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怡,刘亚丽
(武汉晴川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4)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测
李 怡,刘亚丽
(武汉晴川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程度则成为了当今社会衡量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文章就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讨论,总结并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利用占世界7%的耕地来解决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靠的就是农业机械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机械化产业的投入,在粮食种植、收割、灌溉及施肥等农村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同时,为了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建立了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基础的机械化设备开发体系,并与加工制造及销售服务企业相配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机械设备整机及配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农机工业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部分问题。首先,地域的差异及各地区经济水平的不同使农机配套设施及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难做到平衡。其次,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多数地区农业机械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同时机械设备种类偏少,小型动力机械的比重较大,对于大规模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效率较低,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较少。再次,农业是取得利益相对较低的产业,因此对于农业的投入如果没有相应的产出,势必会影响农民对土地的热情。随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以及当前农产品市场供求不稳定的格局,都导致了农民收入较低或收入增长较缓慢,以至于农户根本无法购置相应的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最终导致农民不种地或少种地,严重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最后,土地因素。在农村,土地是按人口平均分配,这种制度使土地生产变得不集中,生产面积有很大的局限性,种植收割规模无法提高,这使得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极大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情,审时度势。既要依托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和农业结构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经济条件、农业现代化要求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及产业链结构调整,减少因地区差异而导致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的现象,提高全国农业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又必须开展科技创新,结合科研人才及制造行业,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鼓励农机企业进行跨区作业,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有序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以便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的生产模式将进一步扩大,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究生产和农机化新技术的研究,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条文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村生产机械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2)对于产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全国多数地区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上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在畜牧业机械化生产中,如人工草场建设及草质改良,提高乳制品行业安全生产的机械化控制等,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保证和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的效益。
(3)农业机械化技术更新换代需求较高。目前,对于国内农业生产,缺乏综合性强的大型机械。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国内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和信息不断更新交换,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于包含播种、灌溉、收获等农业工序的综合性农业机械的开发和生产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必要趋势。
信息与网络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很容易地了解并享受科技带来的各种优势,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相结合,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1]宋宜清.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6).
[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3]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6):17-19.
李怡(1988-),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机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