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

2017-04-01 06:09王爱民张培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效应

王爱民,张培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爱民,张培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影响协同创新的机制,一般是通过孵化效应催生创新主体,带来匹配效应推动高技术合作,产生溢出效应促进新技术扩散。利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孵化效应最大,意味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匹配效应次之,反映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影响协同创新重要因素;溢出效应最小,说明农业技术扩散在农业协同创新中发挥一定补充作用。提出推进园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园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合作;加强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等建议促进农业协同创新。

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协同创新

一、引言

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技术创新环境与创新过程日益复杂化,新技术诞生需要不同领域知识系统整合与互通互融,需要不同创新主体间协调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科技资源有效利用。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极,是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新模式(李同昇等,2016)。我国2001年将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正式纳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至2013年底,共建设6批16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①资料来源:国家科学技术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k jtj/。。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使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间联系密切。

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有效汇聚创新资源,通过多元创新主体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深入合作与合理配置提高创新绩效。农业科技园区可集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降低投资与技术交易成本,为涉农企业特别是技术型企业提供良好成长环境,有利于此类企业产生和成长,可能产生孵化效应;因资源优势加强和吸引更高水平合作产生匹配效应;因创新成果扩散产生溢出效应。协同创新本质在于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协同合作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因此从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角度研究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对协同创新影响效应,有助于理清农业协同创新机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文献述评

农业科技园区主要特征为技术密集,最终表现为产业集聚效应。已有文献从技术创新角度研究产业集聚效应,主流观点为技术外溢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推动技术创新。Audretsch等(1996)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外溢越明显越利于技术活动空间集聚,引起该产业集聚。Abreu等(2005)研究得出类似结论,产业集聚与技术外溢密切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农业产业集聚,如赵黎明等(2014)对许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证研究表明,园区集聚效应明显。作为农业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农业科技园区产生与发展为农业技术创新和扩散搭建有效平台。Danute等(2001)认为产业集聚效应对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具有正向影响。王淑英(2011)认为农业科技园区是通过知识交流促进创新要素更有效组合的制度安排。王艳荣(2012)从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方面分析农业产业集聚促进技术创新机理,农业产业集聚本质上是中间性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特征会影响知识溢出难易程度,有助于提高集聚成员吸收能力,对集聚区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杨海蛟等(2012)对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研究显示,园区集聚水平对技术推广效率具有积极影响。郑春华等(2014)认为,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联系实现技术扩散。

产业集聚角度的协同创新研究较少,但已有文献从科技集聚角度研究创新效率。PeterMeus⁃burger等(2010)、连蕾等(2015)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资源集聚提高创新效率,科技集聚通过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如合作、交流、共享提高创新效率。

以上研究主要围绕农业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为本文提供了开阔的研究视野和良好基础。已有文献着重研究变量间关系,侧重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创新效应,重在研究技术创新的“量”,对于农业产业集聚产生协同创新效应(即技术创新的“质”)研究不足。分析农业产业集聚产生创新效应固然重要,但揭示其对协同创新影响机制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更具意义。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多个涉农创新主体,通过知识、技术、地缘、信息、制度等联系在某一特定区域,以竞争合作方式整合区域内各创新要素,在协调创新主体利益基础上使区域内创新绩效达到最优,从而产生协同创新效应。本文从分析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影响协同创新机制入手,通过计量模型展开实证分析。考虑影响机制内生性,建立模型时采用联立方程。

三、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影响协同创新的机制

(一)孵化效应催生创新主体

根据孵化器理论,科技园区具有为新生企业创造成长环境、扶持新生企业本质功能,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首要功能(殷群等,2010)。虽鲜有文献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功能,但农业科技园区应具有“孵化效应”,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降低创业成本。

从创业成本角度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功能仅回答“为什么发生”,未回答“怎样发生”,农业科技园区“孵化效应”可借助农业创新投资分析。一般而言,农业创新投资具有较大风险,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成为投资考虑关键因素。农业创新投资往往涉及高技术开发领域,与农业科研机构存在更多合作联系,在技术合作、开发、洽谈中发生较多交易成本,如搜寻成本、协议成本等。假定交易成本中部分成本c0与发生联系组织个数i有关,另一部分与所联系组织距离x(i)有关,农业创新投资交易成本函数可表示为:

由式(1)可看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越高,企业x() i最小,交易成本最小。此即农业科技集聚进入效应。进入效应实质是因农业科技集聚节约进入农业创新领域投资交易成本,相当于降低进入该领域“门槛”,使其他领域资金进入农业创新领域。

资源约束是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品生产间分配既定资源。在市场完备条件下,理性厂商会增加资源效率较高环节投入,减少较低环节投入,均衡结果是资源在两环节边际产出相等。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越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经济距离越短,有利于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创新,减少学习和风险成本,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投资预期收益,追求收益最大化企业会增加创新投资,形成规模效应。规模效应产生机理在于农业科技集聚增加创新投资净收益,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资。

以上分析说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进入效应和规模效应两种机制对创新投资产生作用,形成“孵化效应”。

假说1: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高,孵化效应越大。

(二)匹配效应推动高技术合作

匹配是相称、均衡搭配。匹配广泛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如人的行为与决策匹配、就业与能力匹配。匹配实质反映筛选机制,若筛选机制有效,则结果匹配,即存在匹配效应。如单位效益与员工能力间存在匹配效应,其结果为优势资源集聚,产生匹配效应。农业科技园区汇集较多农业优势资源,若能促进园区对内对外开展更高水平技术合作,说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与高技术合作间存在匹配效应。

假定一个合作项目,存在两类型代理人,一类为技术供方i,一类为需方j。该项目成功概率P取决于该技术固有成功概率和各方努力程度,则有。除付出固定成本C,还取决于努力程度和需方该技术所属产业集聚程度(以下简称集聚度)β() β>0,努力程度大意味付出更多成本,集聚度大则在谈判合作中付出交易成本较小,其成本可表示为,对于既定技术,供方拥有较多技术信息,假定该技术产出不变,谈判成功为Yi,不成功为0。供需方期望效用为:

其一阶条件为

式(3)表明,供需双方努力程度与集聚度正相关。随集聚度提高,双方努力程度均增加,合作成功概率大;技术含量越高,需方努力程度越大,双方达成合作,此合作是集聚区内创新主体间或区内创新主体与外部机构间技术合作。集聚度增加可提高集聚区开展高技术合作几率,集聚度与技术合作间存在匹配效应。

假说2: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高,匹配效应越大。

(三)溢出效应促进新技术扩散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外溢效应。农业科技园区集聚的农业科技资源,是知识的另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外溢效应。

农业科技创新产出取决于农业科技资源生产能力和数量,农业科技园区集聚程度一定程度反映农业科技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可通过分布情况研究其对科技创新影响。假定仅存在两个地区A和B,A地区拥有较多农业科技资源,生产能力较高,科技资源在A、B两地产出弹性分别为农业科技资源既定不变,在A地区分配比例为λ() 0<λ<1,在B地区为1-λ,总科技生产函数如下:

作为知识资本,农业科技资源生产是每单位资源相互影响结果,此影响密度受科技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具有一定溢出效应(李丽红等,2008)。假定科技资源在A、B地区间溢出效应为η,A、B两地区间总溢出为:

式(6)表明,科技资源分布在生产能力高的地区倾斜时,溢出效应增加,说明集聚度提高,溢出效应相应增加。

假说3: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高,溢出效应越大。

协同创新强调团结合作,是多个独立、无直接隶属关系组织形成的目标趋同、知识(思想、技能、技术)互补、运作配合、收益共享创新模式,本质上是管理创新(宁滨,2012)。协同创新关键在于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创新平台(陈劲,2011)。农业协同创新是将协同理论应用于农业技术创新领域,形成新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聚为涉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主体提供合作空间与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可能。

在农业协同创新主体中,企业具有重要地位。首先,企业与市场接触更充分,更了解技术需求,从而诱导技术创新;其次,企业具有提供创新资金、设备优势;最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尽快转化技术运用于生产领域,利于技术创新扩散推广。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孵化效应”发挥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培育、孵化涉农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型经济组织。随孵化企业成长,逐渐成为协同创新主体。特别在技术转化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开展高水平技术合作是协同创新内在要求。农业创新外部性更大,更需不同主体间合作与配合。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匹配效应”为集聚区内外合作提供可能。农业协同创新最终目标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溢出效应是一种知识传播方式,也是协同效益实现主要路径。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协同创新成果推广难度较大,而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溢出效应”促进创新成果扩散。

上述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和溢出效应三种机制影响农业协同创新。

假说4:农业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农业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四、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农业协同创新产生影响,此内生性传导关系适合建立如下联立方程②受资料限制,本文以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为构架建立计量模型,未进一步细化对创新投资进入效应、规模效应、匹配效应参与人努力程度建模。:

方程(1)为孵化效应方程。孵化效应直接表现为园区借助技术、人才优势,孵化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最终结果体现为孵化成功企业数。园区内毕业企业数(incu)反映孵化结果,用其作为孵化成功企业数代理指标,反映孵化效应。解释变量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agg),集聚度通常用区位熵反映,受资料限制,不便直接计算。农业科技园区在初建时,各地政府给予较大支持和优惠,吸引涉农研究机构和企业入驻,随园区集聚效应体现,吸引更多要素流入,尤其是高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入驻,因此用企业投资比例间接计算集聚度③aggi=ki/tkik/tk×100%,ki,tki分别表示园区i企业投资、总投资,k,tk分别表示全国园区企业投资、总投资。。信息化建设利于科技信息传播、吸引各创新机构入驻、培育新创新企业;研发中心反映园区科研基础,可能增加园区吸引力,因此加入信息化投入(ifo)、研发中心数(cen)作为控制变量。

方程(2)为匹配效应方程。匹配效应更利于园区实现高水平合作,体现为高技术项目合作。选取园区国际合作项目数(inco)作为匹配效应代理变量。解释变量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随市场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地位日益重要,其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更有效机制,因此引入高新企业数(hnen)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引进控制变量研发中心数(cen)和信息化投入(ifo)。研发中心是园区科研实力的体现,有助于推动高技术合作;信息化投入有助于改善园区环境条件,吸引高技术合作。

方程(3)为溢出效应方程。溢出效应不仅表现为农业新技术研发,更多表现为新技术扩散,如新技术、动植物新品种、新设施示范推广。植物新品种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内容,用园区当年推广植物新品种数(spi)代表溢出效应。解释变量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以此检验农业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控制变量主要为园区内龙头企业数(leen)、科技特派员数(ombu)和信息化投入(ifo)。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主力军,龙头企业发展更多是与农户合作,如建立生产基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科技特派员在农业技术指导、科技入户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化投入可增加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促进农业新技术扩散。

方程(4)为协同创新方程。协同创新最终反映为园区技术创新效果,协同创新能力越强,技术性收入越多,故选用园区技术性收入(tec)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作为解释变量。作为要素投入,创新投资和从事研究人员是决定科技产出重要因素,将这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新产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国际上通常采用反映科技创新活动情况重要指标,通过年度R&D投入总额(k)反映;科技人员投入以研发人员数(l)反映。

数据源于《国家重点园区创新监测报告2014》第二部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监测报告”。为便于分析和缓解共线性问题,对于取值范围变化较大的数据如技术性收入、R&D投入总额、研发人员数、信息化投入取其自然对数。

(二)结果分析

表1为联立方程3SLS的估计结果。方程1中,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对毕业企业数影响为正,通过5%的显著水平,当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增加一个百分点,孵化成功企业数平均增加0.42。说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高,孵化效应越大,验证假说1。信息化投入与研发中心数系数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企业追求直接目标是利润,而信息化投入与研发中心是影响园区企业产生与发展间接因素。

表1 估计结果

方程2中,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对对外合作项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高,匹配效应越大,与假说2预期一致。控制变量高新企业数影响高度显著,信息化投入和研发中心影响均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企业对市场信息反映更敏感,在高水平合作中表现更积极;信息化投入和研发中心更多属于科研基础,可增强科研持续能力,但即期作用较小。

方程3中,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对植物新品种推广数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农业产业集聚度增加一个百分点,植物新品种推广数平均增加0.40。表明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越大,溢出效应越大,验证假说3。控制变量中,龙头企业和科技特派员影响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农业生产面临市场和自然条件双重风险,作为风险规避者的农户在面临新技术时更多持观望态度,应用效果好时方采用,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基地、建立示范户等多种形式,促进新技术扩散。对新技术信息了解不充分也是农户采用新技术制约因素。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户了解新技术,增加农户对新技术预期。但信息化投入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信息化投入主要用于集聚区内生产和研究,对区外存在间接影响。

方程4中,毕业企业数、国外合作项目数、推广植物新品种数均对技术性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创新投资和研发人员对技术性收入影响弹性分别为0.43%、0.29%,但研发人员系数不显著,可能原因是,创新研究及其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滞后效应。

由表1中系数关系可计算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通过不同机制对协同创新产生效应及总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通过“孵化效应—协同创新”“匹配效应—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协同创新”三机制对协同创新的效应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协同创新分别增加0.343 3%、0.276 8%、0.157 1%;综合看,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对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即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协同创新增加0.777 2%,验证假说4。

表2 农业科技园区集聚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协同创新效应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基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孵化效应”最大,意味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匹配效应”次之,反映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影响协同创新重要因素;“溢出效应”最小,说明农业技术扩散在农业协同创新中发挥一定补充作用。协同创新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与有效选择,应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加强农业技术合作与农业技术扩散,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

(一)推进园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企业具有扑捉市场机会优势,是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最佳载体。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应有相应优惠和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技术创新补贴、创新成果转化奖励等方式,激励企业进入农业科技园区,参与协同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探索农业风险投资机制,为企业创新融资提供服务。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园区创新基金和项目配套等措施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

(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园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合作

农业科技园区内不同创新主体间目标诉求与价值观存在差异,限制合作深度。因此,要加强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必须建立有效协同创新机制。一是通过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涉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均衡,使各方合理分享研究成果,增强协作凝聚力。二是建立科学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各合作方间契约成本,增加各方间信任度与满意度,促进长期合作。三是构建全面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三)加强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扩散

农业技术使用具有较强外部性,“搭便车”现象普遍,在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下,农户为规避风险不愿率先采用新技术。因此,应推进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农业技术示范与带动作用,加强科技服务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李同昇,罗雅丽.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J].地理研究,2016(3):419-430.

[2]赵黎明,翟印礼.改进CES模型下的产业集聚效应估计——基于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4 (11):78-80.

[3]王淑英.农业科技园区知识转移及促进策略研究——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1(5):112-116.

[4]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视角下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2(5):38-42.

[5]杨海蛟,刘源,赵黎明.产业集聚水平下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效率研究——以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实证[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85-87.

[6]郑春华,黄和亮.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23-26.

[7]连蕾,卢山冰.科技资源区域集聚效应与创新效率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2):40-43.

[8]殷群,谢芸,陈伟民.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研究——政策分析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3):88-95.

[9]李丽红,尹贻林,范道津.论人力资本集聚的经济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8(24):130-132.

[10]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5-04-19](08).

[11]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29(12):4-5.

[12]Audretsch D B,Feldman M P.R&D Spillovers and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 630-640.

[13]Abreu M.Spatialpatternsof technology diffusion:An empiricalanalysisusing TFP[J].RegionalDevelopment,2005(21):13-43.

[14]Danute BD,Lisa S,Kathleen S,etal.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d productivity in Indian industry[J].Journalof DevelopmentEconom⁃ics,2004,73(2):643-673.

[15]Dubios P,Vukina T.Grower risk aversion and the costofmoralhazard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contract[J].American Journalof Agricul⁃turalEconomics,2004,86(3):835-841.

[16]Meusburger P,LivingstoneD,Jons H.Geographiesof Science[M].Berlin:Springer Netherlands,2010.

Effect About Agglom eration Levelof Agricultural Scienceand Technology Park t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ANGAimin,ZHANGPei

(Schoolof Busines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The influencemechanism about agglomer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as analyzed theoretically,meanwhile,it hastened the innovation subject through the"incubation effect",brought"matching effect"to boost high-tech cooperation,and produced "spillover effect"to promote the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Based on the data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the simultaneousequationswere established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agglomeration levelofagricultur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ad a positive impact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rough the"incubation effect",the"matching effect"and the"spillover effect".Among them,the"incubation effect"was the greatest,whichmeant the enterprise ha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nextwas the"matchingeffect",which reflected that technologic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spillover effect"was the smallest and it indicat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played a complementary role in agricultur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uggestionswere provided from the aspects ofpromot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of the park,playing the leading roleofenterprises,establishing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boos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al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griculturalscienceand technology park;agglomer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324.3

:A

:1674-9189(2017)01-0054-08

*项目来源: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B-a2013/01/07)。

王爱民(197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效应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