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静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幼儿患者1例围手术期护理
郭 静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72)
患儿,女,2岁,因 “咳嗽伴发热1+年,加重1+月”于1+年前收入本市一家三甲医院,住院期间行心脏彩超示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窗?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患儿病情重、年龄小,为进一步治疗,于2016年11月7日转入我科。体温37.4 ℃,脉搏13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49 mmHg,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闻及连续机械样收缩期杂音。入院后医嘱病危,予以患儿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发热、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在我院行心脏彩超示动脉导管未闭(窗型)、大血管水平左向右收缩期低速分流、肺动脉瘤样扩张。肺动脉压重度增高。左房稍大,主动脉增宽。2016年11月30日行右心导管检查术示左室压力56/27/13 mmHg,升主动脉测压57/47/40 mmHg,降主动脉测压59/49/41 mmHg,肺动脉测压52/30/19 mmHg。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粗大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重度。12月21日在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窗矫治术+房间隔造瘘术+临时起搏导线植入,术中失血约100毫升,手术顺利,术毕转ICU继续治疗。12月25日患儿突发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伴心率、血压升高,口唇青紫,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双肺听诊大量痰鸣,呼吸音弱,立即抢救。12月27日患儿拔管后精神差,氧饱和度维持85%,予再次抢救。2017年1月11日病情平稳,转回普通病房。1月20日好转出院。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出生后持续开放的、未闭合的异常病理状态。 发病率高,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 9%~12%[1]。PDA大多数可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手术治疗,但在很多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时常需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2]。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总结如下:
2.1术前准备及护理①术前完善各项检查。②术前1周训练患儿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因患儿年龄小,不理解肺功能训练方法及意义,遂以玩游戏吹气球的方式指导患儿。③合理氧疗,因患儿年幼不配合,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④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及激化液改善心肌功能。⑤应用PGE1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⑥控制呼吸道感染。⑦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避免家属焦虑情绪传递给患儿造成不安。⑧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难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理,容易产生恐惧及排斥心理,医护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患儿多沟通[3]。
2.2术后监护及护理①肺动脉高压的监护:充分镇静止痛,合理使用胸带防止伤口裂开。术毕放置肺动脉测压管,有利于动态监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和对疗效的评估[4]。采用比赛游戏的方式诱导患儿咳嗽咳痰,同时以玩游戏吹气球的方式指导患儿锻炼肺功能。②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小便,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引流液并准确记录,防止术后出血。③心理护理:患儿因术后伤口疼痛、身上安置各种引流管及仪器、暂时不能进食、与家长分离等各种原因容易恐惧、焦虑、烦躁甚至愤怒。应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儿需求;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患儿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适当延长家属陪护时间;通过给患儿讲故事、看动画片、做游戏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并取得其信任。
2.3出院指导①建立正确的生活模式: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合理活动,注意休息。三餐不宜过饱,加强营养,多食蔬菜。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出现红肿、渗液及时到医院就诊。③遵医嘱服药,出院前指导其家属正确监测心率、血压及每日小便量并在家做好记录,指导家属学会观察患儿有无水肿、气促等不适症状。④定期复查,门诊随访。同时落实延续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电话随访,以便能对患儿病情能做出及时的评估指导。
[1] Behjati-Ardakani M,Rafiei M,Behjati-Ardakani MA,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m-platzer duct occlude[J].N Am J Med Sci,2015(5):208-211.
[2] 贾维坤,魏蜀亮,杜丹妮,等.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524-526.
[3] 江利华.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83-2384.
[4] 杜丹妮,王亚莉,孟敏,等.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2013,12(9):44-45.
R725.4;R726.1
D
1672-6170(2017)06-封三-01
2017-06-05;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