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秋 裴 飞 付 丽 孙国颖 尹 菲 孙 淼 王金龙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1500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学龄前儿童夏季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臀部斑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会合并无菌性脑炎、心肌损伤、肺炎等并发症,特别是反复高热患儿,更易发生合并症[1]。目前临床治疗小儿手足病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反复高热病人,西药退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退热药易导致大汗,体液丢失,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儿家长接受困难。手足口病在中医属于“温病”范畴,祖国医学在治疗温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小儿口服中药多有抵触,因此,也受到一定限制。2017年7月至9月,我院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手足口患儿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07月至0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2~60个月,病程为1~3天,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35.47±2.18月,病程1.62±0.11天;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33.88±2.06月,病程1.59±0.12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2]发病48小时内,发热,体温变化在38.0℃至40.0℃之间,口腔黏膜疱疹,手足臀部斑丘疹或疱疹,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阳性;排除标准:患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损伤等基础疾病者。剔除和脱落标准:(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实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2)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治而影响疗效判断的病例,作为脱落处理。
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湖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451;规格1ml:0.1g)抗病毒三天后改为单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广东隆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35,规格:100mg)4天,复方小儿氨基酸19AA-I(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14,规格:20ml:1.2g)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利巴韦林喷剂口腔喷药。高热38.5℃以下者给予物理降温为主,38.5℃以上者酌情应用小儿退热栓或小儿安瑞克退热,并给予补液,一共治疗7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方:金银花,桔梗,牛蒡子,黄芩,板蓝根各等份,高热者加石膏、知母,便秘者加大黄,研磨成粉过筛后用醋调和成膏,取药膏适量至于6×6cm的医用空白帖中央,贴敷于患者大椎穴、肺俞穴,天枢穴,一日一次,一共7天。
1.3.1观察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3]:(1)痊愈: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和口咽部疱疹消失,无咳嗽;(2)有效;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局部减少,咳嗽症状减轻;(3)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体温异常,口腔明显溃烂。
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两两比较用q检验,等级指标用Radit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7天后,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患者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要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天)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7天后,疗效比较,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P<0.0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同时也可以经过接触患者皮肤及黏膜疱疹液而被传染,夏季容易引起爆发或流行,1982年在我国首次发现此病,现已被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症状体征,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温病”“疱疹”“疮疹”,发病又正值夏季,暑湿热之邪盛行,小儿年幼,脏腑娇嫩,气血未实,较易感受外邪,湿热疫毒之气经口鼻而入,内侵脾肺,外犯肌肤,而发为此病。由此看出,本病病因病机以邪犯肺脾,湿热内蕴为主,治疗当宣肺解表,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为主,这与《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中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中医诊疗原则基本相同[4]。本研究采用穴位敷贴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外治、特殊辅助方法[5],它通过药物局部透皮作用,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清热利湿,调整脏腑,调理气血,驱除病邪的目的。此方法避免了患儿口服中药过程的痛苦以及胃肠道不适。在药物选择上,本研究以金银花、板蓝根、桔梗、牛蒡子、大黄、黄芩为基础方,方中金银花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善散肺经热邪而透热达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桔梗宣肺,祛痰,利咽,可开肺气而通二便,为舟楫之药,可引经入肺;黄芩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中上焦湿热;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尚有滑肠通便作用,特别适用于温病病症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所致,而临床常见手足口病患儿大便干燥者居多,通便治疗有利于肠道病毒排出;而方中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更是实热便秘的要药,应用大黄可以增加通便泻热作用[6],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利大肠,也可以达到泻肺热的目的。以白醋和药,增加药物的发散之性,在选穴上以大椎,肺俞及天枢为主。大椎位于颈后,属于督脉,督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阳气,是退热的重要穴位;肺俞在背部,敷贴此穴可调理肺脏功能,清肺热,解疫毒;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是大肠募穴,选此穴位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通便泻热的作用。以上诸药相配,诸穴相合,共奏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之功。高热者加石膏、知母,意在以白虎大清气分实热。食欲差者加砂仁,腹泻者去大黄。通过以上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发热时间,有利于症状体征的快速消退,此方法简便易行,并且在穴位敷贴过程中,患儿无痛苦,贴敷治疗时不会对患儿产生恐惧心理,相较口服中药、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此治疗方法能被大多数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1] 方秀兰,李小霞,林燕.综合全面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6,10(4):473-4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刘昕,李艳.中药熏洗治疗手足口病119例[J].河南中医,2014,34(9):1717-1718
[4] 汪受传,王雷,尚莉丽.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J].世界中医药,2016,11(4):734-740
[5] 黄薇,郑蓉,徐欢徐,等.交泰丸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及获得性因素对血压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10:85-86
[6] 杨嘉恩,唐金模,吴春城,等.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临床研究,2017,16(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