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

2017-04-04 01:06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回老家晚报插管

·从医者说·

医生,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一个10多岁的男孩跟着父亲在北京靠卖晚报谋生。有一天,男孩突然病倒,实在扛不住了,才被父亲送到医院。入院时,他父亲身上仅有200元,这是他们父子进报纸的本钱。经诊断,男孩患的是格林巴利综合征,要靠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这时,钱成了最大的问题,不到40岁的父亲非常痛苦。最后,他叫来一位老乡帮忙照看儿子,然后满面愁容地回老家借钱。三天两夜后,他带着1.2万元回来了——他借遍了全村。可这段时间,孩子花掉的医药费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两天后的一个清晨,一辆破三轮车停在了抢救室门口。我走进病房,看到男孩的父亲已经收拾好了。“我们没钱了,谢谢你们的好心。趁孩子还有口气,我要把他拉回老家。”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我告别。看着他把男孩的气管插管拔出来,看着孩子的氧合从100%降到92%,再降到85%……我的内心在激烈地交战:救不救?我用右手用力掐自己的左上臂,却一点都不觉得疼,眼前只有男孩父亲的眼泪……漫长的30秒过去了,我小声说了一句:“插管!”话音未落,“啪”的一声,身后马上递过来一个喉镜。原来,护士已在我身后守候多时,就等着我这声令下。三周后,男孩顺利出院。出院时,父子俩跟医院签了一份长达30年的还款协议,每月还200元。即便这样,他们还是经常还不上。男孩出院后,经常会在晚上溜到我们分诊台的窗前,扔下两份当天的晚报,转身就跑。每次他来,为了他的自尊,我总是假装没看见他。当他转身飞跑出去时,我会很享受地看着他的背影。试想:之前他连一个脚指头都动不了,甚至差点没了命;而今,他却能像“准刘翔”一样飞快地奔跑。作为他的医生,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

哪种职业会有如此美妙的心灵体验呢?我做急诊医生近30年,有太多的辛苦、太多的委屈,但和这种无可比拟的幸福体验相比,都不足挂齿。我从来都感恩上苍给了我一个如此至真至善的职业,它固有的光芒可以令世间所有名利黯然失色。我经常问自己:即便现在中国的医患关系让人担忧,我们会轻易放弃最初的梦想吗?也许有人会说,你既然被称作“白衣天使”,你就应该那么做,而且每一次都该如此决策。在此,我可以含着眼泪回答你:“这也是我的梦想。我也希望每一次自己都能无所顾忌地选择去救人。可事情没那么简单。面对如此场景,我们医生心底那异常强烈的冲突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我只想说,谁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简单评判对错。在种种困扰之中,我们都应该相信的是,绝大多数医生仍在竭力坚守着纯净的信仰和神圣的职业精神。我想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最难的部分永远不是技术。

(来源:医脉通,摘自:人民政协报;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原主任)

猜你喜欢
回老家晚报插管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再回老家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