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湖南西部贫困山区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绿色产业和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绿色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健全绿色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47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是湖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贫困区,连接着东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华南和长江经济区的中间区域,位于沅水和澧水上游,是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重点区域,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该区域内损耗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却屡屡发生,如果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将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与生态恶化的不断循环。对此,笔者对湖南西部贫困山区进行深入调研,认为加快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区域绿色发展,有利于保障洞庭湖及沅水、澧水和资水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十三五”期间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如何推进绿色发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1 优化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构建“三轴四心”的城市化格局。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包括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邵阳市和永州市的部分县在内,处于湘、鄂、渝、黔、桂、粤咽喉之地,是中部丘陵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可以构建“三轴四心”的城市化格局。“三轴”是指把从慈利至通道、龙山至新宁、新晃至溆浦,分别规划为三条轴线;“四心”是指把怀化、吉首、武冈、张家界规划为中心城市。可以将“慈利—通道”作为主轴线来重点发展,因这一轴线上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在区域发展中起具有引领作用;将“龙山—新宁”和“新晃—溆浦”作为两条次轴线,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产业,从而形成该区域的产业辐射体系。四个中心城市依托自身的优势,已经构成各自所在区域的功能中心:怀化有发达的物流、张家界有繁荣的旅游、武冈有特色食品、吉首有商贸。加大中心城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对该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使得湖南省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2)构建多种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一是设立动植物物种保护区。以珍稀动植物物种,如:红豆杉、白稠、大鲵、金钱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重点,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与机制建设,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二是设立天然林保护区。以湖南省西部贫困地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如张家界、崀山、武陵源、天门山为等为核心,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出台加强天然林保护管理意见,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三是设立地貌多样性保护区。以湖南省西部贫困地区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如张家界、红石林、崀山等为核心,加强对自然遗存地的保护管理,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条文,防止对其影响和破坏。增强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资源保护和参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应加快区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综合交通体系。一是要加速主干交通建设,促进怀芷高速公路、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铁路等工程加快实施;二是要加快区域内市县间连接线建设,努力实现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如:加强机场、高铁和铁路与城市间连线建设;三是要加强机场与高铁之间连接线的建设等。四是要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实现全区域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此外,还要积极推动区域内的运输协作和交通共同管理,逐步实现区域内交通一体化。
2 依托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1)立足集约集聚,发展绿色工业。湖南西部贫困山区矿产资源品种多样,现已探明的矿产品种有50多种,其中矿石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锑、铅和锌,矿石储量居全国第2位的有锰,汞金属储量居全国第4位;此外,重晶石、石膏、稀土、钒和硅等矿石储量居全国前列。要立足于这些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对技术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先导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生产过程中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材料和能源的浪费;要降低对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置能力;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打造绿色化产业链,即产品设计、生产开发、产品包装、产品分销、产品消费的绿色化,这也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打造绿色品牌的途径。
(2)突出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由于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海拔高且日照长,且处于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带和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这三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上,有华中“生物基因库”和“中药材宝库”之美誉。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林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并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显林业生态效益。二是要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引导农户依靠科技,推广优质产品及其种植方法,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目前包括新晃黄牛、百合、茶叶、猕猴桃及黄牛、乌骨鸡等已有100余件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三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该区域拥有2000多种中药材资源,其中1900多种植物药、150多种动物药、23种矿物药,茯苓、天麻產量居全国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提取技术,积极推进新药研制开发和医药保健品综合开发,把中药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绿色旅游业。湖南西部贫困山区地质地貌独特、奇山秀水,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15处,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5A级旅游区、15个4A级旅游区。目前,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有1136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3市(州)及怀化市通道县,邵阳市城步县、新宁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要突出对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走抱团发展之路。重点建设“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等12条精品线路。二要对区域内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重点加大对精品线路沿线的道路建设和完善道路标志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通信、公共厕所等的建设力度。三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土地、税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支持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旅游业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四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加大对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旅游业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成为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4)突出文化底蕴,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是以国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壮族、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奇异神秘的民族风情,如土家族的吊腳楼、哭嫁,苗族的银饰、拦门酒,侗族的风雨桥、侗族大歌等民俗风情,创造了五溪文化、和平文化、傩文化、古商城文化、侗文化等民俗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该区域有3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有4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全省二分之一;永顺县老司城土司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要深入挖掘、整理和充分利用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找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运行机制,把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来抓。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传承、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挖掘、保护和创新。积极发展民族工艺品,如土家织锦、通道侗锦、苗族织锦、隆回花瑶挑花为代表的织绣工艺等,推进民族手工艺创新,重点发展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3 完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建立环保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的综合决策运行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政府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考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组织相关专家在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进行科学评估,防止因产业结构或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2)完善绿色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是要完善绿色发展的评价考核内容。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发展需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指标。要根据湖南西部贫困山区的实践情况,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突出分类区差异化考评。二是要完善绿色发展的评价考核方法。推行分类考核、专项考察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优化开发区要强化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指标的评价;限制开发区要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三是要完善绿色发展的评价考核主体。要坚持推行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的方式。如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
(3)构建绿色发展的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机制要从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妥善协调各行政区之间的利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绿色发展补偿原则。一是要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护补偿力度。二是要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三是要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四是要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
(4)建立绿色发展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建立绿色发展的信息公开制度,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就可以打破政府垄断信息、信息传播缓慢和信息失真等现象,加大民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并且能使湖南西部贫困山区的各个地方政府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信息,形成区域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充分利用电视台和环保局网站,发布区域环境质量公报,促进民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让每个人成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成为推进绿色消费的价值观念践行者。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武陵山片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9).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103/t20151103_520379989shtml.
[3]王珂,秦成逊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