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瘟的诊断及预防
王慧敏(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瘟的病原是猪瘟病毒,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对猪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急性猪瘟一般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怀孕母猪以流产为主,多在怀孕后期;肥猪多表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咳嗽严重,多见有流鼻涕、打喷嚏、眼角分泌物增多;病猪多有消化道疾病,呕吐、腹泻、便秘与胃溃疡,尿色多数为黄或酱色;部分患猪皮肤发红,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也有紫色斑块;病程长的病猪肤色苍白,被毛粗乱。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急性型剖检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黏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猪瘟属于一类疫病,一旦发现应立即上报当地有关部门,做出正确判断处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对于猪瘟只能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来达到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
4.1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免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4.2 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改善饲管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S858.28
B
1007-1733(2017)01-0077-01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