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红色圣地游

2017-04-01 18:06虞宗霖
汽车与运动 2017年1期
关键词:渡赤水乌蒙山遵义会议

虞宗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80年前的那场战略大转移,数万人用双腿走出了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有新时代“红军”之称的江淮汽车携手《汽车与运动》杂志“重走红军长征路”,精心挑选了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贵州省,在昔日先烈走过的道路上,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革命先辈的壮烈情怀。

贵阳-六盘水:黔路更比蜀道难

此次“重走长征路”的序幕在江淮汽车贵州锦泰4S店揭开,简短的发车仪式之后,我们的车队(一台瑞风S3和一台瑞风A60)在4S店员工们的祝福声中启程。

当年中央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达4个月零10天,占中央红军长征时间的三分之一,足迹遍及贵州40多个县市,加之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使得这片土地上有一连串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

车队经过安顺之后,继续往晴隆、盘县方向,我们便逐渐进入了乌蒙山区。久仰“晴隆24道拐”的大名,我们便特意去挑战了一下。 “24道拐”是晴隆县的一段24道弯的公路,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每道拐仅几十米长,但每道拐都是360度的“回头弯”,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洼陡坡上,其气势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

不巧的是,我们来到“24道拐”的时候已是傍晚,很难相信眼前的这条崎岖狭窄破败不堪的土路,就是传说中那条极美的盘山公路,当我们义无反顾地沿着弯道一个接一个盘旋而下时,不一会儿,前面的车流便停滞了。两辆大货车在一处弯道因为避让不开,僵持住了。天渐渐黑了下来,不知何时能通行,我们的车队停在半山腰几乎要绝望,还好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等待,终于得以疏通。提心吊胆通过恐怖的“晴隆24拐”,摸黑赶往六盘水,途中再度迎来挑战——六盘水八大弯公路(曾经是全国拉力锦标赛的赛道),才知黔路更比蜀道难,江淮瑞风A60和瑞风S3以引领同级的底盘调校和卓越的动力性能带我们真正感受了红军长征路的艰难。

六盘水-遵义: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一次战略大转移,也只有在运动中,在路上,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当年的不易。有中国凉都之称的六盘水,城市不大,气候宜人。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在红军长征期间,红二、六军团在六盘水一带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遭受重创的红军补充了可贵的有生力量,为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辞别了六盘水,我们的车队在乌蒙山区里行进,过纳雍、毕节、大方、金沙,来到了遵义。起伏蜿蜒、峰峦叠嶂的乌蒙山区,风景秀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征战贵州3个月,创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就是在乌蒙山这一带展开了回旋战,身处危局的两大主力红军在地瘠民贫、人口稀少、之前没有多少群众基础的贵州,短时期内扩红万余人,实属不易,也让这片土地传承了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基因。

毛主席詩词里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其中的“乌蒙”,指的就是这里的乌蒙山区,诗词里透着浓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翻越乌蒙山区,与当年相比我们有了更好的交通工具和更快捷的高速公路,但中国工农红军那股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红军是贵州人民的救星,贵州则是长征红军的福地。红军长征在贵州绝处逢生、转危为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遵义会议。

遵义-赤水:四渡赤水出奇兵

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遵义街头,融合了古典和时尚,中式和西式各种元素,倘佯于其中,一时竟很难将这样一个很有调性的城市跟革命圣地联系起来。众多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古迹,就像历史撒落下来的一颗颗明珠,照耀着这个黔北的重镇。

在参观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遵义会议期间的住址之后,我们来到了坐落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上的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前,这里原为黔军 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当年遵义会议的会址便是这里了,会址保存非常完好。如今在会址的旁边,新竣工气势恢宏的遵义会议陈列馆,还通过体验性设计和情景规划,使参观者进一步了解遵义会议召开及其前后的全过程、体验长征文化。

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最终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过胜利和失败的长期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而四渡赤水,则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进行的一次运动战。这次战役,历时三个多月,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迂回穿插于敌人几十万重兵之间,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赤水河畔谱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古时称鳛水,为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它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境内,是滇、黔、川三省界河,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

沿着遵赤高速从茅台出口下来,一路沿着赤水河谷向习水县方向前进,当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壮举就发生在仁怀至习水这一河段。如今从仁怀市茅台镇到赤水市的复兴镇,已经修建了一条赤水河谷旅游观光公路,建设得非常漂亮,沿途更是设有十数个驿站、露营地和观光栈道。

沿着观光公路驾车前行,不需要太快,因为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河流,流淌着感叹,值得你慢慢去聆听,那弥漫着的酒香,也值得细细品味。或许是因为红军长征在贵州,在这赤水河畔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所以又怎能少得了美酒?一路的酒厂,一路的酒香陪伴,青山依旧,故事绿水长流,美好又残酷。

在温馨而宁静的习水县土城古镇里,四渡赤水纪念馆完美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这一最精彩的篇章,那些來自时间深处的一个个故事,有着一种令人亢奋的力量,让人激动而难忘。

赤水-荔波:我军乘胜赶路程

从土城纪念馆出来,已近下午五点。心情一时竟很难平静,竟想起了黑鸭子的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我们车队何不也来一个“我军乘胜赶路程”呢。于是大家一起商议后决定车队一路往南急行军近600km,于当天夜里抵达黔南边陲荔波——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故乡。

这个决定对驾驶员和车辆都是一大考验,贵州遍地是山,蜿蜒的山路对驾驶员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车辆发动机动力输出和悬架系统的支撑性同样要求很高,还好两者都没有让人失望,我们快速而准时地到达了目的地。回想起这一周贵州“重走长征路”,先后转战黔西南、黔西北和黔南,总行程2300多公里,伴随着我们跋山涉水又翻山越岭的座驾——江淮瑞风A60和瑞风S3,驾乘品质感出乎我们意料,经历了城市和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坑洼土路和泥泞乡道,A60和S3始终保持着出色的行驶性能以及驾驶可控性。尤其是瑞风A60,搭载荣获“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的1.5T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速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这套江淮汽车完全自主研发的白金动力组合,整个动力输出显得不疾不徐,动力储备雄厚,即便在多山的贵州穿越,也是游刃有余,在陪伴我们一路感知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很好地感知了江淮,一如江淮全新盾牌形LOGO的含义之一:自强不息,在前行的道路中充满坚定。

一路上时常在想,何为长征精神?我们此行到底找到了没有?每一个同行的队员,回答都不一样,但这些山、这些水、这些我们一起走过的路,让我们坚信正是因为当年红军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战胜了世所未见的艰难困苦,写下了这段用生命铸就的历史,最终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重走长征路”,说着容易,走着艰难,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化苦旅,没有什么像长征精神这样能使我忘却卑琐狂荡去接近崇高。

猜你喜欢
渡赤水乌蒙山遵义会议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山的国度
一园尽览乌蒙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望山——奇美乌蒙山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
军事指挥上的一个杰作——四渡赤水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