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汪立三先生在佳木斯时期的音乐创作

2017-04-05 18:52迂志勇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佳木斯音乐创作

迂志勇

摘 要:汪立三,中国当代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音乐理论家,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20世纪60年代,汪立三先生在佳木斯时期,黑土地赋予了他更多的艺术养分,他先后创作了《北大荒的姑娘》(女生小合唱)、《非洲战鼓》(钢琴、民乐与朗诵)、舞蹈音乐《跳鹿》和《我们走在大路上》(钢琴曲),其中《我们走在大路上》继续了他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的探索之路。本文重点阐述汪立三先生在佳木斯时期音乐创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汪立三;佳木斯;音乐创作

汪立三在佳木斯时期的创作与其地方的民族风格密切相关,作品多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由最初把五声性旋律音调与古典和声相结合,开始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探索,到后来将五声性旋律音调融入十二音序列音乐表现民族风格,他对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探索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汪立三先生生平简介

1933年3月24日,汪立三出生于湖北武汉,原籍四川犍为县。他自幼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欧洲音乐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的戏曲、美术等艺术形式尤其热爱,少年时期就曾尝试以京剧曲牌为主题作曲。1948年,汪立三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身)开始学习钢琴演奏,并初步学习和声。1950年,在自学作曲理论的基础上,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钢琴作品《扬琴的印象》。1951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桑桐、陈铭志、阿尔扎玛诺夫、钱仁康和沈知白等人学习作曲,这为汪立三之后的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作曲技术与理论基础,当年他创作的钢琴作品《蓝花花》,受到了音乐界极大的认同。1957年,他创作的《小奏鸣曲》又赢得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创作比赛一等奖。同年春,他与蒋祖馨、刘施任先后在《人民音乐》上联名发表了题为《论对星海同志一些交响乐作品的评论问题》和《对一些问题的澄清与答复》两篇文章,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结果却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在校进行劳改。1959年,他又被改派到佳木斯合江农垦局文工团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创作,先后创作了深受垦区群众欢迎的歌曲《北大荒的姑娘》、舞蹈音乐《跳鹿》等作品。

1972年,汪立三真正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名作曲老师。在这里,他重新开始了作曲家的职业生涯,接连创作了多部引人瞩目的钢琴作品,如《东山魁夷画意》《李贺诗两首<梦天>和<案王饮酒>》《二人转的回忆》和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他山集》等作品。这一时期,汪立三在学术上也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全国交响音乐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人民音乐》1983年第4期)、《中国新音乐与汉语特点有关的若干理论与实践之回顾》(发表于《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和《<新潮与老根>一在香港“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上的专题发言》(发表于《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等。

2 汪立三作品的艺术风格

汪立三经过不懈的努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曲。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显示出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其所渲染的艺术氛围至今令人为之倾倒,逐步使钢琴曲这个“舶来”的音乐创作形式被我国各族人民接受,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其更具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价值。

2.1 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

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主调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融入其中。和声是主调音乐最重要的创作基础。

2.2 以优秀民歌、古曲、戏曲、器乐曲为素材进行改编

汪立三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民间音乐,繁荣民间音乐文化和民间音乐创作,做到了古为今用、借古颂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为民族音乐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精髓,同时成为凝聚民族力量、激昂民族斗志、鼓舞人民士气、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相信这也是众多钢琴家将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音乐,作为改编汪立三钢琴作品素材的出发点之一。汪立三钢琴曲或直接移植原曲加以整理、修饰,或截取主题旋律片段加以提炼、发展。不仅在音乐素材的选题上贴近传统音乐,更在西洋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具有中国色彩的编曲方式,使得原作品形象更加饱满、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易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范围内传播民族精神。

2.3 旋律模仿民族民间乐器音响

汪立三钢琴曲的创作来自于民间丰富的音乐积淀,其中模仿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是钢琴创作的重要手法,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借助于钢琴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等表现具有民间特色的韵味和意境。通过指触细致敏感的变化获得所追求的音色,使音色在刚柔、深浅、虚实、明暗中将音乐表现得惟妙惟肖,韵味无穷。

2.4 旋律与和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旋律的调式大多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汪立三的作品在旋律中多次使用转调,而且融进了一些地区的音乐因素,大量体现了主调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汪立三的《涛声》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中国佛曲《目莲救母》的音调,再加上以不同的调性加以叠置,以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为基本调式,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在结束段用四度、五度、八度混置的和弦,在高音区平行奏出主题,产生清脆、明亮的泛音效果,在钟声的下方用宫调式合音奏出鼓声的效果,与上部钟声辉交相映。

汪立三的作品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技巧纯熟、大胆创新、中西融会,不拘一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个性特点。他本人也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又保持着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他成功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中国作曲家应以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而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大放异彩。汪立三为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在北大荒佳木斯创作的《北大荒的姑娘》,这既是他个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时代、文化、民族和社會共同孕育的结果。他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精神在我国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他所创作的优秀作品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1986(10):22-24.

[2] 汪毓和.汪立三——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J].人民音乐,1996(3):4-8.

猜你喜欢
佳木斯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佳木斯大米”营销与品牌价值提升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