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翎+黄月
摘 要:莫扎特是18世纪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的神童”。一生创作了很多享誉后世的作品,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题材。本文重点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从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莫扎特本身的思想,来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音乐的本质和灵魂以及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
莫扎特,1756年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被誉为“音乐的神童”,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是“音乐的上帝”。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将莫扎特在音乐领域的贡献和上帝放在同一高度,这表明了莫扎特对古典音乐的贡献。可是,所谓“慧极必伤”,莫扎特的一生辉煌却也短暂,在他35年的短暂人生中,30年的时间都献给了音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人类音乐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虽大部分取决于他的天才,却也和当时的时代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分不开,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脱胎于孕育它的时代。理解莫扎特音乐的前提就是了解他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自身的背景。
1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莫扎特主要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新航路早已开辟了一个世纪之久,贸易的方向也早已发生了转变,美洲大陆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黑暗的非洲奴隶贸易兴起,并且在18世纪达到最猖獗的时期。18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中世纪有了大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莫扎特的父亲是当时的宫廷乐师,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这也为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资本主义的兴起,两种不同的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为不同的国家制度、宗教信仰争夺领地和殖民地。莫扎特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他刚好出生在欧洲各国家之间混战的欧洲七年战争时期。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心灵上的创伤也深深地烙在了莫扎特的內心,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的音乐创作。
2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揭开了欧洲文化根源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也将文化与艺术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救出来,让文化和艺术重回自由,加之文学、绘画、自然科学中各种大师级天才人物的出现,形成了新古典主义,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使得文艺真正得到复兴,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生活在思想比较宽松、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通过对莫扎特音乐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音乐的根如同欧洲文明的根源一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莫扎特可以说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一种崇高、庄严、静穆和典雅的气息,这正是古典艺术的美的体现。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中心是人文主义,是“人的解放”“艺术的解放”,那么18世纪随之而起的启蒙运动则是思想的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更加追求自由和平等。莫扎特生活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心地带和时期,他的思想从开始就受到这两种文化解放运动的影响,这也直接体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上,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正是启蒙。他将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符号转化成美妙的乐曲,短暂的一生创作出626首曲子,更是采用不同的音乐奏曲式和技巧完成了他对音乐的理解,这是他对古典音乐作出的巨大贡献。
3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3.1 对疾病的沉思
也许是上帝也嫉妒这个天才一样的音乐家,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一生都受着病魔的折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中度过的。正是因为深受疾病的痛苦,更激发了莫扎特对于音乐的热情,只有沉浸在音乐中莫扎特可能才能短暂忘却痛苦,体会到音乐带给他的救赎,才能创作出能够救赎他人的音乐。他用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语言诉说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在他的音乐中,你找不到一丝的阴霾,总是充满着阳光、积极向上的。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7岁的少年对于生命的理解,在他孱弱的躯体中隐藏着热爱音乐的巨大能量。
3.2 对死亡的默念
莫扎特病痛的身体让他时时受着死亡的威胁。对于死亡的理解大多是他慢乐章的主题,面对死亡,他没有惊恐,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归宿,而死亡离他更近,这也刺激着他在音乐中不断紧迫地、频繁地思考生的意义。对生和死的思考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同的艺术家用他们自己的艺术武器去解读生和死这个人类终极的问题。莫扎特则是用音乐去阐释、去解读生和死。
他用钢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创作出的三首弦乐四重奏便是他对死亡的最后抗争。创作于1789年夏天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75号),创作于1790年冬的《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89号)和《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0号),欣赏这些乐曲,我们不难发现乐曲中悲伤的基调,但也充满着希望,他用这样的弦乐四重奏来抗击心中对于死亡的绝望感。
3.3 做一个自由作曲家的“烦”
莫扎特作为一个幼年就扬名欧洲的音乐神童,受到来自欧洲各个阶层的追捧,他也曾与欧洲贵族交往密切,但是当时在贵族们的观念中,作曲家是为他们服务的仆役。这使得莫扎特深受打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认为人人皆是平等的,不从属于任何人,这在他的创作的歌剧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但是现实的他因为地位和身份不得不从属于科洛里多伯爵。这样不平等的地位,时常使得莫扎特感到局促不安,他容忍不了科洛里多伯爵对他的专制,对他音乐的指手画脚。在经过多次的冲突后,终于在他25岁时摆脱了束缚,成为自由的作曲家。自由的同时也使去了经济上的支持,因此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莫扎特也在不断地为生计而劳碌奔波。加之疾病的折磨,莫扎特晚年历经坎坷,这也加速了他的生命的流逝。
通过莫扎特的音乐我们不难分析出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总体上是过于内向的,很多时候他将对于这个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将人生的种种“烦”转化为旋律。在乐器的选择上就选择了轻快的圆号,创作了很多的圆号协奏曲,宣泄出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表达着对这个烦恼的世界的抗争。
4 结语
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说是古典音乐的最高峰,他的音乐体现着他对于世界、人生的不断思考,他的音乐是对于整个18世纪欧洲历史、文化、艺术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思考。当然,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土壤,莫扎特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也深受时代的影响。只有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时代、文化和他自身的心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了解莫扎特和他的音乐的伟大。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98-204.
[2]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