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绍积 陆连军 (广西德保县隆桑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3702)
一起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报告
农绍积 陆连军 (广西德保县隆桑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370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寒冷的季节多见,并且成年鸡易感,多呈地方流行性,感染率通常为60%以上,死亡率达到15%~50%,是造成养鸡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的传染性疫病之一。2014年12月,德保县某养鸡场曾发生一起经过笔者初步诊断为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致死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2014年12月10日上午,德保县隆桑镇黄某养鸡场来电陈述,诉说其鸡场从本地家禽市场购进饲养80日龄的2000羽肉鸡,已免疫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及禽流感疫苗。12月5日上午喂料时,发现有92羽肉鸡突然发病,当天死亡43羽,病状表现以咳嗽、流鼻液、食欲减少为主。据统计,从12月5日至10日上午,肉鸡陆续发病累计达到1289羽,死亡476羽(包括12月11日死亡35羽及12日死亡16羽)。在肉鸡发病期间,畜主曾用磺胺类药物等抗菌素用肌注、口服方式进行治疗,但未缓解症状。
病鸡初期表现羽毛松乱,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厌食。轻微病鸡频繁伸颈、咳嗽,流鼻液,呼吸时发出发出“咕咕” 鸣叫声,并不时排出稀粪。病重时多数病鸡呼吸非常困难,体温高达42.5~43℃,开口喘气,阵发性咳嗽,咳出血样色的渗出物。鼻腔和眼内积有多量浓稠物质,眼睛有结膜炎出现,鸡冠发紫,有少数病鸡眼睑周围肿胀,结膜充血,有个别病鸡眼睛失明。病重后期,病鸡绝食,肌体消瘦,脱水衰竭而死;也有少数病鸡因粘液堵塞气管而影响气体循环,造成窒息死亡。病程为1~3周。
通过解剖检查16羽死亡的病鸡,肉眼观察病变大致相似,其病变以上部气道为主,可见口腔及喉部的黏膜上吸附少量的淡黄色凝固物,鼻腔中有混合血液粘性分泌物阻塞鼻道,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并伴有出血点,气管大部分聚集多量血液凝块。尤其是内脏器官组织严重瘀血,肺脏肿胀充血,肝脏表面呈土黄色。直肠黏膜有出血斑,盲肠扁桃体肿大。
根据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对黄某养鸡场平常饲养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判断,并针对有关文献介绍该病的鉴别方法:咯痰的行为,在其他呼吸器官病很少,是本病的特征。因此,笔者初步诊断该病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1)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及时隔离病鸡观察治疗,并把病死鸡按有关操作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鸡舍、用具及鸡场周围环境用1:300的菌毒杀彻底喷雾消毒,1次/d,连续4d。(2)选用利巴韦林粉混入饲料饲喂鸡群(包括健康鸡与病鸡),每100kg饲料加入利巴韦林粉10g,连续饲喂5d。另外,每10g利巴韦林粉兑水200kg,给予鸡群自由饮用。(3)病鸡用头孢噻呋钠粉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肌肉注射,肌注0.06g/kg体重,1次/d,连用3d,同时每羽病鸡喂给双黄连口服液1ml,1次/d,连用2d。病重鸡要加针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注2ml/kg体重,1次/d,连用3d,可以减轻病鸡的呼吸困难,加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12月10日起,选择上述药物综合防治的864羽病鸡,除开11日继续死亡35羽和12日继续死亡16羽之外,13日以后再未发新病鸡及无继发新疫情。12月19日笔者电话采访,防治后余下的813羽病鸡已全部食欲正常,鸡群精神表现良好。
(1)本病的临床症状与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常相似。区别点主要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生于成年鸡,并以喉头、气管病变为主,咳出血样色的渗出物和发出“咕咕”鸣叫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主要是小鸡,症状以咳嗽、流鼻涕为主,肾病变严重出血并呈斑驳状。所以,正确诊断防治与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是紧密联系的。(2)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搞好饲养管理及兽医卫生工作。因为饲养管理不善、鸡群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可以诱发该病的发生。所以,在鸡群生长的各个环节,要保持鸡舍的鸡群饲养密度适宜,鸡舍清洁干燥、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做好鸡舍、用具和鸡场环境的消毒;同时注意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能促进鸡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鸡体的免疫力。(3)对发病鸡要及时选用敏感性药物进行交叉综合治疗,尽可能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病鸡的死亡。鸡群饲养达到免疫日龄,要及时免疫有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采取点眼接种弱毒疫苗免疫鸡群,30日龄左右的鸡群为第一次免疫时间,50日龄后进行第二次免疫。如有必要购进鸡苗,要严格检疫,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在生产管理上采取封闭式管理,病愈鸡与易感鸡不能混群饲养,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使鸡群保持一个安静健康的环境,切断任何传染源。并注重定时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其他疫病的继发感染。
S858.31
B
1007-1733(2017)02-0029-02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