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晨
(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教学研究】
“95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析
李宇晨
(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95后”大学新生由于其相较于以往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在刚进入大学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不适应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提高新生群体的整体适应状况。
“95后”;大学新生;适应性
大学阶段是个体从青年学生向社会成人的过渡期,是以学习为主到以职业为主的准备期,是个体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个体一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调查,一部分大学新生,存在不适应的状况。目前大学新生主体为“95后”。“95后”是新一代中国公民的总称,是指1995-1999年出生的一代人。相对“80后”和“90后”而言,“95后”更年轻,思想更活跃,更开放。一般来说“95后”的父母为“70后”,少数为“60后”。“95后”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突出的心理特点、独立的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个性张扬而又善于表现自我,享乐意识与权利意识显著增强,更勇于接受挑战。1995年微软开发windows95系统,使人类进入更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1995年后中国电子信息较1990年迅速发展,中国家庭电脑在1995后开始增多,更确切的说“95后”是真正的网络时代人,因此“95后”在信息享受上独立于“90后”,与“00后”更相近,在人际关系上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网络化特征。
大学生活在很多方面与中学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同学在渡过了短暂的新奇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
中学靠别人管自己,大学靠自己管自己。在中学的时候,除了抓好自己的学习以外,很少有其他事情需要学生自己操心。很少离开父母,即使是住校生,也不会离家很远,既没有独立感,也不会有孤独感,一切生活上的杂事父母都会处理好。而到了大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要离开家乡,远离父母。父母的唠叨听不到了,同时他们的照顾也享受不到了。学习与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依靠自己去做,碰到困难也要自己设法解决。而“95后”的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地安排和处理自己生活和学习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2.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中学大家忙一样,大学大家不一样地忙。在中学,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高考要考的几门课的学习上去。对高考要求以外的东西谁都不敢也不可能多去关注,即使对某一特长发展很有兴趣,如果与高考准备有冲突,也只能暂时忍痛割爱。而大学学习则不同,因为大学是职业性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能力自由选课,即使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也会有许多不同。另一方面,大学不光要求重视课堂的学习,也十分重视实践训练;不光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控,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在中学阶段,学生习惯于老师“一口一口地喂”,上课一般速度较慢,解题示范多,基本上能当堂消化,而且经常进行阶段性的考试检查,大家学的内容又都一样,所以一个阶段下来自己学得怎么样,考试成绩一出来,与其他同学一比较,就会知道。而大学老师讲课是精、少、快,一拉就是几章几节,而且抽象阐述较多,一般只讲教材的重点难点、思路结构或者一些关键问题,绝大多数课程内容要靠学生自学完成。教师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需要几倍的时问才能消化和理解。即使有课堂作业,也并不要求一定完成,多凭学生自觉,不像中学时那样,有很强的强制性,所以导致一些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不能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参与人际沟通并从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可感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大一新生多数要过一种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分享宿舍空间、教室空间、娱乐时间等,这就要求他们能够适应这种集体生活。而相当一部分“95后”大学新生以前没有过宿舍生活方面的经历,这就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4.不能适应大学的管理方式
中学要求服从,大学倡导个性。中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他们认为严格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许多中学对学生采取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学生很少有自由进行自主安排,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服从。但一进人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必须给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空间,以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发自身潜能,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提高自身的多方面能力,促使自己快速健康发展。正如以往同学描述的,“在大学里连落叶都带有灵性,连空气都充满自由的清新气息”。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真正地独立成长。但是也有许多被惯坏了的同学,反而感到不自在了,还有不少同学理解不了大学这种“自由”的真正含义,使自己这艘小船还没出海就被“自由”的风吹得晕头转向,东倒西歪了。他们在失去外界强制约束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放松自己,最终走向失败。
1.学会生活自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自理是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需要具有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离开家庭,失去对父母的依赖,生活上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父母的管束,变成了自己时间的主人,有些新生就开始挥霍自己的时间,晚上侃大山、上网、煲电话粥,白天上课时梦游周公。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必须从过去“家长承包式”“教师保姆式”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独立地安排和处理自己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其次,学会理财,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离开家庭的照顾,吃、穿、用等都要靠自己安排。因此,必须尽快学会理财,管理自己的消费开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收入来计划支出,即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厉行节约,不挥霍父母辛勤劳动得来的金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相当一批学生都是月光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没有什么经济负担,钱没有了可以随时向父母讨要,父母是自己坚实的经济后盾,所以已经离开大学校园的毕业生总是很怀念他们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觉得还是上学好,没有经济压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合理的理财计划,不是按“需”购物,而是兴随所至去购物。只要喜欢,不问价钱,尤其“95后”生活在网络时代,信息化消费更加方便快捷,也造成了很多人的不理性消费。大学校园门口每天都有不同公司的快递来送大学新生网购的各种物品。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有“智”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学会理财终生受益。新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定好月、周、日的生活支出计划,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告别月初富月底穷。
2.学习上自觉主动,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多,老师在上课时讲授内容信息量很大,课外作业和课堂测验都与中学相比减少很多,课外时间几乎全由学生掌握。当前,高校又普遍推行学分制改革,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因此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赖课本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学习是一种具有相对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方式上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因此,每个大学新生就必须学会学习,既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主动地向高年级学生咨询,又要积极参加系部和班级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自己在学习上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有人预计说,2020年人类将要拥有的知识中,约90%目前还没有创造出来;而到了2050年左右,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到时仅为知识总量的1%。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为自己的生存而积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所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要在大学生活中为自己以后事业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人脉。大学新生必须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首先是要真诚待人,以自己的真诚换取他人的一片赤诚。其次是善于发现并赞扬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善于发现并赞扬他人的优点会快速的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再者是多换位思考。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态度和看法就会截然不同。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与他人的摩擦就会少很多,就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心换心,无论何事,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人际交往是一个感情上的过程,对待他人友好或不友好的态度,都会有相应的感情反馈。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最后是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是相互的,你只有先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总之,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掌握住这两个法则,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无往而不胜。
4.学会科学运筹时间,适应大学的管理方式
运筹时间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惜时如金,从现在做起。学习时既要充分抓好整块时间,又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其次,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如列出一个月或者一周的时间表,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实际需要来安排学习生活,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再次,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里做,处理日程生活琐事则尽量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最后,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社团活动、料理内务等做到有条不紊。凡事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感到生活得充实、有序。
大学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由于角色、环境的突然转变,一定会出现种种不适应。但是只要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进行各方面的调适,就会顺利地度过适应期,进入到愉快充实的大学生活中去,为今后的精彩人生夯实基础。
[1]赵伟,旭红.大一新生学习生活现状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11).
[2]臧娟.辅导员如何对大一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J].青年文学家,2012 ( 6).
[3]吴晓青.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王淑贞.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终身学习需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5]陈红芹.大学新生的不适应及对策论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责任编辑 王爱萍]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daption Problems of Post 95’s Freshmen
Li Chenyu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because of the big differences from former generations,the generation after 95s,they are distinguishinged i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independent in individuality and strong self-conscious, which leading to lots of physiological problems when they are being a freshman.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ain and slove kinds of probably physiological problems on being a freshman on the generation after 95s, targeted on improving poli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aption situation of all freshman.
the generation after 95s;freshman;adaption
2016-12-20
李宇晨(1992— ),女,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
G641
A
1008-4649(2017)01-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