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珍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现实生活中墨守成规的人不在少数。理化生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物力上的浪费,教育理念的落后甚至不开实验等问题。作为中学一线教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和创新,以带动学生的研究和创新。
[關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改进演示实验;推广转化演示实验;创新分组实验创新教材中空缺的实验
课堂教学本应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教师的教有创新,而且学生的学也要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不能落后,我们要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靠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但是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物力上的浪费。学校虽建起了完备的物理仪器室及多媒体设备和学生实验室,但并没有真正把这些设施充分利用起来,造成资源的浪费。
2.教育理念上落后。个别教师对于创新教育理念有排斥心理,再加课时多,劳动量大,片面追求成绩,该做的实验就干脆不做了。
3.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我们将学生分组实验用教师演示实验一代而过,将教师演示实验擅自改为口头或笔头说(画)“实验”,只有参加讲课比赛及上级听课检查时,学生才能亲自动力手实验。
(1)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占的比例不小,我们只能通过考前专门集中突击训练,实验操作考试只考评学校。大部分教师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对应试教育不利,不能提高教学成绩。
(2)组织学生、仪器借还登记、材料准备、安全、卫生、仪器调试及损坏处理或平行班级多需调课等很麻烦。
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也发现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激励创新,鼓励创新,每年都有全国性的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大赛,宋庆龄儿童基金举办的小发明大赛,金点子创新实验大赛,优秀自制教具比赛等。要想让学生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创新,实践创新,收获创新,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改进演示实验
新课标物理教材为基准,将教材中的陈旧、复杂、效果不显著的、缺点疑点较多的教师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比如:如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对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改进与创新研究:要验证的知识点是: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会增加,温度升高。操作费力,易损伤手掌及仪器,现象常不明显。
设计制作过程:
1.通过对普通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多年使用,发现其缺点,提出希望点:能不能改变一下其结构和材料,使演示时更省力安全,并能实时显示温度变化,让学生能看到明亮的火光?为此设想:选用省力杠杆来压活塞连杆,能防止手掌和仪器受损;采用热偶合探测感应器及万用表能实时监测被压气体的温度变化,从而推知内能变化情况;改变活塞的材料使其密封更好,调整棉球数量,能使其压燃后能产生明亮火光。
2.经过反复试验和思考,我们估计是引燃的条件没具备,温度没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怎样提高被压气体的温度?由于成品的压缩引火仪又硬又透明的气缸就很好,那么,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更换活塞环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找了好多材料,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不是硬了就是软了,我们带着引火仪去市场上寻找目标,结果目标被击中。经回家试验,效果令人满意。随后我们高兴地改变棉球的数量和形状,不知疲倦地做了多少次试验,基本上压一两次即可成功,而且数显温度显著,引火光亮夺目。
二、推广转化演示实验
将教材中的效果好的教师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比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材中要求提供的器材有:一块大平面镜、一个中间可折转的硬纸板作光屏、带夹子的铁架台两个、激光灯光源一个。整套器材很松散,不便放置,也不便操作。况且光屏不易和平面镜垂直,不易让它在中间折转。入射角、 反射角没有标出,测量起来读数不方便。所用平面镜太大,实际用来反射的面积很小,其它部分是浪费。很难让学生分组探究,难于推广应用。针对此情况,我们设想将光屏从中间(法线)分成两半,背面用透明胶粘住,下面选取一平整的方木块,在反射处用双面胶粘住一小平面镜,再将不翻转的光屏垂直固定在方木块上,然后将打印好的带角度的半圆刻度纸贴在光屏上。由于激光灯很难同时在两半光屏上显示出光路,这就需要将点光源变成线光源,为降低成本,我们可选取便于加工的内径内约1.5cm的塑料PC管和直径约5mm的玻璃棒制成线光源激光灯套筒。上述材料(除激光灯外)成本不足一元,相信效果应该显著,操作会方便得多,便于推广。
三、创新分组实验
将教材中现有的陈旧、复杂、效果不显著的缺点较多的学生分组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如:探究导体和绝缘体时,用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来判断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人体、大地、生活用水、酸、碱、盐水溶液、湿木棍时都几乎因电压低而不能使灯泡发光,从而使学生产生它们属于绝缘体的错觉,教师再怎么解说说服力也不强,这就逼着我去改进这一分组实验,寻找效果更好的实验方法。我们想是否可以利用夜光鱼浮子的的工作原理,用"9014"三极管将微弱的电流加以放大,将发光二极管替换教材中的小灯泡,相信效果应当显著,结论不说自明。
四、创新教材中空缺的实验
将教材中没有实验验证的知识点,加以反复研讨,设计和创新出相应的实验器材模型。教材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讲述缺乏直观教具,学生觉得抽象难懂,而利用上一节的微小压强计来说明时,微小压强计因U型管内初始液面不平及导管弯折堵气会造成负面影响。怎样能克服这些缺点,自制出能直接显示水中的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压力)不同呢?从而填补教材中的空白。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是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深化、升华和灵活运用,是符合新课标要求和时代的召唤,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窗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使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开发与利用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机制。服务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以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为突破口,对现有器材进行简单的改进和创新,利用好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来增加验证性的小实验小制作,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会使我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个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实验器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学物理》2009年24期德国物理网.
[2]发明利用实验器材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 学员研修日志 - 婺源中学李明.
[3]利用日常器具进行小制作要手脑并用,重在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专题研究》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