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机制研究进展

2017-04-04 15:11:14王黎明张永臣贾红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早衰内分泌卵泡

王黎明,张永臣,贾红玲



近10年来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机制研究进展

王黎明1,张永臣1,贾红玲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 250001)

以“卵巢早衰”与“针灸”为关键词共检索CNKI数据库2006年至2015年相关文献98篇,筛选出随机对照论文17篇。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整理,系统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机制的研究概况。从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和调节卵巢局部微环境5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研究可进一步深入到基因、蛋白等更高端的层次;无论采取哪种针刺手法均需得气,气至方有效。

卵巢早衰;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灸法;综述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因某种原因引起的闭经、不育、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可见卵巢萎缩、雌激素水平低下、卵泡雌激素及黄体生成素升高,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持续闭经、不孕,伴有潮热、出汗、抑郁、失眠以及阴道干涩、性交痛和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长期处于低雌激素水平的状况下,易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家庭等压力的增加,卵巢早衰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女性的生理、心理带来了较大影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因此,如何恢复和提高早衰卵巢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针灸是一种治疗卵巢早衰的有效方法,笔者以“卵巢早衰”与“针灸”为关键词共检索CNKI数据库2006年至2015年相关文献98篇,筛选出随机对照论文17篇,从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和调节卵巢局部微环境5个方面对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 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

张毅敏等[1]探讨针刺与药物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选用SPF级雌性大鼠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并分多个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可以使雌鼠雌二醇(E2)水平降低,孕酮(P)、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与雌激素相关的ERb、PI3K和mTOR mRNA表达量均降低;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P、FSH和LH水平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针刺能够调节E2、LH、FSH和P水平,能起到替代雌激素的治疗作用。吴佳霓等[2]观察电针调节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性激素水平疗效,取双侧中髎、关元、天枢进行针刺,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卵巢早衰能够短期提高E2水平,并降低FSH及LH水平,针刺结束后激素调节效应可持续3个月,对FSH的抑制作用能短期恢复大部分患者规律月经,改善相关症状。李兰荣等[3]采用针刺“张氏腹三针”(关元及双侧水道穴)治疗卵巢早衰,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FSH水平由(54.64±8.35)U/L降至(26.24±6.71)U/L,E2由(59.12±9.68)pmol/L升至(115.31±13.57)pmol/L,提示针刺“张氏腹三针”能调节患者卵巢内分泌水平,即显著抑制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水平,激活HPO轴功能。

江瑜等[4-5]运用“张氏腹三针”对卵巢早衰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电针关元、水道穴可以升高模型大鼠E2水平,并降低其FS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张氏腹三针”对卵巢早衰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张氏腹三针”因位置与子宫及卵巢部位相对,故可直接作用于病所;另一方面,“张氏腹三针”激活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对女性生殖系统发挥双向调整作用,使生殖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动态。李娜等[6]观察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2、雌激素受体(ER)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显著降低(<0.01),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0.01)。与模型组比较,逆针和逆灸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0.05)。提示逆针和逆灸关元均能良性地调节去卵巢大鼠HPO轴的紊乱,对其HPO轴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2 促进排卵

钱黎等[7]采用补肾方配合针刺疗法促进排卵,治疗后卵巢主卵泡直径达(22.21±4.49)mm,子宫内膜厚度达(9.27±3.77)m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后E2、LH和FSH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总有效率为95.0%。提示血清E2、FSH与LH的水平对卵细胞的发生、发育、成熟以及排卵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机体肾虚情况下血清E2、FSH与LH含量降低,三者通过影响HPO轴的功能而使得卵泡排放障碍,补肾方(包括促卵泡汤、促排卵汤和促黄体汤)配合针刺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清E2、FSH与LH水平升高,改善HPO轴功能,促进卵泡排放,这可能是其改善患者排卵障碍的机制之一。

高静敏[8]观察中药调周法配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后排卵率为83.1%,妊娠率为50.1%;治疗组排卵率为85.1%,妊娠率为79.1%。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受孕率,缓解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徐珉等[9]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5.7%。7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于月经周期第9~10天开始,隔日进行B超检查1次,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有成熟卵泡发育并见卵泡消失40例;后穹窿探及低回声区显示卵泡已排出23例,其中卵泡最大28 mm,最小19 mm,平均20 mm;有成熟卵泡发育未见排出者4例;无成熟卵泡发育者3例。

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何宗宝等[10]通过电针不同组合穴位调节HPO轴的功能,观察到不同组穴对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指标的作用存在差异性。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众多增龄性改变,包括HPO轴的改变。卵巢功能减退以及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周期性反馈性抑制减弱,HPO轴平衡失调,下丘脑弓状核GnRH的脉冲式释放增加,垂体FSH、LH水平升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过度下降,免疫活性细胞不能获得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刺激,雌激素受体随之下降,继而免疫活性细胞不能有效产生足量IL-2及b-EP等免疫递质,下丘脑NE、5-HT、DA含量增高,b-EP含量下降,这种内分泌及免疫变化影响了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

邢红梅等[11]观察补肾健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对卵巢早衰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治疗组CD8升高,CD4/CD8降低,抑制AoAb产生,提示补肾健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有恢复卵巢功能的作用,对卵巢早衰确有较好疗效,还能避免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和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何玉伟等[12]探讨逆针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逆针、逆灸关元穴可以减缓去卵巢大鼠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可能与该疗法直接或间接促进E2的合成,提高性器官的ER-a表达,调节HPO轴的功能异常有关。

4 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米慧等[13]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以及肾虚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从整体上调整卵巢低反应患者内分泌,改善卵巢动脉血流状况,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玉芹等[14]观察中药配合埋线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卵巢功能衰竭,结果显示显效率为80.8%。患者治疗后月经部分恢复正常或间断来潮,兼症消失,窦状细胞计数增加,FSH下降≥20%,提示中药配合埋线能明显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促使月经恢复周期,并使内分泌激素恢复正常。

5 调节卵巢局部微环境

有研究[15]报道,卵巢早衰患者盆腔超声显示卵巢和子宫缩小,内膜变薄,窦卵泡数目减少,皮质逐渐变薄,间质部纤维化,导致卵巢体积变小,失去正常的结构,回声增强,卵巢中无卵泡回声。沈洁等[16-17]以去势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电针可使去势大鼠血清E2升高,LH及FSH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电针对去势大鼠的调节作用与性腺轴有关,且能减轻去势大鼠子宫组织结构的退变。罗小光等[18]探讨穴位埋线和中药对雌鼠卵巢早衰模型的预防、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预防组和各治疗组血清E2与INHB水平明显增高,FSH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各预防组和各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厚,腺体和血管增多,卵巢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数量增多。提示穴位埋线和中药有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且对预防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治疗卵巢早衰有积极的作用。

6 讨论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点,①通过升高E2和P水平,使FSH、LH含量降低,并抑制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水平,调整HPO轴的自身功能,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使生殖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生理的动态平衡;②能够改善卵巢局部微环境,从而改善卵巢的储备功能;③激活卵巢内残留的小卵泡,并促进其发育成熟,从而促使成熟卵泡增加,促进卵巢排卵;④通过电针刺激能改善卵巢动脉血流,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确切,对此方面的临床及机制研究逐年增多而深入,大大提高了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科学性、临床实用性。目前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①动物实验的研究较少且选穴较局限,目前对关元、肾俞、水道、太溪的选穴频率较高,研究较为集中,缺少突破性的穴位观察研究及辨证选穴、随症加减的整体调节作用的研究。②目前实验研究多从激素水平方面进行评价,缺少基因、蛋白相关方面更深入的研究。③中医辨证分型不规范,难以进行有效比较,为进一步研究本病,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科研设计,这是提高研究科学性、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1] 张毅敏,于斌,陈佳,等.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 35(1):53-58.

[2] 吴佳霓,陈瑞雪,刘志顺.电针调节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激素水平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108- 111.

[3] 李兰荣,张迎春,姜朵生,等.“张氏腹三针”治疗卵巢早衰30例[J].河南中医,2015,35(4):853-854.

[4] 江瑜,桑海滨,张和媛.张氏腹三针对卵巢早衰大鼠E2、FSH及其卵巢组织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 (10):697-700.

[5] 江瑜,桑海滨,张和媛.张氏腹三针对卵巢早衰大鼠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31(2):59-62.

[6] 李娜,程凯,周静.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 (8):45-47.

[7] 钱黎,陆煜,陈美英.补肾方联合针刺疗法促进排卵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8):214-216.

[8] 高静敏.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4): 207-209.

[9] 徐珉,董燕,庞秋华,等.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38- 739.

[10] 何宗宝,胡玲,沈晓明,等.电针不同组合穴位对围绝经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调节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40-44.

[11] 邢红梅,祝佩芹,李建茹.健脾补肾中药配合穴位艾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39(4):26 -27.

[12] 何玉伟,李晓泓,翟景慧,等.“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 (9):1918-1920.

[13] 米慧,巩爱玲,孙伟,等.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卵巢低反应3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 (6):495-496.

[14] 来玉芹,韦立红,郭钦源,等.中药联合埋线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52例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2): 102-105.

[15]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0.

[16] 沈洁,沈梅红,李忠仁.电针对去势大鼠雌激素及子宫内膜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 2167-2168.

[17] 沈洁,沈梅红,李忠仁.电针对去势大鼠雌激素及子宫内膜影响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2): 47-48.

[18] 罗小光,夏佩,胡选霞.穴位埋线和中药预防治疗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423-426.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in Recent 10 Years

-1,-1,-2.

1.,250355,; 2.,250001,

The CNKI database was searched using the keyword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nd acupuncture. Ninety-eight 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6 to 2015 were retrieved and 17 wi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ifted out. The recent 10 years’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wa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llation.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was made from five aspects: improvement in ovarian endocrine function, acceleration of ovulation, effect on immunologic system, improvement i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ovarian microenvironment. It i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that future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can be further into higher gene and protein levels; and no matter what kind of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s used, arrival of qi is necessary; only arrival of qi can produce an effect.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Acupuncture therapy; Moxibustion therapy; Review

1005-0957(2017)03-0361-04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3.0361

王黎明(1992—),女,2016级硕士生,Email:wwllmm1992@126.com

贾红玲(196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jiahongling2008@aliyun.com

2016-10-17

猜你喜欢
早衰内分泌卵泡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54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意林(2019年9期)2019-06-02 16:59:40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