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积极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
临沂市是山东省养蜂大市,蜂产业是临沂市品牌特色畜牧产业之一。养蜂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蜜源植物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蜜蜂存养量、蜂产品加工量居山东省前列。
临沂市蜜粉源植物丰富,多达200余种,种植果树73 333.33公顷、玉米274 666.67公顷、棉花8 000公顷、蔬菜153 333.33公顷,除11月~翌年2月无蜜粉源外,其他月份均有蜜粉源。蜂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临沂市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临沂市不断探索蜂产业发展模式,强力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养蜂业呈现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生产销售方式显著转变、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大力推广、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中蜂资源保护明显增强等特点。
1.规模、效益居山东省前列
2015年临沂市蜜蜂存养量6.29万群,占山东省存养量的13.83%;蜂蜜产量4 227.5吨,占山东省总产量的15.46%;蜂产品产值2.1亿元,占山东省总产值的15.5%。
2.产业链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临沂市逐渐形成了包括蜜蜂养殖、产品加工、授粉应用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2015年临沂市蜂蜜、蜂王浆加工量分别达到3 000吨和50吨,分别占山东省的8.57% 和10%。
3.组织化程度较高
至2015年底,临沂市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家,3家蜂产品企业均通过食品企业生产许可。现有市级蜂业协会1个、县级蜂业协会5个、养蜂合作社23个、社员482户、养蜂户642户,蜂业从业人员(含加工企业职工)2 000余人,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支撑体系较强
2010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实验站在蒙阴县建立了“中华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基地”和“意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胥保华教授为实验站主要岗位专家,实验站主要承担山东省中华蜜蜂及意蜂的规模化饲养技术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基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临沂市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2015年临沂市畜牧局制订的《临沂市标准化蜂场验收标准》为我国首个制定标准化蜂场验收标准的地区,并成功验收临沂市首家市级标准化养蜂场——蒙阴县田庄中华蜜蜂种蜂场。
5.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山东省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各级财政支持蜂产业发展力度逐步加大。通过特色产业项目财政支持技术推广、蜂产品质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良种工程、科技研发等项目,逐步加大对临沂市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2010年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在临沂市开展蜂蜜、蜂花粉、蜂胶及蜂王浆的抽检,强化了对蜂产品原料的质量监控。2013—2015年,各级财政投入蒙阴县蜂产业共计355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283万元,优质蜂蜜生产及蜜蜂授粉技术推广项目40万元,蜜蜂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建设项目15万元,蜜蜂良种补贴项目17万元;各级财政投入费县蜜蜂产业共计50万元,其中2013年畜禽资源保护资金30万元,用于费县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建设;2015年中央和省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优质蜜蜂生产及蜜蜂授粉技术项目。
6.蜂产业规划布局完善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鲁政办发〔2014〕3号)、《中共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我省蜂业发展的通知》(鲁农发〔2016〕3号),省畜牧兽医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鲁牧计财发〔2016〕3号)。2016年7月,临沂市根据山东省要求,结合本地蜂业发展实际,会同临沂市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临沂市蜂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方案以提高养蜂生产能力和推广普及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为重点,以培植产业区域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制定转型升级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根据蜜粉源植物丰富程度、地理生态、养蜂生产状况及蜂产品企业分布,全市蜂业划分为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中华蜜蜂保护、蜜蜂授粉4大优势区域,为提升临沂市蜂产业发展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7.“互联网+蜂产品”发展迅猛
2008年蒙阴巩氏蜜蜂园有限公司与当地蜂农联手建立了18处蜜蜂养殖基地,发展订单业务,以进驻超市和网络营销为主。2011年建立企业自营网站,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2012年研发了新型喜蜜、保健饮品蜂蜜酒,目前年销售个性化定制产品165 t。2008年蒙阴深山蜜坊蜂业有限公司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入驻淘宝,目前有3家店两个品牌在淘宝网中占蜂蜜销量榜的前列。其淘宝店铺在临沂做到了第1个五皇冠,临沂零售发货量第1名,年销售额超3 000万元。2014年蒙阴蒙甜蜂业有限公司入驻淘宝天猫店,为满足顾客不同需求,结合当地花期特点,在生产传统土蜂蜜、百花蜜和洋槐蜜基础上,还为顾客提供益母草蜜、丹参蜜、枇杷蜜等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稀缺蜂蜜产品。2015年公司天猫店销售各类蜂蜜46吨。为创新营销模式,该公司试运营了微信公众号,不仅为天猫店维护回头客作了补充,还拓宽了营销渠道。近期公众号开展了蜜蜂的认养推广活动,顾客可通过视频对公司养蜂基地的蜜蜂进行认养,到现场亲身体验摇蜜等蜂蜜加工工序。3家企业在电商平台的成功运营,使临沂市“互联网+蜂产品”模式走在山东省前列。
8.中华蜜蜂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费县、蒙阴2县地处沂蒙山区,是临沂市中华蜜蜂的重要产区,历史最高存养量达3万多群。由于受引进蜂种与效益的影响,中华蜜蜂饲养量持续下降,中华蜜蜂保种已成为临沂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2011年、2013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分别在费县、蒙阴建立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总面积达1 510平方千米,对中华蜜蜂保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保护隔离区的中华蜜蜂进行生产监督、指导和管理,两县区中华蜜蜂存养量达近万箱,建成蒙阴县田庄中华蜜蜂种蜂场1处,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中华蜜蜂养殖和生产基地。
1.核心竞争力不强
临沂市户均养蜂规模只有97.9群。养蜂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良种化水平较低,蜂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指数低,竞争力不强。
2.利益分配不均衡
养殖者与加工者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产销衔接相对滞后,产业聚集度不高,养蜂环节利润偏低,单纯从事养蜂缺乏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3.机械化水平偏低
蜂业现代化设施设备研发缺失,装备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粗放状态,致使蜂业劳动强度较大,几十年没有根本性改变。尤其是蜂业信息化、智能化处于起步阶段,实现蜂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仍任重道远。
4.养蜂队伍年龄老化
目前蜂农大部分是以夫妻档为主,平均年龄>50岁,存在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养蜂效益不稳定,需要“追花逐蜜”,十分辛苦,风险较大,导致后续乏人。
5.知名品牌较少
临沂市虽有巩氏、深山蜜坊、蒙甜、桂斌天露园等10多个蜂产品品牌,但与之相匹配高端高质蜂产品较少,缺乏像百花、冠生园这样的知名品牌。同时代加工产品较多,品牌带动效应不强。
立足于吉林省对服装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主动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临沂市蜂产业正面临从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促进蜂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将按照《临沂市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创优势”,着力开展10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蜂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1.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示范、扶持、服务、监管等措施,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养蜂大户、专业授粉大户、果(蔬)蜂结合农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供销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双方发展保障和利益分配机制。到2020年,力争使85%的养蜂场(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切实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引导支持蜂农建立合作社,拓展服务功能,规范运行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养蜂水平。支持每县区建设2个养蜂示范合作社。努力形成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蜂产品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效利用供销社联系农民、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供销社积极参与蜂业产业化经营,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引导作用。健全市、县级蜂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改进行业管理,在联系政府、服务行业、规范生产、培训蜂农、推介品牌、促进自律、推动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不断提升蜂农职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养蜂大户等新型蜂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从业者职业技能鉴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蜂农队伍。综合运用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装备等措施,改善蜂农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增强蜂业发展活力。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培训蜂农>500人次。
2.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蜂业科研技术推广。紧紧围绕制约蜂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重点在蜜蜂饲养、蜂机具研发、病虫害防治、授粉增产技术、蜂产品研发、良种繁育推广、蜂产品质量控制和蜂疗保健等领域进行科研技术推广,争取在蜜蜂优质高产配套选育及授粉蜂种的引进驯化、蜜蜂代用蜂粮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蜂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3.实施基地示范创建工程
按照蜜蜂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总体要求,规范养蜂场建设,推行养蜂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实施蜂产品安全生产规程,提倡饲养强群,加强疫病防控,健全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扶持养蜂机械研发与生产,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临沂市支持建设5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蜂蜜和蜂王浆生产,示范带动临沂市蜂业生产。
4.实施授粉增产工程
加快推广普及蜜蜂、壁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开展授粉增产示范活动,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和养蜂生产优势区建立1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设3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
5.实施中华蜜蜂保种工程
完善提升蒙阴田庄中华蜜蜂种蜂场保种育种条件,保障优质种蜂王供应,提高蜜蜂良种化水平。加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做好费县、蒙阴两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利用工作,逐步扩大临沂市中华蜜蜂种群数量。
6.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通过加强政府扶持、鼓励联合发展、支持产品开发、引导企业上市等措施,加快发展并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实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蒙甜、深山蜜坊、巩氏、万蜂朝为主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农超对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工商业资本进入养蜂业或从事蜂产品加工,与养蜂户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发展能力。
7.实施名优品牌培育工程
以4家骨干蜂业加工企业为重点,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打造沂蒙蜂产品特色品牌。加快发展理念转变,由贴牌代加工逐步转变为自创品牌、自我加工。通过提高产品包装档次,研发新型蜂蜜保健酒、蜂蜜饮料等新产品,参加博览会等手段,重点扶持10个蜂产品品牌、提升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国内著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8.实施“互联网+蜂产品”建设工程
与传统销售比较,电商化交易更能引领蜂产业朝着科学化、现代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蜂农增收、蜂企增效、产业整合的和谐发展。以4家骨干蜂业加工企业为重点,以淘宝、天猫、京东为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蜂产品”工程,扩大市场竞争优势,创新“互联网+”运营模式。各优势区要开展“互联网+蜂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提高临沂市蜂产品网络销售水平。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使从前的买家定价,转变成为买卖双方共同定价。
9.实施“蜂疗+旅游”养生体系建设工程
以费县、蒙阴为中心,利用临沂市良好的沂蒙山生态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探索蜂疗养生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打造以蜜蜂养殖为依托、蜂产品生产为中心、蜜蜂文化为特色,形成“养蜂基地赏美景+生产工厂观加工+蜜蜂文化园做蜂疗、购特产”的特色旅游线路,建设“费县万蜂朝+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蒙阴蒙田+沂蒙山云蒙景区”两处蜂业旅游养生基地。
10.实施养蜂扶贫工程
通过组织引导适宜养蜂地区贫困户到养蜂基地培训、学习养蜂技术,并通过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部分资金、蜂群、蜂箱开展蜂业生产,带动贫困户加入养蜂合作社,通过加工企业统一收购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部分贫困群众通过养蜂脱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蜂产品消费需求。加快现代蜂产业发展步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民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蜜源植物保护
蜜源资源是我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蜜源植物对发展养蜂事业、加速蜂群繁殖、提高产量质量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生态环境与蜜源植物保护利用,加大农业、草业、林业植物中棉花、油菜、草木樨、紫苜蓿、白三叶、桉树、刺槐、紫椴、枣树等蜜源植物种植面积。使养蜂生产、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探索开展养蜂专业或课程
蜂学作为新兴专业,在我国只有两所院校开设,这方面人才十分紧缺。建议更多高校积极探索开展养蜂专业或课程,为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3.降低“飞防”次生灾害
“飞防”在保护林业的同时,也给桑蚕和野外放蜂等养殖区带来了较大困扰,应加强部门协作,探索新机制,研发新型“飞防”药物,降低“飞防”对养蜂的危害。
4.切实加大力度,净化蜂产品市场
当前蜂产品质量和品质总体上是好的,但根据蜂产品风险监测结果,一些企业的掺假行为没有得到根本上遏制,市场上仍存在掺假、售假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和行业声誉。应该持续加大力度,对蜂产品市场进行有效净化和严厉打假,彻底铲除蜂产品造假、售假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实施诚信经营,打造良好行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