是题材和材料的选择、风格的运用,还是技法和形式的表现,其审美价值表现出多种可能性。在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笔墨语言表现形式,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丰富多样,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要求。都市水墨人物画家的创作是对当下都市生活的关注,由于画家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个性、经历的不同,所以对都市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探索呈现出多样的面貌。画家既可以描述都市生活的舒适与美好、轻松与优雅,也可以刻画都市景象的疏离与冷漠、骚动与迷茫、无奈和虚妄的生存心理。比如,田黎明在作品中创造一个充满阳光、水的纯净世界,表达的是宁静与轻松;而李孝萱、刘庆和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都市畸形人生的一种“心象”。李孝萱以水墨晕染的方式表现阴郁的气氛,把城市高楼、交通工具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粗宽的墨线传递了内心的焦虑与惶恐不安;蔡广斌选择恐惧与惊悸作为人物画创作的主题,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 都市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传承与探索
2.1 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
传统水墨人物画与都市水墨人物画都是以筆墨为载体,来表达内心的一种精神意境。笔墨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重要表达方式,线法和墨法是水墨人物画笔墨技法的完整表现,“笔墨不离”也成为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语言特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笔墨具有抒情性和书写性的特点,主张意象造型和书法用笔。意象造型强调的是画家心中的“意象”和“心象”的表达和呈现,书法用笔在传统人物画中注重用线的提按转呈,充分展示了“笔”的重要性。黄宾虹曾在《论笔五法》中总结了骨法用笔的要点:平、圆、留、重、变。以墨取色,主要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技巧,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黄宾虹总结出“浓墨、淡墨、泼墨、破墨、焦墨、积墨、宿墨”七种用墨的技巧。笔墨在传统审美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中追求儒家、道家、宗教思想,题材大多是非现实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说是远离现实生活,多倾向形象概括,其用笔十分简约。
2.2 都市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新探索
“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都市具体生活的人、事、景为主要表现内容,目的是与当代的都市文化形成对话,透视当代都市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水墨语言上,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很大地突破了传统的笔墨规范和精神面貌,但仍然依赖传统笔墨体系的价值尺度,是一种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游移与妥协。”[1]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跳出传统水墨人物画语言的程式化,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表现都市题材的语言表现形式。现阶段的“没骨法”与传统的“没骨法”有着很大不同,它是对传统“没骨法”的完善和发展。比如,刘庆和用“白线”来区分轮廓界线的没骨法。“白线”与画面的白成为画面呼吸的通道,“白线”与“墨线”在造型中发挥作用,使笔墨的表达更为灵动。刘庆和还将传统水墨中的墨色作为灰颜色在画面进行处理,通过墨色的冷暖表现远近、厚度与质感,提升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表现力,找到了一种适合表现都市人生活的笔墨语言方式。在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当下,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在传统没骨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光”与“色”的表现效果,使“光”成为画面的一种语言符号并把“光”处理成平面的效果。纸与墨的自然交融形成了“光斑”的笔墨语言,是一种意象化的“光”,呈现出一种宁静和淡雅,使人们在喧闹的都市情境中得到放松。田黎明在创作中运用“连体法”所形成的线是先用淡的墨色,后用浓的墨色挤压出来的,线由水墨的自然交融而形成,变化微妙且丰富,形成一种平和、简淡、轻松的效果。线的弱化或者变异是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探索,或者说是另一种继承与拓展。田黎明曾说:“脱离了线,没有了线,画面反而变得更脆弱了,而这恰恰是我要表达的都市人那种脆弱的感觉。”[2]在其作品《蓝天》中,线基本上被“逐出”了画面。在田黎明的创作中,墨已降至一个非常低的比重并被赋予不同的色彩倾向。在都市水墨人物画中,画家对墨色表达的不同“质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刘庆和的作品《因墨》中描绘了衣裤和袜子的质感。传统的水墨人物画并不重视物象客观质感的表达,并且反对墨色平涂,讲究笔笔都有一定的变化,都市水墨人物画画家在创作中有意打破“墨中见笔”,在画面中运用大面积的墨色平涂。刘庆和的作品《风浴》中,浓浓的墨色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大面积的墨色引导人的视线落在女孩身上,同时也表达了女孩的孤独与无助。画家蔡广斌将笔墨与影像并置,把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因素降到最低,以颠覆传统的方式隐去笔的踪迹,而注重墨的表现,以“影响水墨”准确地传达出个人的心理。作画时,将纸打湿并以软刷子调墨,进行数遍渲染,实现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新的探索与延伸。
记录时代,思考当下是都市水墨人物画家创作的源泉。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都市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将会在吸取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精髓的基础上,产生更新的笔墨语言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伟芳.现代水墨艺术探索与都市文化批判[D].山东大学,2007.
[2] 郭怡琮.当代美术家档案·田黎明卷[M].北京: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
[3] 鲁虹.蔡广斌:为水墨开辟新的可能[J].新民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