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飞草长时,古人今人共赴舂

2017-04-05 17:06夫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17年3期
关键词:郊游赏花

夫子

春是四季之首,是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结束冬眠、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古代把历史称为“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关于春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衣时猛然感到水的温情……当人们惊讶地奔走相告时,大家一致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个季节命名——“春”。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字眼啊!这个音读起来是何等的铿锵有力且美好优雅,这个字的形状是何等齐整妥帖且极具对称的美感啊!

重温经典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诗经》里的春日迟迟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小雅·出车》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先秦时期的一位女子轻唱:“春天的时光啊慢又长,花木丰茂又好看;枝头的黄鹂啊叫不停,采蒿的人儿多又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春天是古代青年男女成亲的美好季节,桃花灿烂绽放,把春装扮得美艳动人。美丽善良的姑娘就要出嫁了,她会把欢乐和喜气带给她的婆家,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和她的夫君幸福美满。

★《论语》里的暮春三月

(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篇》

孔子问弟子们的志向,曾晳的回答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在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旁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他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春日郊游图,呈现给我们生命的充实和欢乐,我们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熙、歌的嘹亮和诗的馥郁。

三月集体出游后来演变为修禊活动,即人们通过沐浴除灾祈福,时间固定在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之为“上巳日”。再后来,春日出游成了文人墨客雅聚的重要活动,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就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唐诗宋词里的春意阑珊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这样的春意格外惹人爱。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冬的鸭子们早已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它们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河滩上已经满是茂盛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小小的嫩芽,此时河豚也要逆江而上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

早春二月,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芽破土,远远望去浅绿朦胧一片。可走近仔细看时,地上只是稀稀朗朗、极为纤细的芽。一年中就数这早春的景色最美,它远胜过烟柳满京城的晚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鶯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中,这让江南显得神奇而迷离。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花红柳绿,好鸟相鸣,春意正浓。“烟花”指柳絮如烟、繁花似锦,一年十二个月中,也只有三月可以用“烟花”一词来形容。李白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佳句赠别孟浩然,将离别之情诗意洒脱地表达出来。而这首送别诗经过人们的千年吟诵,使得扬州仿佛永远停留在烟花三月的诗情画意中。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这是一幅情趣盎然的春日盛景图: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在枝叶上,只见那柳絮在空中轻扬……

在唐宋时期,春社与上巳节、中元节成为当时诗词中最常见的节日习俗。社日时,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女子可以停止劳作,与家人一起踏青嬉戏。

陈年趣事

古人在大好春光里如何撒欢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节。从古至今,人们对春日郊游一直很青睐。先秦时,青年男女喜欢借郊游之机寻找浪漫的爱情;魏晋时,人们在郊游中注重陶冶情操;隋唐时,人们郊游讲究享受野餐的乐趣;宋代至明清时,人们郊游更偏爱于健身休闲……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春游方式和迎春活动,只要能走出家门,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尽情撒欢,那么你就没有辜负这大好春光。

花朝盛会:踏青赏红拜花神

踏青赏花自古便是民间悦目娱心的一大乐事,而祭拜花神更是古人迎春时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花朝节取“晨花朝放”之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挂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或“护花”,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时的盛况写照。

唐代对花朝节很是推崇,据说女帝武则天嗜花,每逢花朝节便广集百花与米捣碎,蒸制花糕馈赏群臣。民间上行下效,花朝节蒸糕赏花蔚然成风。到了宋代,民间盛行扑蝶会,开封城内以花中扑蝶为赛,以扑蝶多者为胜。洛阳百姓则喜欢畅游龙门石窟,挑选新鲜野菜回家烹食,故花朝节又称“挑菜节”。

时至明清时期,花朝节已历经千年,但依然长盛不衰。当时最为讲究的还是慈禧的花朝宴,花朝节当天,颐和园内的牡丹花丛都会被系上红黄两色丝绸,锦花相映,一片璀璨春色。御膳房则以花为辅料,制作各色糕点,园里还会唱一出传统剧目《花神庆寿》。

清代小说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皆为花神转世,他更将林黛玉的生日定为二月十二花朝节,以此暗喻其为众花之首。

可以说,花朝节从春秋伊始由对自然的崇敬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娱乐,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市井黎民,都在这春色斑斓的节日里释放深埋一冬的热情。

单身派对:郊外办起“相亲会”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礼教严苛,男女授受不亲。对于那时的青年男女们来说,春天就是解禁的季节,所以他们迎春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地谈一场恋爱。

踏青春游成就了一段段佳偶良缘,谈情说爱也成了先秦时期郊游的一大特征。《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的爱情故事都是在郊游期间发生的,比如《出其东门》的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思是说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而《溱洧》就描述了当时在溱水和洧水两条河边,郑国的“士与女,殷其盈矣”,意思是说前来郊游的青年男女站得到处都是,其阵势堪比今天各大城市办得风生水起的相亲大会。在结伴郊游的过程中,他们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然后两情相悦,互赠信物,这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自由恋爱吧。

文青春游:天然花茵无须座

古代的文艺青年最喜欢邀上两三知己结伴同游,踏青寻柳,赏花看山,听涓涓流水之声,闻百花盛开之香,以陶冶心性。

《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趣闻轶事:唐代学士许慎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亲朋好友赏花观景。宴间有席但并不设座,于是有人问他:“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呢?”他笑答:“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许慎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在地上,让客人坐在花瓣上。想必这种奇思妙招也只有极为风雅的文艺青年才能想得出。

当然,这些文人墨客春游时除了附庸风雅之外,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古代可不像现在,很多村庄小镇都有饭馆、农家乐,所以古人郊游时吃喝常常成为一难。《浮生六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古时春游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他们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们请了一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馄饨的小伙计跟随他们一同春游。这样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吃喝难题,又有野炊的别样趣味。

古代文人大都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士人把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有“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郊游方面最为讲究,《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有一套郊游的专业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木屐前后都有齿钉,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谢公屐”,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登山专用旅游鞋。

闺蜜有约:解下红裙相垂挂

古代的大家闺秀、世族小姐们平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春天来了,方可走出闺房,在芳草地上相伴嬉闹,在楼台水榭中畅聊心事,享受难得的大好春光。

唐代女子春游踏青蔚然成风,不论贫富,皆倾城而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这样描述:“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杜甫在《丽人行》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另据《新唐书中宗本纪》记载:“景龙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这反映了唐代就有女子拔河这项运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蹴鞠竟然也是古代女子喜爱的春日休闲项目,清代李渔在《美人踢球》中这样描写:“蹴鞠当场二月天,春风吹不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可见大家闺秀们在春游时都一改往日娇羞矜持的本色,纷纷女汉子附身。

另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京城长安仕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相递垂挂,当作野宴的帷幄,这种“造屋”赏花的风俗至今仍流行于日本。可见,即便是闺阁小姐们在郊游时也是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的,少女的青春风韵展露无遗。

舞文弄墨

和文学大家一起读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天上風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化作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春天的天空呢?

——迟子建《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让地面的花草避开光焰的威吓。岩下和山溪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许地山《春底林野》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这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宗璞《花的话》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看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仅从声音里就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

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花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就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季羡林《春满燕园》

猜你喜欢
郊游赏花
春天到,赏花去
快乐郊游
脚踏车赏花
足不出户去郊游
赏花
赏花海
一起去郊游
走,赏花去!
快乐的郊游
天去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