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案

2017-04-03 07:24钟欢焦琳赖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细胞化疗患者

钟欢 焦琳 赖斌

(1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2014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南昌 330006)

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案

钟欢1焦琳2#赖斌1

(1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2014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南昌 330006)

目的:观察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膏肓穴为主穴,配之气海穴,施以“灸透、灸足”的饱和灸量,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白细胞升高情况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白细胞升高较快且持久,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热敏灸膏肓穴可有效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改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该疗法简便廉价,无创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细胞减少症;热敏灸;膏肓穴;个案报道

2015年5月我院收治乳岩术后白细胞减少症1例,经热敏灸膏肓穴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商人,就诊日期:2015年5月6日。主诉:腰膝酸冷1月余。病史:2015年2月以主诉“左乳肿物1年余,伴腋下肿物”就诊于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磁共振(MRI)显示:左乳恶性肿瘤。于2015年2月11日行左乳腺癌根治术,病理诊断: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块大小约1.5 cm×2 cm;乳头、皮肤、切缘均未见癌,腋下淋巴结癌转移1/13。术后化疗两个周期,患者感神疲乏力、腰酸膝冷、食欲减退、胸闷不适,睡眠质量明显下降,要求暂停化疗药物,为寻求中医学特色疗法,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腰膝酸冷,形神疲惫,面色萎黄,胸闷、纳差、眠差,便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左乳外上象限明显凹陷,皮肤完整,无压痛,无乳房溢液,腋下淋巴结未触及,左乳上有一长约7 cm的纵向梭形手术瘢痕;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血红蛋白89 g/L。入院中医诊断为虚劳(脾肾阳虚),西医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白细胞减少症。

1.2 治疗方法经艾热探查,于双膏肓穴区及气海穴区探及腧穴敏化,艾灸以上两穴,上、下午各1次。上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两肩胛骨充分张开,先于督脉、膀胱经循经往返灸3~5 min,待皮肤潮红后,同时对双膏肓穴施定点悬灸,患者随即感觉热流如“水注”向皮肤深部灌注,并沿膀胱经向下线型传导,约半分钟后,下传于双胃俞穴,并向四周扩散,约2 min后整个肩背部感温热,约10 min后,患者诉热流途经双侧腋下扩散至整个胸腔,继灸数分钟后患者诉左侧乳房出现明显束紧感及针刺样胀感,约30 min后,热流沿双侧心包经向下,线型传导至劳宫穴附近,数分钟后两手心皆微汗出,约55 min后,自诉轻微寒战,感觉体内有凉气往外冒,腰以下尤显,约90 min后,患者流少许清涕,灸感持续约2 h后逐渐减弱,遂停灸。下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小腹部,先于任脉小腹段循经往返灸3~5 min,待皮肤潮红后,再对气海穴区施定点悬灸,约5 min后患者出现透热、扩热,热流深透到小腹深部并且扩散到整个小腹表面,灸感持续约30 min后逐渐减弱,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

1.3 治疗结果按上法治疗每日1次,患者灸感如前所述无明显变化。治疗10次后,患者腰膝酸冷明显减轻,精神较前好转,无胸闷,纳可,眠安,大便成形,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8×109/L,血红蛋白102 g/L。治疗15次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0×109/L,治疗20次后白细胞计数仍在正常范围,诸症不显。随访半年,白细胞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各种不良反应无反复。

2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是以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为特征,以肢冷乏力、头晕失眠、不思饮食、腰酸膝软等为临床表现,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亦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或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虚劳”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以五脏虚损为本,兼之化疗药毒,影响脏腑功能,主要与脾肾有关。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之生化无源;化疗药毒又伐脾夺精,使脾失健运,胃主腐熟水谷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调,出现脾胃不和而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脾气不足,肤体失养,可见神疲乏力;脾失健运,痰湿内停则胸闷、纳差、便稀。肾乃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则精不得满,血不能化;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腰府骨骼,则腰膝酸软,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故温肾健脾、益气养血是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基本治则。

本案采用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疗效显著。究其原因,其取效关键笔者分析可能与以下六个方面有关。其一,在于强调施灸体位。笔者在取膏肓俞时特别注意体位的摆放,使肩胛骨分离,充分的暴露膏肓俞,以精准取穴。正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其二,强调灸量。纵观本案,由于所选取的热敏化腧穴灸感强,且持续时间较长,笔者一直注重对膏肓俞及气海这两个热敏化腧穴施以“灸透、灸足”的饱和灸量,这无疑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这一点也是热敏灸技术的精髓之一,即常提到的敏消量足,给予饱和的消敏灸量是热敏灸技术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三,先灸膏肓穴后灸气海穴,可泻上焦壅滞的火气。《针灸大成》载:“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奎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其四,灸膏肓穴、气海穴可以通理三焦,协调脏腑功能。《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映,脖映一。”鸠尾穴相当于现代解剖学膈的位置,膈的位置相当于中医学人体中上两焦分界处,主司中上二焦之气机升降。脖映即气海穴,气海穴的位置大约为人体中下二焦之分界处,它的功能正常发挥则三焦气机畅达、滋生共济,故灸膏肓俞、气海则能够使上中下三焦之间相互交通,三焦既济,则五脏六腑生克制化有序进行,各脏腑各司其职,使人体病理失衡得到有效的调节,真正向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发展。本病人不良反应减轻且不再复发,既是验证。其五,古法新用。膏肓灸法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特殊灸治方法,具有激发经气、温通经络、补火驱寒、逐湿散风、扶正祛邪的作用[1]。始见于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其可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妄误”,经过后世不断衍化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技术,本案在此基础上改良使用新灸法,即热敏灸疗法。热敏灸疗法是通过艾条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热敏灸感消失),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本案用“古法”之穴,用新的热敏灸之灸法,可谓是古法新用。六,符合气至有效的基本要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强调针刺疗法的精髓是“气至而有效”,悬灸膏肓穴产生的热敏灸感(透热、扩热、传热、针刺样胀感)也是“气至”的印证,正是因为达到了“气至病所”的基本要求,故疗效显著。膏肓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前应于乳房;内应肺、心、脾、肾,可治各个脏器的虚损劳伤,位置尤为特殊。《针灸大成》又云:“灸膏肓穴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瘤冷”,故灸膏肓俞穴可壮元强肾、补火驱寒。有报道[2]述重灸膏肓穴有扶元固本、温肾健脾,调理脏腑、益气养血、顺接阴阳之功,是治疗各种虚劳慢性病证的要穴。气海则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体虚气弱、元阳不足者尤为适宜[3]。诸穴相辅标本兼治,使白细胞升高较快且持久,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化疗后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本案首次单用热敏灸膏肓穴的方法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案,为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新思路,探索了一条可能的新方法。此外,本方案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无创无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易于推广,值得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应用。

[1]雒成林,张弘强,刘世琼,等.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9-10

[2]朱现民.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513-515

[3]朱现民,郭静静,李朋辉.四大强壮穴“逆灸”法古论新用[J].中国针灸,2013,33(S1):47-50

R24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74

2016-12-29)

#通讯作者:焦琳,E-mail:jl0809@126.com

猜你喜欢
白细胞化疗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白细胞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跟踪导练(二)(3)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