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葆+尤克勤
第3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现规》)于2014年出版,我们参与了这本词典的编写和修订,感到妥善处理词语的“收”与“释”是编纂规范型语文辞书的关键。“收”,要准确判断拟收词语是否高频、稳定地存活于现实语文生活,是否符合本辞书的用户定位,准确把握词语选收的价值取向;“释”,要努力做到表述既准确,又通俗,符合本辞书读者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编写者从“收”到“释”一以贯之地从实际语用出发。本文从这两方面述说笔者参与《现规》编写和修订得到的点滴体会,以就教于同道。
一、从实际语用出发,处理好词语选收的系统性、层级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维的手段,而词汇则是语言中开放的符号系统。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识的深入,反映这些认识深入的词语也在不断地更替、丰富,逐渐具有了不同程度的系统性和层级性。
词语的系统性,这里是指:在语言符号系统中,由同类词语构成的相对完整的词语群,是词汇中的子系统。如构成“星”的天文学概念的词语,按照它们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包括恒星、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这些词语之间具有系统性。
词语的层级性,这里是指:同一系统的词语所表达的各个概念未必在同一个层次等级上,有的表达的是上位概念,有的表达的是下位以至更下位的概念。如“行星”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几个词,“行星”是上位概念,其余的是下位概念,这些词语之间具有层级性。
正确认识词语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层级性,对于语文辞书选收和注释词语来说,十分重要。就选收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面对语用实际,正确处理词语选收的系统性。
一般来说,作为同一系统的词语应该尽量收全,不要顾此失彼;且词类标注、释文表述应相榫合。如:由“红灯”“黄灯”和“绿灯”构成了“交通信号灯”的全部,在实际语用中使用频度大体相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子系统。但2版《现规》仅收释了【红灯】和【绿灯】,没有收释【黄灯】,当属失收,3版补收了【黄灯】,并对【红灯】【绿灯】以及在实际语用中经常合说的【红绿灯】(词义并非仅是红灯与绿灯的简单加合)的注释作了一些调整,以使这个子系统的各条相榫合。
但是,不能忽视语用实际,僵化地理解“系统性”。如:《现规》本次增补了【房产证】,但没有增补与之构成“系统”的【地产证】。这是因为,较之“房产证”来说,“地产证”在普通语文生活中使用频度甚低(近日人民网上“房产证”与“地产证”的使用頻度比是43,295:69)。
其二,面对语用实际,正确处理词语选收的层级性。
一般来说,作为同一层级的词语应该尽量收全,不要顾此失彼;且词类标注、释文表述应相榫合。另外,上位层级的词语与下位层级的词语相比较,一般应优先选收前者。如:“螯肢动物”是“螃蟹”“蜘蛛”和“鲎”等的上位概念,且已进入基础教育的生物学教材,但《现规》2版仅收释上述三个下位概念,而未收释【螯肢动物】,当属失收,3版补收了【螯肢动物】。
但是,不能忽视语用实际,僵化地理解“层级性”。如:“细颗粒物”近年已经高频、稳定地进入了普通语文生活,所以3版《现规》增补收释了【细颗粒物】(【PM2.5】作为它的“也说”型副条,增补在“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照说,它的上位概念是“颗粒物”,当首先收释【颗粒物】。但在实际语用中“颗粒物”当属自由短语(也可视作合成词),它的构成部分“颗粒”和“物”在本典中均已收释,它仅是“颗粒”和“物”的简单加合,并不像【细颗粒物】那样具有特定含义,所以不予收释。
词语的注释同样需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系统性和层级性,这也是《现规》本次修订的重点环节之一,这方面的体会在以下几个部分中涉及。
二、两类不同的语用都要重视
条目选定后,注释是核心环节。对此,若仅满足于参看已有辞书中的现成释文,那是绝对不行的——稍加变换地抄来抄去有什么意义呢?尤其是其中的新词语,不少条目在现有辞书中是找不到的;或由于这些词语出现得较晚、所赋予的意义尚未能准确归纳等原因,已有辞书中的注释不够尽如人意。这就越发需要我们直接面对两类不同的语用,考察拟收词语的所指对象、能指范围,努力做出符合该词语语用实际的判定(选收与否,如何注释)。
那么,什么是“两类不同的语用”呢?
一类是普通语文生活中明确含有被释词语的用例,姑且称之为显性语用。这是我们进行词语注释时首先要察看的——从察看被释词语是怎么用的来概括出它是当什么讲的,而不能仅满足于照抄或变相照抄已有辞书中这些词语的现成释文。比如【庭辩】,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词,《汉书》中就有用例,“庭”用于此是“廷”的通假字,古代指“在朝廷上辩论”(御前辩论)。但是,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生活中已经基本不存活,在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可以不收。那么,作为现代汉语的词典,该怎样概括【庭辩】在现代语用中的词义呢?有的词典解释为“法庭辩论”。这样解释不能算错,但在信息含量上恐怕还缺少必要的广度和深度。查看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得知,这个词是“法庭辩论”的简称;察看人民网、新华网等上面的用例得知,简称“庭辩”在普通语文生活中的使用频度远高于全称“法庭辩论”。所以,作为语文辞书,我们认为以【庭辩】立条是可以的,但释文中应首先指出它是“法庭辩论”的简称(“法庭辩论”可以不再立条),继而简要说清谁人具有行使“庭辩”的权利、如何进行“庭辩”等。这样,3版《现规》对【庭辩】一词给出了如下释文、示例:
【庭辩】tínɡ biàn 法庭辩论的简称。在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的法庭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就与案件相关的事实、证据、所适用的法律等发表意见,进行辩论。庭辩中,诉讼双方的发言权对等(双方律师进行激烈~︱~的焦点是被害人的死亡原因)。
按:本条释文中的“控辩双方”和“诉讼双方”不能替换。endprint
另一类语用是话语中不含有被释词语,但体现了被释词语意义的用例,姑且称之为隐性语用。这类语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体现行为意义的词语(但不一定都是动词)来说更是相当多地存在着这类用例。比如【冷幽默】,显性用例固然很多,但若仅察看这类语用,恐怕仍不易完整恰当地概括出它的词义。以下这样一段隐性语用材料启发了我们对【冷幽默】词义的概括:
某中学某班的同学们喜欢把教什么课程的老师称作什么课程老师,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对教他们“动物”课程的老师呢,他们就把人家称作“动物老师”。对其中的双关含义,他们自己都知道,是在故意调侃。一天,“动物老师”照例去给这个班上动物课。同学们坐好后,老师平静而不露任何表情地说:“同学们,我不是‘动物老师。”此话一出,同学们都很紧张,以为老师要发脾气了,于是都大气不敢吭地低下了头。然而,老师接下来仍然平静而不露任何表情地说:“我是‘教动物的老师。”几秒钟过后,同学们顿悟,全都哈哈大笑。结果,这节课上得出奇地好,而且同学们再也不把人家称作“动物老师”了。
这段语用材料中并没有出现“冷幽默”这个词,但它却体现了“冷幽默”的行为意义。归纳这段语用材料中所反映的“冷幽默”的必要义素,再察看网上诸多显性语用实例以及其他辞书中已有的【冷幽默】注释,3版《现规》对【冷幽默】一词给出了如下释文、示例:
【冷幽默】lěnɡ yōu mò 用看似平淡、不经意甚至庄重的方式表现出的幽默。这种幽默的效果往往是人们经思考而顿悟时才能体会到(讲课时,他不时制造一些~︱这番自嘲其实是~)。
三、百科性詞语的注释,尤其要以准确为前提
辞书中选收的每一个条目的注释都要以准确为前提,其中百科性词语的注释尤其要注重这个前提。因为,对于语文辞书的编写者来说,这多是我们的短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原本仅在高科技领域或其他专业领域中使用的词语,如今已经高频、稳定地成为普通语文生活中的通用词语,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所以,作为现代汉语文辞书确实应该重视这类词语的收与释。那么,如何注释这类词语呢?机械地照搬百科辞典、专科辞典的注释,或者机械地照搬百科辞典、专科辞典的注释体例,恐怕都是不行的。因为,读者需要从语文辞书中得到的,是这类词语在普通语文生活中使用的准确而又通俗浅易的语文意义。所以,语文辞书对这类词语的注释当是语文解释,以广大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看懂为标尺。同时,这种语文解释必须以准确为前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地误导读者。起草这样的释文并非易事,但只要切实从语用实际出发,不少难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试举三例,予以说明:
(1)【厨余垃圾】chú yú lā jī 做饭所生成的有机垃圾。如加工菜蔬、鱼肉等而产生的剔出物和泔水等。
按:有些新词语词典对本条的解释中还有“泛指饮食中的各种废弃物”这个泛指义。《现规》的释文没有这个泛指义,为什么呢?因为“饮食中的各种废弃物”所指很宽泛,像包装食品的塑料盒、玻璃瓶、铁罐头皮以至一次性筷子等都可以算作“饮食中的各种废弃物”。而依照不少城市对垃圾分类的规定,那些泛指的废弃物当属于“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个别的甚至当属“有害垃圾”,而恰恰不属于“厨余垃圾”。在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日报”“环保”“健康卫生”等网页上都没有将上述泛指的废弃物归入“厨余垃圾”的用例。所以,《现规》对本条未取其所谓泛指义。
(2)【身份权】shēn fèn quán 人身权的一种。民事主体因具有特定身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如公民的荣誉权、监护权、抚养权、署名权,法人的荣誉权等。参见1105页“人身权”。
按:有些新词语词典对本条的解释中没有“法人的荣誉权”这个极有代表性的叙述例。《现规》则有,为什么呢?因为“身份权”是“人身权”的下位概念,“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第九十八条至第一百零五条对“人身权”的界定,明确了它不仅适用于自然人(公民),也适用于法人。在实际语用中,人民网、新华网上也多有“身份权”用于法人或兼用于法人的例证。所以,《现规》对本条的注释包含了法人。
(3)【网购】wǎnɡ ɡòu 网上购物。即购物者通过互联网查看商品信息、提交订单,商家以邮寄、快递等方式送货上门,或由网购者到指定地点自行提货。有款到发货、货到付款等交易方式(跨境~︱~火车票)。
按:这一条,如果简略地释作“网上购物,即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似乎并无不可,因为它没有错。但是,怎样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呢?这个解释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从严格意义上讲当属不够准确,是比较遗憾的。而“网购”现已是一个使用频度很高的词,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最好能向读者提供一些如何在互联网上购物等必要信息。然而,查看一些新词语词典的解释,读者往往感到比较茫然。外研社的责编们认真察看了人民网、新华网等的很多典型用例,进行梳理归纳,帮助我组把这条的注释修改成以上表述,是比较准确而实用的。
四、百科性词语的注释,一定要注重通俗化
百科性词语的注释确实要以准确为前提,但是,语文辞书对在普通语文生活中使用的百科性词语的注释也一定要注重通俗化。即:在语文辞书中对所收百科性词语要作出语文解释,使广大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看懂,并且觉得有用。所谓“语文解释”是指:在所指对象、能指范围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尽量少使用以至不使用专业术语,本辞书中未收释的专业术语更是不要使用(元语言规则要予以遵循),而是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中多能见到且容易理解的现象、概念、道理,按照普通语文生活的语用习惯加以解释。为此,《现规》对所收百科性词语的注释注重处理以下四种情况:
其一,释文侧重于给出在普通语文生活中能实际感受到的直观信息。如:
【安全玻璃】ān quán bō li 一种高强度玻璃,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不易破碎,或虽破碎,但碎片不飞溅、无尖锐棱角,因而不易伤人。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等。多用于交通工具、高层建筑的门窗及幕墙等。endprint
按:这种物品早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个固定短语早已进入普通语文生活,我们应该收释这个固定短语。但它首先是工科领域的专门概念,国家对什么是安全玻璃、如何使用安全玻璃等有具体详细的规范标准,对安全玻璃的构成成分也有明确的数据规定。然而,这些内容都不是人们需要在语文辞书中查看的。在普通语文生活层面,人们对“安全玻璃”需要了解的大概是诸如上述直观内容,因此,《现规》对它仅作了上述直观解释。
其二,对于动植物名称等百科性词语,人们在普通语文生活中对它们的关注点与作为学科概念的关注点不尽相同。进行语文解释,就要详略得当地处理好两者不尽相同的关注点。如:
【郁金香】yù jīn xiānɡ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茎,叶宽,披针形。花也叫郁金香,杯状,大而美,颜色多种,可供观赏。根和花可以做药材。参见插图7页。
按:对于“郁金香”,在普通语文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多是它可供观赏的花,因而《现规》对它的花解释较详;它的其他植株特征和分类位置等,因不是人们的主要关注点,故解释甚略。
其三,有些词语既是普通语文生活中常用的,又是专科概念,二者的所指对象和能指范围不尽相同,而且它们的专科概念义也已进入普通语文生活(或者说是以专科义身份进入普通语文生活的)。对于这样的词语,释义时就要注意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可混淆,也不可偏废。如“夜”,在日常生活中指从天黑到天亮的这段时间,因四季之别,“这段时间”是有变化的;而在气象学中,“夜”则是恒定地指当天的20点到次日的8点。这就要二者兼顾,均要提及:
【夜】yè 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气象学上指当天的20点到次日的8点(示例从略)。
其四,进入普通语文生活的百科性词语,有的产生了语文词语的新义项,有的则没有演化成语文词语,更没有产生语文词语的新义项。对此,要在大量语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判断,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概率】,虽确已进入普通语文生活,但没有演化成语文词语,更没有产生语文词语的新义项,所以释文应是对这个百科性词语的特定内涵予以简释;而【几率】,不但已进入社会语文生活,而且产生了语文应用中的泛指义,这就应该予以反映。因此,二者的处理明显不同:
【概率】ɡài lǜ 某一类事情在相同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例如,把一个硬币抛到空中落地,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二者的概率都是1∕2。旧称几(jī)率、或然率。
【几率】jī lǜ 概率的旧称;泛指某一类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点滴体会未必为是,恳盼指正、商榷。
(钮葆 尤克勤 北京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课题组 100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