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政
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人际交往中,谦虚内敛,不好为人师,是传统文化推崇的道德准则。但是道理也得分人分事,作为部队的基层领导干部,面对一些思想还不成熟、人生经验还很缺乏的青年官兵,反倒是需要“好为人师”,主动地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帮助青年官兵走好军旅人生。
“好为人师”是一种责任。之前有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名字就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对于时下一些青年官兵而言,有梦想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有激情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挥洒,有困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摆脱,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出青春的迷茫。离开了家庭没有了父母的教育,离开了学校没有了老师的引导,二十岁左右正是当立未立、年少轻狂的人生阶段,迫切需要身边的领导干部充当他们的人生导师,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和激励,引导和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认清时势,教会他们如何与身边的战友打交道,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路径,帮助他们尽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去年老兵复退的时候,单位有一个义务兵强烈要求退伍,他的理由是部队的平台太小,难以发挥他的能力,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组织上考虑到他综合素质较好,做了不少挽留工作,奈何他去意已决,最终选择了离开。退伍后据他的同乡战友反馈,他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对他的战友后悔地说“冲动是魔鬼”。现实中还有一些年轻同志也和那个退伍的义务兵有类似的想法,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总是抱怨在部队屈才了,不能踏实安心地在本职岗位上干好工作。不能说离开部队到地方发展就不好,或许也会有更好的人生机遇,但青年官兵自我评价的失真和对社会认知的错觉,往往会导致他们作出不恰当的人生规划和选择,如果听之任之,顺其随性,对于他们个人而言,付出的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代价;对部队建设而言,也会流失掉部分潜在的人才力量。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应该主动把“好为人师”作为一种责任,以自己的经历经验,释疑解惑,给予年轻同志实在中肯的分析忠告,当好他们人生起步阶段的“拐杖”。
“好为人师”是一种情怀。在一些基层单位中,“离兵”的现象比较突出。节假日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战士聚一堆抱着手机玩,干部在自己房间抱着手机玩,泾渭分明,自己玩自己的,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基层领导干部甚至觉得,只要工作任务能完成,管理上不出大问题,生活中交往少一些也无关紧要,多一点个人空间也挺好。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事实证明,存在这种“离兵”现象的单位,往往表面上看似平静,底下却是暗流汹涌,容易出大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有些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好为人师”的情怀,没有真正把年轻的部属当作自己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去带他们。要在工作中培养锻炼,在生活中,在闲暇时,也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去追求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兴趣爱好,求得素养的全面提升。不管是组织打篮球、练书法,还是读书活动等等,不管哪一样都会比放任年轻同志沉迷于玩手机要好,但这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要有“好为人师”的情怀,要把培养提升年轻同志的全面素质作为自己的追求,真正做到以情带兵。
“好为人师”是一种升华。“好为人师”首先就得“为人师表”。有的同志可能觉得自己无论从思想觉悟、阅历经验还是自身修为素养,都还不能说已经有资格做年轻人的导师。事实确实如此,青年有青年的迷茫,中年有中年的烦恼,领导干部也不是大彻大悟,但这并不妨碍去与年轻人分享人生的感悟、经验,甚至是教训,不一定能指出成功的方法道路,但也可以分享导致失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和指导年轻同志的时候,在追求“为人师表”的过程中,为了以身作则,为了给年轻同志树立榜样,客观上也会促使基层领导干部自身不断思考反省,自我加压,自我净化,自我提升,不断增强修为的动力,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所以说,“好为人师”也是基层领导干部的自我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