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欧洲手持弩

2017-04-05 21:03江小宁
轻兵器 2017年6期
关键词:兵器骑士军队

江小宁

在古代欧洲战场上,交战双方除了使用各种近身格斗的刀枪剑戟之外,还使用诸多攻击较远距离目标的冷兵器。这些冷兵器可分为投掷型、弹射型两大类。投掷型兵器主要包括长矛、投掷斧及飞镖等可用手臂抛投的兵器,弹射型兵器主要包括弓、弩、弩炮及投石机等借助外力弹射的兵器。在弹射型兵器中,弓、弩由单人手持使用,属于轻型兵器;而弩炮、投石机由多人操作使用,属于重型兵器。

现代西方人扮演的中世纪弩兵,其将手持弩扛于左肩上

本文在此呈示欧洲手持弩。欧洲手持弩起源于何时?有怎样的形制特点?请看——

欧洲手持弩起源追溯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发现有关欧洲手持弩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古希腊时期出现的腹弩。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希罗(Heron,公元10~70年)在其所著《弓弩兵器制造法》文献中记载有古希腊腹弩的文字资料及详细图解。希罗在该文献中注明,其有关古希腊腹弩的文图描述参考了古希腊发明家特西比斯(Ctesibius,公元前285~222年)的有关文献。虽然在考古挖掘工作中至今也未发现古希腊腹弩实物,但根据希罗、特西比斯的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弩在欧洲于公元前3世纪就已出现。

现代人制作的古希腊腹弩复制品

根據希罗的描述,古希腊腹弩由弩弓、弩臂、弩座、弩机、弩弦及控制装置组成。弩弓是一张外形尺寸较大的弓,其安装在弩座前端。弩臂是一条细长的木杆,位于弩座上方。弩座由横杆、弧形弩托等组成。控制装置由锁定弩弦的金属件及扳手组成。弩机由扳机、阻铁等部件组成。

弩座横杆的上部中间位置加工有长槽,用于容纳弩臂,弩臂可在横杆的长槽内前后滑动,弩臂后部固接控制装置。弧形弩托设在弩座横杆的后端,射手张弦时将弩托顶在自己的腹部,并将弩臂前端抵在地面上,然后逐步倾全身之力推动弩托,此时弩托带动弩座前移,弩臂相对后移,弩弦被张开。当弩弦越过弩机的阻铁后,即被阻铁挂住。射手抬起腹弩,将弩箭安装在弩臂上部的细槽内,然后旋转控制装置的扳手,以解脱锁定弩弦的金属件,即可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发射弩箭。

手持弩在欧洲的兴盛时期

考古学家们发现: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手持弩的应用比古希腊时期更广泛。虽然目前尚无法考证手持弩在古罗马帝国出现的具体时间,但根据古罗马骑兵的一些战术训练记录可以得知,在公元前100年左右,罗马骑兵已经将手持弩应用到实战中。在许多古罗马浮雕中,也可以看到狩猎者使用手持弩追击猎物的场景。

进入中世纪(约公元476~1453年),手持弩已经在欧洲各国军队中大规模使用。诸多欧洲国家的编年史料中,都提及手持弩及弩兵在这一时期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公元1066年在英国爆发的黑斯廷斯战役中,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军队就大规模装备有手持弩。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军队与英国哈罗德国王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一场恶战。这一年9月28日,威廉率领约1.2万人的军队在英格兰南岸顺利登陆,并安营扎寨。哈罗德国王率领军队迎击,其军队在规模上与威廉一世的军队相近,但装备较差。

中世纪手持弩及其弩箭复制品

10月14日,哈罗德国王率军在黑斯廷斯附近的森拉克山岗上占领了阵地,军队摆成方阵,正面埋设了尖桩栅栏。丘岗后面斜坡陡峭,对方难以进攻。威廉的军队呈三线配置:弩兵、步兵和骑兵。弩兵首先投入战斗,从约100m的距离向哈罗德国王的军队射击,然后步兵和骑兵展开进攻。哈罗德国王的士兵英勇厮杀,打退了威廉军队的进攻。交战呈胶着状态时,威廉命令骑兵队实施佯攻,然后假装撤退,诱使哈罗德国王的军队从森拉克山岗上冲下来进行追击。佯攻奏效。从森拉克山岗上冲下来的哈罗德国王军队遭到威廉步兵、骑兵的有力打击而溃败,哈罗德国王战死。

威廉的军队具有良好的组织、精良的兵器和熟练的战斗技能,加之用兵中巧施计谋,从而取得了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获得胜利后的威廉随后攻入伦敦,并于1066年圣诞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被称为“威廉一世”。

再举一战例。

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时期,手持弩是欧洲各国十字军战士的有效兵器之一。

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已有的财富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此时的东方很繁荣,对欧洲的骑士们而言,不仅是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即使是欧洲的近邻阿拉伯等地区,也令他们眼红。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有着繁荣的城市、兴旺发达的商业和大量的财富,骑士们总是梦想着哪一天能把那里的财富抢过来据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十字军东侵也就极其自然地发生了。而带头组织十字军的,正是罗马教皇。罗马教皇想从东方掠夺财富,而且他还有一个借机扩大教会势力的打算:让信奉基督教的骑士去占领东方,使罗马教皇成为东、西方共同的最高统治者,那样,教皇真是天下之君了。

1095年冬,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城召开宗教会议,第一次发出东侵的“号召”。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声嘶力竭地叫喊:“上帝的孩子们啊,我们东方的圣地耶路撒冷(传说耶稣就葬在那里)给异教徒占领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上帝要你们赶快去夺回我们的圣地。要知道,东方国家遍地是奶和蜜,简直是第二个天堂,你们还不赶快响应上帝的号召么?”经过教皇这一番煽动,骑士们立刻疯狂地大喊起来:“神意如此!神意如此!让我们奔向东方吧!”

中世纪的弩兵正在利用腰带上的挂钩为手持弩张弦,注意此时其将手持弩回转了180°,图中可见手持弩上的扳机

东侵的军队打出“收复圣地”的大旗,总算师出有名了。骑士们争先恐后地把红十字(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缝在自己胸前。第一批十字军就这样拼凑起来了。

1096年秋,由法国、意大利、德国西部的骑士领主组成的十字军大约三、四万人,分别由各地出发,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进军。当时,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勒斯坦等地是一些四分五裂、各自独立的小国。十字军打过去,这些小国难以组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捡了便宜,在1099年7月攻下了耶路撒冷。尽管长途跋涉带来的劳累、激烈交锋遭到的伤亡使十字军疲惫不堪,可是,一进入耶路撒冷这个“圣地”,他们便立刻精神振奋。什么“拯救圣地”,什么“宣扬圣教”,全顾不得了。一个个疯狂地杀呀,贪婪地抢呀……他们冲进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城里最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把里面的珠宝财物一抢而光,然后把它当作刑场,在那里杀害了1万多名无辜的伊斯兰教徒。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就连基督教徒都不能幸免,全都遭到了这些欧洲强盗的抢掠。十字军事先立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座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结果,进入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人人都发了大财,许多穷光蛋骑士一夜之间变成富翁。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可是到了1187年,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领袖萨拉丁领导下,消灭了十字军主力,将耶路撒冷收复。德国、英国和法國的国王于是又组织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九次十字军东侵,结果都被打败,只好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进军东方的失败,迫使十字军改变侵略方向,把目光瞄准了拜占庭。按理说,拜占庭也信奉基督教,不应成为十字军进攻的目标。但这些欧洲骑士,仍然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宗教的国家。这就暴露了他们所谓征讨异教徒的口号不过是借口而已。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将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了彻底破坏。

15世纪法国军队中的弩兵,其正在利用转动机械装置为手持弩张弦

十字军东侵使欧洲的骑士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下层百姓带来任何好处。当时欧洲正发生空前未有的大灾荒,而教会则把罪恶的东征称之为“走上主的道路”。十字军初次东征后,欧洲人变得更加疯狂,全欧洲人都在大串联,互相劝说参加东征。农民们为筹集路费,变卖了田地、房舍、葡萄园,财产较多的人则把它送给了教会,委托教士代为庇护,教士乘机大发横财。许多农民被骗加入十字军以后,无钱置备马匹粮草,甚至连兵器都没有,也不能和贵族骑士一起走,只好跟着几个教士盲目地向东方移动。他们既不知路径,也没有任何目标,看到一个城市,就问:“这是不是耶路撒冷?”结果一路上,许多人饿死、病死,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少数人总算来到了东方,但一碰上土耳其人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成千上万的农民就这样悲惨地客死他乡。只有少数人逃回君士坦丁堡,后来参加了封建主的十字军。

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传“无罪”儿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儿童十字军可以创造奇迹的鬼话,哄骗3万名各国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数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他们在法国南部海港马赛集合以后,就挤在木船上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到风暴,沉入海底,船上儿童全部遇难;有的船到了埃及以后,船上儿童却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2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不容易翻越阿尔卑斯山,却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不少。

1291年,十字军东征终于以失败告终。十字军东征给欧洲和东方人民带来了浩劫。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使欧洲死伤上百万人,耗资巨大。然而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发动者料想不到的后果。

十字军东征,加强了欧洲与东方拜占庭、叙利亚和埃及的接触及交流,一些先进技术逐渐传入西方。例如,中国制造火药的方法,拜占庭制造玻璃的方法等,都是这个时期传入西方的。十字军的运输业对东方造船技术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意大利的银行业也使欧洲各地获利。从此确立了威尼斯、热那亚、法国马赛等在地中海区域的商业优势,从而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发展了东方的贸易。

在军事领域,十字军东征期间的手持弩不断得到改进,杀伤力大增,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大,使锁子甲几乎完全失效,成为对抗阿拉伯和突厥骑兵的有力兵器。与此同时,十字军也发现了阿拉伯人使用的复合弓所具备的优势。他们将木材、动物角和动物肌腱粘合在一起制成复合弓,比单纯的木制弓更为结实。十字军将这一技术用在手持弩的改造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欧洲手持弩的结构形态

欧洲手持弩,因其安装在弩臂上的弓与弩臂呈垂直状态,又被称为横弩、十字弩。其发射弩箭。

欧洲手持弩是在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手持弩与弓相比,其在弓身、弓弦上,增设有弩臂、弩座、弩机。古希腊腹弩的弩臂、弩座是两个独立的部件,而古代欧洲各国的手持弩多数的弩臂、弩座是一体式的。

弩臂通常由木料制成,其前部固接在弓身中部,后部设有弩机。弩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扳机、阻铁等零部件组成,结构与枪械的发射机相似。

可以简单地将欧洲手持弩的结构理解为将一张弓与一根带有机械装置的木条(弩臂)结合在一起。最早期的设计是在木条上加工有一道凹槽,用于放置弩箭,另一根短木杆通过木条底部的缺口插于凹槽中,木杆头部起到阻铁的作用,下部相当于一个扳机,它能将绷紧的弩弦释放,将弩箭发射出去。在后来不断改进过程中,单独设计有扳机,用以控制弩弦和发射弩箭的木杆变成一个圆柱形的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上部设有一道凹槽用以放置弩箭,另一道凹槽则用于固定弩弦。在控制装置下部设计有相应的截面与扳机相贴合,通过扣动扳机使圆柱状控制装置转动即可完成发射。

弩弓早期一般由水曲柳或紫杉等纯木材制成,是简单的木制弓。后来,弩弓制成复合弓,其由多种材料即木材、动物角及动物筋腱粘合在一起制成。与简单的木制弓相比,复合弓具有更强大的释放力,可增强弩箭的攻击能力。从14世纪开始,钢铁在欧洲得以广泛应用,钢铁材料也随之投入到弩弓的制作中。

弩弦多由強度较大的纤维材料制作而成,并且经得起长期使用。在各种纤维材料中,采用动物的尾巴丝制作弩弦最为普遍,此外还会用到亚麻、大麻及动物筋腱等材料。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偶尔也会用拧成绳的桑树根做弩弦。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欧洲手持弩的形制比较多样,其重量通常远大于其他弓类。轻型手持弩可以用手拉动弩弦,而重一些的手持弩则需要借助机械装置才能拉动弩弦。

手持弩对战术的影响

在欧洲古代军队中,弩兵常与投石手、标枪手和弓箭手一起编配在整个战队的中心位置。他们会在己方的重甲骑兵发起冲击前发射各种打击物,以扰乱来袭敌军的阵脚。每个弩兵通常会携带一块大盾牌上战场,以便在拉动手持弩时有所防护。这种盾牌通常面积较大,后部附有木棍等支撑物。一队弩兵通常用盾牌布设出一道盾墙,这样,他们可以俯身在盾牌后面作拉紧弩弦的操作。在射击时,只有手持弩和头盔会露出盾墙。弩兵的盾墙在对步兵的保护方面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当他们共同作战时,通常弩兵的指挥官就是这支军队中的最高将领。中世纪战场上的实战结果已经证明,全副武装的长矛骑兵难以对抗长矛步兵与弩兵的组合,因为弩箭能够轻易射穿大部分骑兵的盔甲。

随着手持弩的不断改进,骑兵也能在马背上使用它,这进一步推动了骑兵战术的发展。普通骑兵被安排在阵形的后方,冲锋在前的则是带有更强攻击装备的重甲骑兵,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携带小型全金属制造的手持弩,其发射的弩箭杀伤力卓越不凡。

传统的弓和箭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特殊的兵器,它要求使用者进行日常训练,方可保证具备足够的体力以及有效的命中率。在欧洲许多国家,弓箭手都是从小开始培养,弓箭手成为高人一等并具有优越性的独立军团,这与欧洲传统的骑士文化相类似。

与弓箭相比,手持弩的射击容易得多,其对使用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无需像培养一名弓箭手那样花费较大的费用和大量时间。军队只需要大量征召普通士兵,所付成本不多,就能训练这些普通士兵掌握手持弩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就能高效增强部队战斗力。

随着弩兵的优势日益突显,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逐渐消亡,配备弹射兵器的部队逐渐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欧洲手持弩的地位最终被更为强大的火药兵器所替代,虽然早期的火器在命中率方面并不比手持弩高,但其快速的改进与发展还是很快就全面超越了手持弩的攻击效果。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兵器骑士军队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克里夫兰骑士
军队的4月1日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New Enemies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