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治学,张学斌,向光全,李才菊
(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中西医结合内科,重庆 404020)
生肌敛疡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屈治学,张学斌,向光全,李才菊
(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中西医结合内科,重庆 404020)
目的:观察生肌敛疡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给予生肌敛疡汤(自拟)加味,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06%,对照组78.2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96%,对照组15.54%;1年复发率观察组4.08%,对照组16.67%;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敛疡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消化性溃疡;生肌敛疡汤;对照治疗观察
我们自拟生肌敛疡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共202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男57例,女44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50.3岁;胃溃疡5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复合性溃疡10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强阳性22例,阳性55例,阴性24例,病程15天~3年。对照组男55例,女4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50.9岁;胃溃疡5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12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强阳性25例,阳性53例,阴性23例;病程10天~2.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类型、幽门螺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的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慢性、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且上腹痛进食后或用抗酸药后缓解,胃镜检查示溃疡。
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精神疾患,过敏体质及药物有过敏史者,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观察组用生肌敛疡汤(自拟)。乌贼骨30g,白及30g,延胡索20g,白术15g,三七粉10g,浙贝母粉10g。肝气犯胃加柴胡、佛手、玫瑰花、香附、川芎、白芍、甘草、郁金,湿热中阻加黄连、蒲公英、黄芩、栀子、茯苓、姜半夏、草豆蔻、厚朴,饮食伤胃加山楂、神曲、炒莱菔子、茯苓、陈皮、姜半夏、连翘、枳实,寒邪犯胃加香附、高良姜、木香、砂仁、吴茱萸、苏梗,脾胃虚寒加白芍、甘草、黄芪、桂枝、陈皮、干姜、吴茱萸,胃阴亏虚加生地黄、北沙参、麦冬、白芍、甘草、川楝子、当归、枸杞子、绿萼梅,瘀阻胃络加丹参、五灵脂、郁金、檀香、砂仁、生蒲黄、木香。每日1剂,水煎3次,取药汁450mL,分早中晚3次餐前服,2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第1个疗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甲硝唑片0.2g,每日4次;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奥美拉唑胶囊40mg,每日1次。第2~4个疗程改为口服奥美拉唑胶囊40mg,每日1次,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者,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奥美拉唑胶囊40mg,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及周围炎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胃镜检查溃疡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溃疡缩小不及50%。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愈61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06%。对照组治愈52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8.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恶心13例,腹泻2例,食欲不振1例,发生率3.96%。对照组发生恶心4例,呕吐2例,腹泻3例,食欲不振5例,皮疹2例,发生率15.8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年后观察组随访98例,胃溃疡复发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3例,复发率4.08%。对照组随访96例,胃溃疡复发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10例,复合性溃疡复发2例,复发率1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多,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非甾体抗炎药等破坏胃肠黏膜屏障有关。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主要病因是寒、热、湿等外邪侵袭胃府,或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或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胃受伤,脾胃虚弱,气血阴阳失调。病机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程短者多为实证或实中夹虚,病程长者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生肌敛疡汤方中乌贼骨制酸止痛,配合白及生肌、敛疮,保护胃黏膜。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改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微循环,去瘀生新,促进溃疡愈合。延胡索、三七还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延胡索的主要成分生物碱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游离酸度及总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白术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增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减轻溃疡周围水肿,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溃疡愈合。浙贝母制酸、镇痛、抗溃疡,配乌贼骨加强抑制胃酸的作用,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破坏。
[1]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R256.337.31
B
1004-2814(2017)01-0006-02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