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霄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退耕还林工程树种选择研究
关 霄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退耕还林既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的战略决策,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该项工程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按规律办事,科学地把握好每一个技术环节。
山西省; 退耕还林; 树种选择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总是向大自然索取的多回报的少。退耕还林无疑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理念上的一次大转变,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退耕还林既是一项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的战略决策,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该项工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按规律办事,科学地把握好每一个技术环节。树种选择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一个核心技术要素,必须准确选择既符合生态要求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宜树种。本文就此专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思路,以期对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所裨益。
树木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种群体。每一个树种自身所固有的生态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决定着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对每一个树种而言,只有当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其基本要求时,亦即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宜林条件相一致时,该树种才能正常的成活、生长和发育。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首先要准确分析和评价退耕地的立地条件,然后依据拟退耕造林地的具体立地特征和各生态环境要素分析评判确认结果,按照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采取因地选树的办法进行科学的树种选择。当然,也可以在条件具备和技术成熟的前提下,采用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的办法进行树种选择。在树种选择上,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导致树种选择的失败。
生态建设关系到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实施退耕还林,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花钱买生态,花钱买国土安全。通过退耕还林所建立起来的生态林,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因此,要大力推广混交林营造技术,加大混交比重,以提高林分的抗风、抗寒、抗病、抗火灾和保水、固土、固沙能力,提高综合防护效能。所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从规划上就要科学地进行林分结构设计,依据退耕造林地的具体宜林条件和其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从充分利用地力和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功能考虑,科学进行树种配置。根据树种的喜光性、耐阴性、生长快慢、根系分布深浅,以及寿命长短等各种特性进行树种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到混交树种间的互益或互害关系,其主要树种必须占据生态空间优势,辅助树种必须有利于主要树种的生长发育。根据以上原则科学选择好树种,确定恰当的树种比例,进行针阔、乔灌、大乔与小乔、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的混交,从而形成大面积的结构稳定的复层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防护功能。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战略除了生态安全目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增加农村群众经济收入。因此,在进行退耕地造林树种选择时,在保证国家生态主体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一些见效快、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的树种,以尽快和稳定地增加群众收入,为“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提供经济保障。经济树种的选择,要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从退耕户的切身利益出发,根据区域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要求,科学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真正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每个退耕农户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并为其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经济树种的选择时,在确保其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能,以达到国家得益(生态效益)、群众得利(经济利益)的真正目的。
所谓近自然林业技术,就是参照当地天然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模仿自然实施人工造林技术。也就是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学会用大自然奉献人类的办法去回报大自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去认识和适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刻意去改造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确认最贴近自然形成的林分结构,选择最适宜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原生树种,亦即乡土树种。无论是退耕地造林还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都应注意大规模选择使用经过当地长期自然选择已适应其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包括很多以前认为很不起眼的大小灌木树种,如柠条、紫穗槐、火炬、胡枝子、山桃、山杏、金银花、黄刺玫等野生树种。
退耕还林工作已在山西省范围整体实施,但由于全省各地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和生态区位不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目标也就有所不同,对树种选择也就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黄河中游地区,主要以黄土残垣丘陵地貌类型为主,治理和控制水土流失是其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这一区域进行树种选择,主要以根系庞大和保水固土能力强的水土保持树种为主;在晋北风沙区,由于地处高寒半干旱地带,遏制风沙危害是其主要目的,树种选择应以抗寒、抗旱和抗风沙能力强的树种为主;而太行山土石山区,是许多河流的源头,山大沟深、岩石裸露、土层瘠薄是其主要地貌特点,在这一区域,大规模营造水源涵养林是其主要任务,因此在树种选择上,就要考虑树种对裸岩山地的适应能力。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地球上的原始物种也是十分丰富的,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要力戒树种的单一化和大众化。就某一区域来讲,尽管可选用的树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科学的角度和生物多样性要求来讲,要努力去挖掘更多适生树种。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区域化栽培与生物多样化的关系,区域化栽培主要是从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上考虑和把握的,而生物多样性则是从建立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要求的。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长久大局考虑,生物多样性和区域化栽培同等重要,各地在退耕还林树种选择时,要注意尽可能地使树种多样化。这一点,在规划设计和种苗培育上就要充分考虑到。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有些特殊区位的林分或特种用途的林分,在树种选择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比如在城镇周围、旅游景点周围和骨干道路两侧的退耕地造林绿化,就要考虑到其树种的景观效益和观赏价值;营造饲料林,就要考虑到树种枝叶的可食性、营养价值和耐啃性或适宜反复平茬性;营造燃料林就要考虑到树种枝干的可燃性、燃烧值和可耐平茬性;营造生物防火带,就要考虑到树种的抗燃性。这些林分的特种用途和性质,需要在具体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树种的选择原则,以充分满足工程建设目的的需要。
退耕还林需要大量的优质苗木和种子,在进行树种选择时,一定要准确分析和评判其苗木的繁育技术和繁殖材料采集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退耕还林工程所要选择的每一个树种,都必须具备可提供大量的种子或其他营养繁殖材料和成熟的繁育技术两个关键性条件。否则,任何一个再好的树种,由于很难采集到繁殖材料或不具备相应的繁育技术,这个树种也无法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大面积使用。所以,种质资源和苗木培育技术也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进行树种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
S725.1
C
1005-4707(2017)06-032-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6.015
关 霄(1979-),男,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造林局助理工程师。
2017-11-10;
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