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西(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1300)
一例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报告
李建西(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1300)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油腻猪病”,近几年时有发生,没有季节性;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均高,尤其是圈舍条件差、饲养管理落后或者消毒不严格、不彻底的猪场最易发生该病。猪场一旦发生该病,严重影响仔猪健康,即使康复生产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对猪场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油腻猪病”多发生在5~25日龄的哺乳仔猪,出现渗出性皮炎的症状。发病仔猪一般先在嘴角出现皮结痂,之后慢慢蔓延至全身各处,然后慢慢消瘦,毛长死亡;据了解个别猪场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将近50%,该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没有特效药。
2015年9月12日伊川县某镇的一个养猪场,该场拥有母猪50头,当时有5窝63头哺乳仔猪,有50头发病,出现嘴角、腹部、四肢内侧有渗出性皮炎症状,有的地方已经结痂;发病仔猪有30头消瘦。发病10d左右,于9月22日接诊,畜主就诊前用紫药水和碘伏涂抹仔猪患部,几乎没有效果。
2.1 伤口感染 渗出性皮炎主要是由伤口感染葡萄球菌引起的,如剪牙、短尾、段脐带、阉割等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者母猪奶水不足造成仔猪吃奶时打架致伤而感染;母猪进产房前未进行驱螨或者驱螨不彻底、产房条件卫生差等因素使得新生仔猪的娇嫩皮肤易受到疥螨等体外寄生虫的攻击和破坏,环境中的病菌乘机通过伤口感染仔猪发病。
2.2 其他诱因 渗出性皮炎的诱因主要包括母猪奶水不足、圈舍粗糙、仔猪营养不良(主要缺锌和维生素)、免疫力不足(尤其是后备母猪所产的仔猪)、玫瑰糠疹、皮肤表层缺乏竞争菌丛及遗传易感染性等。
(1)国内有报道,对从患有渗出性皮炎的仔猪身上分离得到的制冰机为猪葡萄球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对该菌进行药敏实验,发现其对头孢抗生素和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因此,对发病仔猪全部肌肉注射盐酸头孢噻呋钠,由于考虑到用药成本对发病的50头仔猪,一组 20头用国产的头孢噻呋钠,每2d用1次,用量按0.1ml/kg, 肌肉注射,连用1周,另一组30头用进口的头孢噻呋钠(硕腾公司),用量按0.1ml/kg,肌肉注射,只用1次。(2)氨苄西林钠800万IU+链霉素400万IU+敌百虫片10片+环丙沙星5g,以上药物用食用油100g搅匀成糊状,涂抹仔猪患部,1次/d,连用7d。(3)用药1周后,病猪有40头基本痊愈,还有10头未能治愈。用进口头孢的一组比用国产头孢的好的快,代价小。
因为该病的发病原因多涉及猪场的日常管理,因此预防渗出性皮炎要从猪场管理的角度入手,杜绝这些诱发因素。如减少产房母猪的垂直传播,做好哺乳仔猪皮肤损伤的保护,控制好母猪群的体表寄生虫(疥螨)等,搞好产房的卫生、通风,控制好产房的湿度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控猪渗出性皮炎。
4.1 做好产房的圈舍维护和消毒、卫生工作 对产床的护栏要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更换产床上的橡胶板,防止因为产床对仔猪造成皮肤损伤。产房在进猪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火碱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清洗后最少空栏1周以上。
4.2 减少产房母猪体表带菌 母猪在进产房前要进行体表清洗,严格消毒和驱虫。先对母猪体表进行清洗,然后用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如含碘的消毒剂)消毒。在产前2~3周对母猪进行驱虫,可用1%的多拉菌素(通灭)肌肉注射可彻底驱除母猪体表的寄生虫,尤其是疥螨,这样可以防止因疥螨造成皮肤损伤而诱发和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
4.3 减少母猪垂直传播 做好母猪群的基础疫苗免疫,减少恶性病原扩散和垂直传播。种猪群每年必须免疫的疫苗: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疫苗、猪口蹄疫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猪乙型脑炎疫苗、猪萎缩性鼻炎疫苗、猪黄白红痢菌苗等。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生产母猪群的免疫力,同时在母猪分娩前后适当用一些抗生素(如利高44)进行保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很好的净化母猪体内的病原,从而地点减少母猪体内外病菌垂直传播给仔猪的几率。
4.4 做好哺乳仔猪皮肤损伤的健康保护,减少仔猪的伤口感染 仔猪在产房经历剪牙、短尾、段脐、阉割等处理会引起皮肤损伤;另外,仔猪吃奶时的关节磨损、斗咬以及异物创伤等也会造成皮肤损伤。故应加强此阶段
S858.28
B
1007-1733(2017)0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