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观照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互联网视野下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
段观照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中粮食发展也必须进行改革,只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才能够让我国粮食供给更加的科学。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视野下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粮食供应工作参考借鉴。
互联网;粮食供给侧改革;问题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也应该采取更好的生产对策。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互联网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重点做好。
如今,人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但是,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理想却仍是统一的。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过去3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锐意进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也产生和积累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供给侧问题就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市场经济是以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为基础的交换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主要以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其供给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相对的单一特征。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却是多元化的,这就形成了个人产出的单一性与消费意愿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人类实践证明,“交换”是化解个人专业化生产和消费意愿多元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活动中有供给者和需求者之分,具体到单个人它却是辩证统一的。供给者向社会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好地满足自己多元化消费的需要。当然,这种目的或愿望能否得到充分的实现,取决于其供给社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有效满足他人的需要。从个人意义上讲,每个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能否得到很好的满足,直接取决于每个人向他人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1)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城乡居民对中高端及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市场上低端粮食产品过剩严重,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较稀缺,不少精深加工产品和专用型、功能型产品依赖进口。科学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和结构优化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2)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占用着社会巨大的土地、水源和人力等资源,且比较效益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农业内部产业之间,还是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配置扭曲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劳动力、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间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培育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WTO设置了黄、绿、蓝三箱政策,目前我国的“黄箱政策”已接近“天花板”。长期以来,我国以补贴为主的农业政策,在促进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缓慢,大宗农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仅农户数量多,而且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相对分散。在WTO框架下,如何扬长避短,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充分发挥“绿箱政策”的惠农增收效应,重塑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4)绿色发展的更高要求。绿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流,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粮食增长潜力已接近极限,粮食产量的增加以资源和要素大量投入为支撑,并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代价。在现有粮食生产方式下,如果仍沿用现有以提高产量为目标组织粮食生产的政策,将面临更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1)保证基本粮食供给,提高粮食质量。目前我国还无法做到粮食完全自给,提高粮食产量仍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土地监管,特别是在用地审批上,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换为非农用地。将扶贫工作与保障粮食生产相结合,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巩固和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进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使农民能依靠土地致富。政府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智力与财力支持,依靠农业科技和政府惠农资金,鼓励农户掌握最新农业技术,开展和创新多种形式的生产模式。培育适合我国自然条件下推广种植的安全、优质、高产品种,进而通过品种创新带动质量升级。鼓励粮食产品行业或协会依据国际市场标准,制定适合国内粮食质量的行业标准,将传统一味依靠政府标准逐渐向通过市场调节的行业标准看齐,而政府主要起监管作用。
(2)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粮食质量安全涉及生产者、中间商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简单说,粮食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任何经手方或责任人都可能给粮食消费造成安全隐患。生产上,政府要加强对农地土壤及周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使污染土壤和污染水资源的工厂远离耕地,并加强对污染工厂附近耕地的不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播种作物受到污染,便立即处理,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流通上,增加对粮食产品的抽检频率,查处假冒伪劣粮食产品生产商,加大对黑作坊的曝光和打击力度,引导合法作坊进行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可以提供优惠贷款助其转型。监管上,政府机构应创新监管方式,变被动末端抽查为主动源头控制,打造一条贯穿生产—流通、监管可追溯的监管体系;同时,实行监管责任制,将粮食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工作主要事项。
(3)发挥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行政干预造成的供需错配。粮食市场作为特殊商品市场,其自身往往受政府行政管制较多,市场的调节空间有限,作用自然不太显著。粮食作为准公共物品,在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下,应尽量发挥其商品属性,通过供需来调整价格。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政府主导的国内粮食价格较国际市场高,政府通过适度限制进口的方式保护国内粮价,但这很容易导致价格倒挂、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市场方面,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分布不均,粮食的地域化配置过于行政化,大城市粮库点较少,无法随市场变化调整供给,存在价格风险。故政府在当前正常的市场秩序下,应适当减少对粮食市场的过度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供需和粮食流通的有效调节作用。
互联网视野下,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工作还有许多重点需要做,所以必须要针对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问题进行总结,保证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工作能够平稳推进,提升我国粮食的供给水平。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35.
[2]蒋和平,朱福守.我国粮食储备管理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6):90.
段观照(1991-),男,湖北黄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