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泽木兰
校训:求真、尚美、崇德、敬业。
主要院系:音乐学系、作曲系、现代音乐系、声乐系、钢琴系、舞蹈系等。
知名校友:郑源、金莎、王雯、欢子、周笔畅、余俊逸、刘惜君、周亮、冯文乐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听到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等抗战歌曲时,总让人激动不已。1939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冼星海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写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代表了星海精神。
1957年10月,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得以延续。1981年6月,广州音乐学校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海纳百川的姿态,兼容并蓄的精神
星海音乐学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兼容并蓄的精神,无论是高雅音乐还是通俗音乐,无论是民乐还是西洋乐,都能在星海音乐学院找到发展空间。
星海音乐学院以音乐与舞蹈学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目前,学院共设有音乐学、作曲、现代音乐、流行音乐、舞蹈、乐器工艺等十七个系,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等音乐学校和培训中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和四个实验乐团,专业涵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音乐表演及舞蹈等各个领域,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学院的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省级特色专业,钢琴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音乐表演是广东省重点专业。
岭南大地,钟灵毓秀,音乐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名家辈出,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被誉为“音乐人的摇篮”,它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是星海精神的延续者。
岭南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1956年,星海音乐学院在筹建的计划草案中就明确提出:“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是流传于本省的民间音乐,不仅为广东人民所喜爱,也为全国人民所喜爱,这种优秀的民间音乐需要发展提高,因此亟需有一所学校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新一代,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客家汉乐。”学院第一任校长陆仲任教授在建校初期也明确提出,星海音乐学院的办学方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传统。因此,学院把民乐专业列为建校即创办并最早招生的四大专业之一。
为建立适应岭南音乐文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星海音乐学院以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勇气,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先后吸收了岭南各传统乐种及其不同流派的音乐家为教师,如广东音乐名家易剑泉和黄锦培、岭南派古琴家杨新伦、扬琴演奏家黄龙练等。
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岭南派高胡演奏家刘天一、朱海,笛子演奏家梁秋,扬琴演奏家方汉,汉乐扬琴演奏家饶从举等为兼职教师,同时聘请著名潮州民间艺人张忠裕、黎族歌手符其贤、中山民间歌手梁客胜等来校兼课,这些举措为星海音乐学院传承岭南音乐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师资基础。
近年来,星海音乐学院依旧重视聘请岭南音乐各传统乐种及其流派的名家到学校从事岭南音乐的教学,如聘请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名家为客座教授,聘请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原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卢庆文等岭南音乐文化专家到学校担任教学与研究工作,邀请潮州音乐、客家汉乐等地方艺人到学校进行讲学、展演。这些举措给岭南音乐师资队伍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岭南音乐文化提供了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持。
目前,星海音乐学院有两个校区,一个是校本部,一个是广州大学城校区,大学城校区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相邻。如今,华南师大的学子在听说星海音乐学院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星海学子利用洗澡时间练习声乐的情形,还有那晚上十点琴房里传出来的优美音乐……
在北国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时,花城广州已是万花争艳,十大花海引来蜜蜂、蝴蝶闻香起舞,共同奏响动听的春之交响曲。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少璀璨和美丽,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让梦在芬芳的空气中更加优雅浪漫。
春的气息是会诱惑和感染人的,当我漫步在园中小径,徜徉在五彩缤纷的花海中时,那开得妩媚动人的各色花卉以及空气中飘荡着的阵阵花香让我无比沉醉。想必此时,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舒展的,脚步也都自在轻快。秦牧在《花城》一文中写道:“徜徉在这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涵义。”沒错,当我们迷醉在百花烂漫的花城之春时,更应该懂得不负春光不负己的道理。
广州大学城里灿烂的灯光下跳跃着的是一个个关于青春的梦想,有时候,太过繁华与喧嚣容易让年轻的心失去方向,此时此刻,请把不安的灵魂安放在广州的春花里,安放在宁静校园的教室里,安放在美妙的乐章以及多彩的画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