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
(太原市国营林场,山西太原 030003)
山西天然林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渊
(太原市国营林场,山西太原 030003)
天然林是山西森林资源的主体,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总结了山西天然林保护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天然林保护的建议。
山西;天然林资源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毁林开垦越发严重,一些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不力导致天然林资源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山西森林资源现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更好保护天然林提供参考。
《山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显示,全省国土面积约为1 566.2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88.83hm2,森林覆盖率18.03%。其中由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林地面积为546.46万hm2,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61.48%。在2000年国家尚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国有林区结构中主要林地及其占比为:有林地33.89%,灌木林地14%,疏林地3.55%,未成林地4.28%,其他林地0.21%,无林地44.07%。在实施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10年后,林区结构中主要林地及其占比为:有林地40.39%,灌木林地18.83%,疏林地3.65%,未成林地12.96%,其他林地0.11%,无林地24.08%。工程经过10年发展,使得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他林地、无林地占林地比例有所下降。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所成效,但是全省天然林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省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仅20.05%;二是荒山荒地面积比较大,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域,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占地约1/4,而且一些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三是有一大部分疏林地尚待开发,若加以补植可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
2.1 生态效益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四到市”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面积、蓄积与覆盖率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森林的质量与效益。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的现象有所减少,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动植物资源方面,一些野生动物如褐马鸡、大天鹅、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一些珍稀植物如红豆杉、水曲柳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数量也恢复到了稳定的数量。
2.2 经济效益
通过对天然林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实施,逐步建立起一个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并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林业部门估算,在木材蓄积方面,全省范围内累计减少商品木材产量约437万m3,换算成直接经济效益,相当于增加直接效益437亿元。2.3社会效益
国有林业单位实现了以伐木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的转变。同时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取得了成效,不仅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也提高了职工收入。遵循国家政策,绝大部分以加工木材为主的企业和相关商业项目积极转型或停产,伐木人变成了护林人、种树人。
3.1 财政制度
虽然国务院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天然林保护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地方财力受限,公益林补偿制度难以按照预定方案实施。集体和个人所拥有的地方公益林由中央财政每年补助管护费每公顷45元,同时地方财政加以补偿。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要求,加上山西省38个“两区”(山区、老区)县经济状况较差,相当一部分县级财政无法实施县级公益林补偿,这就导致了在财政方面跟不上实施方案的步伐。
3.2 补偿制度
由于天然林分布不均匀导致了集体和个人所拥有的地方公益林经济补偿不均衡。根据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山西省村级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分布不同,农户领到的经济补偿有的多,有的少。长期以来,在森林管护和发放经济补偿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矛盾,导致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不和谐,对于国家和地方天然林保护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3 管护费用
国有林业单位管护费用较为缺乏。人均管护面积过大,一线管护人员管护面积平均在400hm2左右,而且缺少巡逻交通工具,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管护基础设施也有很大的缺失,现有的设施设备达不到工作要求、技术手段落后,对森林资源监控难以全方位实现。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同林不同价的现象。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国有林管护费用标准为每年每公顷120元,集体林管护标准每年每公顷45元,但如果集体林被划入国家公益林,其费用会升到每年每公顷225元,严重影响农户积极性。
4.1 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
从山西省整体情况来看,天然林资源在全省范围内都有分布。在现有天然林保护实施范围基础上,建议天然林保护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实现全省覆盖。在生态修复方面,停止天然林大规模采伐,加强生态修复功能,着重管护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资源。同时加强幼龄林的抚育和公益林的改造,以改善当地民生状况,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4.2 引进灌木林改造
在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灌木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灌木林是一种过渡型态的丛林,可以人工种植适当的乔木树种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乔灌混交林。引进灌木林改造生态可以加快演替进程,还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灌木林改造工程方面已经有多年的实施经验,并拥有完善的技术力量,在这方面进行改造并非难题。由于山西特殊情况,适合造林的荒山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很多荒山变成了困难造林地,如果不适时开展灌木林改造工程,将来的问题会变得更加难以解决。目前适合山西灌木林改造的方法主要有:改培复壮法、带状割灌造林法和灌木林近自然改造法等。
4.3 健全森林管护体制
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实施资产化管理。在管护地不变的情况下,制定全面的管护机制,人员分工明确,奖励惩罚分明,时间分布合理,责任具体落实。建立起全方位、战略化、责任制的管护格局。积极向社会中优秀的团体吸取经验,创新管护机制,建立起一批专业森林管护企业,并通过委托、承包等方式进行管护。调动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工作,并积极参与创新完善森林管护体制,最终实现林区共同养护、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创新管护形式,实现多种管护方式并存,如个人管护、家庭管护、企业承包管护等。
4.4 扩大国家级公益林实施范围
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公益林的地位极其重要。山西国家级公益林与地方级公益林并存,但是山西属于经济落后省份,大部分县级财政资金不足,难以实现地方公益林的长期管护。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将一部分地方级公益林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实施范围。
4.5 明确并提高补偿资金
国家和地方公益林实施保护区大部分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来源靠的是国家财政发放补助资金。在当前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即使实施了资金补偿,农民收入也难以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建议财政部门,结合当地物价上涨等因素适当提高补偿资金,逐步缩小地方公益林与国家公益林的补偿差距,切实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F326.2
B
1005-4707(2017)01-016-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2.007
李渊(1980-),男,2008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太原市国营林场助理工程师。
2016-12-10;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