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钟山 徐长隆
(勉县武侯镇畜牧兽医站,陕西勉县 724200)
不可忽视的仔猪水肿病
侯钟山 徐长隆
(勉县武侯镇畜牧兽医站,陕西勉县 724200)
随着现代生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蓬勃兴起,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大大提升,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得以有效遏制,疫病发生机率显著降低,生猪产业发展日新月益。但自去年以来,我镇个别生猪养殖户的断奶后仔猪发病及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养殖户损失较大,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疑似仔猪水肿病。本文重点就仔猪水肿病发生的原因及主要防控措施予以归纳分析,以期对养殖生产有所指导。
不可忽视;仔猪;水肿病
(1)发病突然,易发生于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多为断奶后1~2周仔猪,2~3月龄的猪也有发生,且与猪的应激有很大关系,经常发生在应激之后的1~3d,一般不传播扩散。
(2)病初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趋于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反应迟钝,后肢乏力,倒地时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叫声嘶哑,仔猪眼睑、脸部、颈部甚至全身发生水肿,有时出现腹泻。
(3)该病病程最短的约有0.5h,平均1~2d,最长者7d;发病迅速,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可高达80~100%)。
(4) 胃粘膜严重水肿,胃肠肌肉膜层之间呈胶冻样为本病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5)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饲料、饲养方式、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1)母源抗体水平降低。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产生是通过母乳吸收而获得,随着仔猪的断奶水肿病发生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加之程序免疫不到位,断奶仔猪的易感性不断增加。
(2) 仔猪断奶因素。一是由于断奶应激,仔猪消化生理功能障碍,仔猪抗病力下降,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诱发本病。二是哺乳期变更饲料,仔猪4周龄前突然喂给大量的高蛋白质饲料,加之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尤其是硒和VE不足导致猪体质衰弱发病。
(3)卫生条件差。猪舍粪污清理、消毒不到位,潮湿、空气浑浊,病原微生物大量孳生,仔猪缺乏运动,加之气候变化异常,如长期阴雨或时阴时雨,导致舍内温度降低,胃肠受凉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脱水,仔猪因酸中毒出现神经症状导致突然死亡。
(4)应激。阉割、预防接种离等多重刺激,引起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诱发本病。
(5)继发感染。仔猪肺炎、副伤寒及严重的腹泻等疾病均易继发感染本病。
(6)免疫缺失或不到位。一是怀孕母猪大肠杆菌病免疫缺失或免疫不到位;二是仔猪水肿病免疫缺失或免疫不到位。
(7)免疫失败。怀孕母猪注射大肠杆菌菌、仔猪注射水肿病菌苗的前、后三天内使用抗菌素药物。
本病的发生与产后母猪及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预防本病应从加强母猪、仔猪饲养管理入手,适时断奶、供给全价营养。
(1)及早诱食。仔猪哺乳期生长迅速,其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母乳,而母猪产奶量一般在产后15~20天逐渐下降,已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应在仔猪7~10日龄开始补料诱食,方法是采用营养成分高,容易消化,适口性强且新鲜清洁的膨化饲料进行诱食,少喂勤添,确保每天强制饲喂2~3次,一般在5~7d后都能自由采食,为适时断奶奠定坚实基础。
(2)逐步断奶、换料。断奶2周内应以乳猪料为主,由乳猪料转为育成料时应逐步过,并适时补充消化酶、益生素,以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减少仔猪腹泻病发生;供给青绿饲料、矿物质、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日粮营养均衡,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
(3)合理的蛋白质比例。饲喂全价料,避免日粮单一或蛋白质偏高,并配合适量的青绿饲料。
(4)保持圈舍卫生。清圈消毒到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卫生、空气新鲜,饮水清洁、充足;冬季防寒保暖、防贼风,夏季防暑降温。
(5)调教仔猪。为确保圈舍卫生,应加强仔猪的“三定点”调教训练(即定点排粪尿、定点采食、固定地方卧睡),一般3~5d训练即可形成定位,以有效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机率。
(6)强化母猪管理。要特别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喂量适宜,确保乳汁的质量、数量,以供给仔猪充足的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7)科学免疫。生产实践证明:在充分做好猪瘟、口蹄疫等免疫的基础上,加强怀孕母猪及仔猪大肠杆菌菌苗注射,可有效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方法是:用猪大肠杆菌三价苗对临产前母猪实施2次免疫(分别在产前75d和产前15d各注射一次);仔猪出生后再进行2次水肿苗免疫(仔猪出生后15d注射副伤寒-水肿二联菌苗,出生后30d注射水肿单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免疫的前、后3d,不得使用抗菌素类药物。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性的对症治疗方法,以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为主,并配合补充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早期疗效显著,后期一般无效。一旦发现仔猪水肿病,应立即停止饲喂原有饲料,降低蛋白质摄入量,并实施全群用药,特别对已感染但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猪只尽早治疗,并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科学使用药物。
[1] 洪炳发.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2):176.
[2] 张绍云,张绍成.仔猪水肿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6,(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