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雷
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接受起来难免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化学用语时,学习酸碱盐相互转化和溶液相关的知识时,容易出现学习水平上的分化.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础知识要打牢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是最容易出现分化的地方,也是开始出现分化的地方.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才接触到的学科.正是因为在之前几年的学习教育中,学生没有接触过化学,所以对化学中的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研究发现,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发生分化的原因是,因为课本中对于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安排过于密集,使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些知识.比如,常见的化学用语,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还有基本的原子团:碳酸根CO3,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硫酸根SO4、锰酸根K2MnO4、高锰酸根KMnO4、磷酸根PO4、铵根NH4、氢氧根OH等.这些都是初中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分化呢?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反复练习,频繁检测,避免错误.其次要高度重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重视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重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搞好这方面的教学.还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教学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初中化学是以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为重要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编排,所以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结构,考虑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逐步进行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计算要引导
初中化学课本中涉及一部分与溶液相关的知识.即使是学习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有关溶液知识时也会感到棘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结晶、溶液稀释时溶液的体积和溶液质量的换算、结合化学方程式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都是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在这些方面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计算起来没有明确清晰的思路.溶液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如果沒有思路很难进行溶液的相关计算.另外,在学习溶液知识时,学生往往没有真实感受,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难免费劲.在比较容易出现分化状况的溶液学习方面,教师应做一些什么样的功课防止分化呢?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在实验过程中建立基本思路,学习基本概念.在这里建议分组进行实验,建立“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过滤、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而且在实验后设置一些练习,温习实验中所学知识,尤其注意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为载体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这类题涉及很多概念,加大力度进行训练,能够巩固溶液部分的相关概念.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实验有: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铁钉腐蚀条件的测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每一个实验都需要细致地进行操作,并在实验后做好笔记,认真感悟每一次实验的收获.
三、化学反应要理清
化学反应要理清规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部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占据很大比例的知识,酸、碱、盐三者与单质、氧化物之间通过不同的条件发生不同的反应,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在化学反应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带领学生理清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化学的中心思想.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进行展示,只讲理论,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化学反应规律.酸碱盐的反应中,一般都会形成一种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盐,如2Na+Cl22NaCl;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Fe+H2SO4FeSO4+H2↑;活泼金属和盐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如2Al+3Hg(NO3)22Al(NO3)3+3Hg.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任何新的事物接受起来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理性思考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