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刚
(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 日照 276826)
现代学徒制下“中国匠心”职业人培养的思考
秦玉刚
(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 日照 276826)
现代学徒制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抓手,基于爱国主义的“中国匠心精神”是信息化条件下现代学徒制的灵魂。作为职业教育者,应传承弘扬“中国匠心精神”,把具有“匠心精神”的现代学徒制推向深入,为《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培育具有“中国匠心”的、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中国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国匠心;匠心职教人
职业教育热带来了现代学徒制的火,现代学徒制的火点燃了又一个词语“匠心”。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并倡导整个社会尊重工匠尊重品牌,形成良好的价值风尚;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断推动创新变革,摆脱低质低效的陷阱,稳步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工匠精神”2016年两会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热点焦点。对于改革创新中的职业教育来说,把“中国匠心”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就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学徒制。把我们五千年传承的“匠心文化”与现代制造技术和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完美融合起来,为《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培育具有“中国匠心”的、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中国职业人才。
(一)“匠心”“中国匠心”“中国匠心精神”辨析
“匠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绵绵五千年的技艺文化传承中的瑰宝。《庄子》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道者,匠心也。中国传统学徒制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在口传手教心授传承技艺的同时,也把师傅的“匠心“在潜移默化中传给了徒弟。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清代宏伟壮丽的故宫,一榫一卯,一个斗拱,其构图精准、细节精细,不仅仅有古代建筑工匠的精工之美的技艺传承,还伴随着技艺的“匠心”。“匠”,是指具有专门技艺、技术的人;“匠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独具匠心”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件产品的独特性或作品的创造性。“匠心精神”是为质量和发展而执着创新的专注、敬畏、入魂。
“中国匠心精神”则是在传统普世的“匠心精神”基础上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应该是“中国匠心”之本之魂。“中国匠心精神”,“应当是传统和创新、理念和务实、中华文明特色与世界发展大势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精益求精、细节出彩的专业精神;一种追求完美、宠辱不惊的专一精神;一种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一种物我协调、巧夺天工的和谐精神;一种永不满足、探新求异的创新精神”[1]。
(二)“中国匠心精神”的基本特征
央视2015年播出的《大国工匠》中每一位大师无不诠释着“爱国主义”这一灵魂。他们的那一份坚持,那一份专注,那一份坚守的耐心和毅力。还有他们的淡泊名利里无不是“爱国主义”在支撑着他们对事业的信念。
一是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就是真心想做,愿意用心去做。为生存而工作是最低层次的“兴趣爱好”。中职教育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在企业车间学徒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技艺技能带给自己乐趣,带给自己尊严与快乐,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为了技艺的传承发展而全力以赴。
二是专注坚守,耐心恒心。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匠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职业,都有着高度的自信与坚守。
三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金钱躁动”、“人心浮躁”,做到坚守信仰,淡泊名利,泰然处之。
四是谦恭自省、实事求是。“匠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吹嘘,实事求是。“匠者”的心态就要做到谦恭自省,不骄不躁。不受利益驱动、人情左右,做到不忘初心,不失本真。华为——中国匠心的代表,本着“谦恭自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28年以“科技创新、严格品质”制造国货。用事实告诉我们,“谦恭自省,实事求是的匠心精神”会让我们的制造业重新立足于世界之巅。
五是敬畏、入魂。用敬畏之心、入魂之魄造就作品的灵魂。把事情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细节出彩只是“匠人精神”的最低标准。在“工业4.0”“工业互联网”时代,我们所推崇的“匠心精神”就是“匠心之魂”。相对于技艺技能的显性传承来说,“匠心之魂”则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隐性的灵魂传承。
六是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创造、勇于变革。“匠心精神”不能仅仅满足于技艺的完美传承,还要有追求创新创造、勇于变革的品质。没有创新创造的“匠心”不能称之为“匠心精神”。匠人在传承过去的同时还要有一颗“变革”的心。创新创造的品质,能激发匠人的灵感,让技艺技能完美呈现并发展进步。没有创新创造变革的“匠心精神”就失去了传承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古老中国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子。
“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互信互赢合作,实现产教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学校教师、企业(行业)师傅的联合传授,以文化基础课、技能、技术、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附之以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以“爱国主义”为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匠心精神”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这种崭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古老中国的“匠心精神”与西方的“专业主义”完美结合。
(一)现代学徒制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本为魂
没有爱国主义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将是没有方向没有灵魂的教育。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现代学徒制首先需要传承我们古老的“匠心”。正是秉持这种“古老中国的匠心精神”,无数的中华能工巧匠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诸多伟大发明,如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如长城、故宫、都江堰这样的建筑奇迹,还有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屠呦呦教授的“青蒿素”等等。然而,“拥有‘工匠精神’基因的中华民族,在200多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迷失了自己,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而后起之秀德国、日本等却以倔强精细的‘工匠精神’,走在了当代制造业的前头。”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我们迷失的“工匠精神”找回来。
(二)现代学徒制应该融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完美诠释现代中国的“匠心精神”
我国古代的技能、匠心的传授主要就是师傅的口授、手教、心传。如何把古匠心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则是现代学徒制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条“天路”让世界为中国骄傲。在青藏铁路这条世界屋脊的“天路”上,少有人知道“吉熙安”的电缆附件也随“天路”翻越了唐古拉山。“吉熙安”,在这个领域恪守本分、心无旁骛做精做强,持续积累和创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打败西门子、3M等大品牌,填补国际相关领域空白。梳理它们背后质朴的草根创业者和匠人故事,就是中国传统商道与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对接的典型缩影。在拥抱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穿越时代,诠释着现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诗经》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阐述的君子之道,即是“匠人之道”,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非常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人心浮躁,物欲为先,因循守旧”阻滞社会的进步,“重量不重质”导致的“供给侧失衡”是信息化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瓶颈。现代学徒制在融合信息化的同时,教育学生(徒)戒除浮躁心理。对品质的完美追求与网络信息技术互相连通应该是现代学徒制下“匠心精神”的不变命题。
(三)现代学徒制在传承“古中国匠心”的同时,还要激发师生勇于变革、协作创新的精神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需要去呼唤、寻找、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工匠精神”。我们的大国工匠们的轴劲和执拗,源于一种高度深远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以及协作的创新创造能力。现代学徒制追求的“匠心精神”是持守传统而又有超前理念创新变化的制造业文明。
未来的中国制造业职业人,除了以精工制作的意识心态,精心打磨产品的每个细节、每道工序,满足实用价值以外,还应体现制造者和消费者对质量、精致、审美、个性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当“匠心精神”成为学生(徒)的自觉追求,未来的职业人将会以专注、精准、极致地去创新、设计、制造,供给侧改革也必然会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国制造”的由大而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并走向更高层次。
(四)现代学徒制应该适应信息化工业时代的要求,由教学生“成器”变成“成人”、“匠人”变成“中国匠人”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作为培养目标和定位。教育就其本质来说,都应该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但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实践,都是“以对‘人’的忽视和‘人’失落为特征的,长此下去,职业教育无非是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使其将来成为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教育,除了满足学生(徒)作为一个学习者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还应关注到学生(徒)将来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适应不同角色带来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培养“中国匠人”应当成为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
(五)现代学徒制还要教学生(徒)做行动人,而不是做清谈人
现在的中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普遍较弱。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喜欢虚拟的繁荣,喜欢夸夸其谈。现代学徒制中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口授、身传、心教正是教会学生(徒)从虚拟做回现实,做“行动人”而不是“清谈人”的强力武器。特别是现代学徒制下基于“爱国主义”的“中国匠心精神”更是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以实际行动爱国、做人、做事。
职业教育者要培育具有“中国匠心”的职业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具有“中国匠心精神”,专注于对职业教育的执著。
首先要学会做学徒。学习中国传统的师徒制,让自己具有中国古代匠心的灵魂;学习西方现代学徒制,让自己在专业上卓有成效;学习企业行业师傅先进的技能技术,学习他们的“匠心精神”。
其次,要虚心。虚以待物,宽以待人。只有保持谦虚的心,才能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发现世界、理解世界、创造世界。“匠心职教人”的眼光要放得高远,心要放得低平,真正理解与感悟“中国匠心”下的现代学徒制。
第三,要有恒心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职教技术和理念的更新换代,学生(徒)的变化,职业教育会不断出现新的课题,考验着“匠心职教人”的毅力,要时刻谨记,勿忘初心!
第四,要做到精致细心。精致细节更出彩,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
第五,要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追求创新”是社会永恒的话题。变革则是实现追求创新的有效途径。真正的“匠心职教人”,一定要做到虚心、恒心、细心,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创新”。
第六,要做现代学徒制的“行动人”而非“清谈人”。不忘初心,方得“匠心”!言传不如身教,行动起来,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匠心职教人”,拥有一颗纯粹的“中国匠心”。
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教育强调的“中国工匠精神”,应该体现于每一个职教人、每一个学生(徒)身上。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教育,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而是技能养成后的创新变革能力和人文启蒙后的探求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1]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11).
[2]林火灿.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N].经济日报,2016-08-15.
[3]红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J].政策,2016,(08).
[4]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6.
G715
:A
:1008—3340(2017)01—0056—03
2016-09-29
秦玉刚(1968-),男,硕士,日照市工业学校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