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浅谈

2017-04-02 16:59王俊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汾河水土保持全市

王俊峰

(古交市水务局)

古交市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浅谈

王俊峰

(古交市水务局)

古交市总土地面积1 512.4 km2,水土流失面积1 178 km2,占到77.9%。至2015年底,综合治理面积637.43 km2,治理度达到54.11%,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在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危害和水土保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宣传、搞好规划、强化监督、建设精品示范区等对策措施。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古交市

1 古交市简况

古交市位于汾河上游吕梁山地,以汾河为界,北部为云中山南端,南部为关帝山东麓,西靠娄烦,北接静乐,东北与阳曲交界,东南与万柏林、清徐相连,南与交城为邻,总土地面积1 512.4 km2。全市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个居委会161个行政村,总人口22.21万人。

1.1 地形地貌

古交市境内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低悬殊。纵览全貌,四周被高中山环绕,中部低缓为汾河谷地。最高处为铁史沟山岩,海拔2 324.2 m;最低处为汾河扫石段河床,海拔870m;相对高差达1454.2m。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山顶、山坡覆盖着第三系红色黏土及第四系黄土,形成帽盖状黄土梁峁;沟壑两侧山麓土层已剥蚀殆尽,岩石裸露,致使厚层砂岩形成陡坡,页岩、泥灰岩形成缓坡,植被生长不良,覆盖率低。由于地层构造运动,产生褶曲、皱褶、断裂,致使地貌形态多样,梁峁连绵,谷狭沟深。全市共有300多座山头,637条沟壑,沟壑密度3.07 km/km2。由于水土流失冲刷切割,沟谷下游多呈“U”形,上游多呈“V”形。

1.2 土壤植被

全市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绵土、红壤土与砂壤土。植被类型主要为天然和人工油松、侧柏、山杨、白桦、白皮松等乔木林,黄刺梅、绣线菊、沙棘、荆条等灌丛,以及苹果、梨、核桃、红枣、葡萄等经济林。阴坡植被生长良好,阳坡植被生长很差,总体植被覆盖率35%左右。

1.3 气象水文

全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漫长。年均气温9.5℃,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2.4℃;多年平均降水量413.0 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占年降水量的47.9%。年蒸发量1 928.1 mm,无霜期160-200 d。市内河流均属汾河水系,汾河在市境全长49.5 km,有狮子河、屯兰川、原平川、大川4条主支流汇入,另有较大支流19条,这些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断流,雨季有短暂洪流,泥沙含量较大。

1.4 矿产资源

古交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最多,含煤面积达717 km2,占47.4%。除煤炭外,铁矿、石英、铝、石膏等储量也较丰富。以煤为主的矿产开采,对水土流失影响很大。

2 水土流失状况及影响因素

据遥感调查资料,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 178 km2,占总面积的77.9%,其中,轻度侵蚀31.74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2.7%;中度侵蚀361.45 km2,占30.7%;强烈侵蚀581.56 km2,占49.4%;极强烈侵蚀203.25 km2,占17.3%。土壤侵蚀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土壤侵蚀总量746.13万t,年均侵蚀模数为6 333 t/km2,总体属强烈侵蚀。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如下:

2.1 降水集中

全市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降水量占到年降水量的近50%。降水的高度集中,加之雨型多属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直接动力。

2.2 坡度陡峻

全市海拔相对高差达1 454.2 m,沟壑密度3.07 km/km2,地面坡度大,地形极为破碎,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地形基础,极易造成面蚀、沟蚀以及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

2.3 黄土覆盖

全市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体,梁峁顶与梁峁坡均为黄土所覆盖,红土仅在沟壑的底部出露。黄土质地细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性差,极易分解与湿陷,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基础。

2.4 植被率低

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拦截降雨,延缓地表径流形成,涵养水源。但全市的植被覆盖率仅为35%左右,且大部分郁闭度低,难以对地表土壤形成保护,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侵蚀环境。

2.5 人为破坏

全市矿藏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近一半。随着以煤炭为主的矿产开采,乱挖滥采、乱堆乱放现象屡见不鲜,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

3 水土流失危害

3.1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

据相关文献记载,古交历史上曾经是“松草满山,遮天蔽日,虫鸟虎猴,满山皆有”的好地方。随着战乱破坏和人口的增多,森林被砍伐,草地被开垦,良好的植被逐渐遭到毁坏,使大部分地表裸露,生态环境恶化,致使旱、洪、风、沙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

3.2 汾河二库淤积,下游河床抬高

汾河二库地处古交市下游,由于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随着山洪涌向水库,造成水库严重淤积。据水文观测资料,每年通过汾河输出的泥沙约495万t,这部分泥沙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将直接进入汾河二库。据资料,汾河二库的泥沙设计库容仅0.33亿m3,泥沙淤积将直接影响水库寿命。汾河进入太原盆地开阔地段后,因河道比降减小,床面加宽,流速降低,大量泥沙沉积在河道之中,致使汾河河道抬高。如太原汾河段河床已比新建路高出1 m,直接影响着省城的防洪安全。

3.3 农民生活贫困,影响全面小康

水土流失使肥沃的表土逐渐丧失,耕地有效耕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或丧失,从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导致农民生活贫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为不利。

4 水土保持成效及特点

4.1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经过多年治理,水土保持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37.43 km2,治理度达到54.11%,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0 269.1 hm2(梯田7817hm2,坝滩地2452.1hm2);营造水土保持林36154.2hm2(乔木林23639.2hm2,灌木林10521.4hm2,经济林1 993.6 hm2),种草1 074.9 hm2,封禁自然修复16 245.1 hm2;修筑淤地坝15座,谷坊29座。

4.2 水土保持特点

4.2.1 水土保持大户良性发展

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水利部门技术指导、专项资金扶持下,古交涌现出了一大批治理大户和先进典型。部分民营企业家致富后不忘家乡,投入大量资金回报社会,改善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逐步把家乡的荒山、荒沟建成了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实现了产业成功转型。

4.2.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扎实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12起,企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55项,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 300余万元,生产建设单位建成花园式示范点15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4.2.3 城市水土保持增光添彩

2001年以来,古交开展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连续实施了城区汾河景区治理美化工程。治理长度达7 km,建设园林式景区62.5万m2。通过企业筹资、政府投资等形式,对汾河两岸山体进行高标准绿化,营造乔木林250万株,治理面积达1 533.33 hm2,初步形成了环城绿色屏障。

5 “十三五”水土保持对策措施

5.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水土保持将成为古交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提高人们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2 搞好规划,科学指导全市水土流失防治

2016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根治水土流失,兴水富民”的号召,要求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根据部署安排,我市已编制完成了2016-2025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该规划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将对全市的水土流失防治起到科学宏观指导。

5.3 强化监督,加强水土保持成果管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法监督管理,在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同时,加强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成果的管护,使已建的水土保持设施持续发挥效益。

5.4 典型带动,积极创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

高标准水土保持示范区,是治理的样板工程,具有强大的典型带动作用。我们将以科技为先导,以水土保持项目为支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精品示范区,推动全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整体快速拓展,为建设“美丽古交”做出新贡献。

S157.1

C

1008-0120(2017)01-0039-02

2017-02-08

王俊峰(1977-):男,水保科长,助理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古交市桃园路10号,030200

猜你喜欢
汾河水土保持全市
陪汾河走一走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汾河水韵
水土保持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