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荃+颜伟遥
【摘要】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为适应时代要求,当前90后大学生必须由“精英化就业观”向“大众化就业观”转变,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职业规划尤为重要。本文从树立正确职业观、调整心态、迎接新挑战,以及构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进行有针对性地全程指导等具体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职匹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峻已,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与职或人与组织不匹配”。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对目标职业的定位、认识和规划,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对自身长处、兴趣的认识。出现“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和“考证热”等种盲从的状态,最终造成大学生职业迷茫找不准方向。因此,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职匹配理论概述
“人职匹配”理论最早由有着“职业辅导之父”之称的美国人帕金森提出。所谓“人职匹配”,即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的要求相匹配,人职匹配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的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等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里素质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在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人职匹配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职匹配。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教学、学术讲座、个体咨询的辅导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二是人与组织匹配。在学生确定选择了未来职业之后,通过个别化的职业咨询、职业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身在应对未来职业组织要求方面的欠缺,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应举办职前培训、企业进校宣讲、岗位体验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组织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对员工相应要求。
二、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运用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所谓“职业观”,指当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观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观首先跟学习能力相关,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向更有经验的同事学习,结合实践不断地领悟、总结,日渐提高,这样在职场上就会逐渐成熟,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其次,就是责任心。每个个体无论是对组织、对团队,还是对他人、对社会,都应该认清自身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处理好相应的关系,要做到有领导和无领导时表现一致,人前人后都严格要求自己。
再次,就是要有事业心。个体是不是一个有良好职业观的人,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员工,会调用自己所有的技能、才华和知识,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达成现实时,会由衷地喜悦,失败则会表现懊恼不已。这种事业心不强的员工,一般在职场上都不会有很好的发展状态,甚至连工作都将朝不保夕。
因此,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的职业观是非常必要的,拥有良好职业观、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更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在职场上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2、激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
苏格拉底的名言:“了解你自己”。要了解自己,其实就是要剖析自己,然后挖掘自己的潜能。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勇于挖掘、善于挖掘,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应用匹配理论,引导大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大学生发展独特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畴。
在当前国家倡导五大发展理念,也给大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创造出更多新的机会,学生们在增强自我认知的同时,更要勇于面对各种崭新领域诸多新型职业的挑战,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自身固有思維的束缚,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争取获得满意的工作。
3、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大众化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大学毕业生的数据日渐庞大,而社会所能提供的“精英岗位”数量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毕业生都能到“精英岗位”就业。再者,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发展,更多新型行业的基层岗位需要大批有知识、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进行生产和服务。因此,通过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运用测评工具对大学生本身的职业素质、能力和兴趣进行测评,引导大学生由“精英化就业观”向“大众化就业观”转变,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大众化的就业岗位对人才提质的切实需求。
现阶段90后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新的就业生力军,普遍出现的问题为择业观盲目无序的状态。一是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二是就业地域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居多,而沉重的生存压力又令大学生感到迷茫;三是对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机构的岗位依然趋之若鹜;四是鲜少有大学生选择深入西部或农村地区发展。
当今互联网+时代,对于90后年轻人来说,应具备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勇气和头脑、找准市场定位,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地方优势产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线上线下精准营销,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策略
1、构建兼具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当前职业规划教育要求教育者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师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通过专职、兼职、聘任等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要力量,结合社会、企业和校友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指导者应同时精通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掌握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指导技巧,针对大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这样,更科学规范地做好人职匹配及人与组织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2、有针对性地开展人职匹配全程指导
大学生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进全程指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的指导内容。
针对大一学生,主要以启发意识,开展职业探索为主,组织举办一系列的职业认知讲座、名家大讲堂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树立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及职业目标。对大二学生,主要是帮助其职业定向。学校应引导学生考虑清楚将来是就业还是深造,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测评,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对大三学生,主要是求职技巧培训,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简历设计大赛、应聘模拟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们全面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对大四学生,主要是开展职前系列培训,包括就业信息和渠道筛选、职业抉择、面试礼仪、创业信心等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文 峰, 凌文辁. 从人职匹配理论到人组织匹配理论——职业生涯理论发展浅探[J]. 商场现代化, 2005,30:298.
[2] 刘 增, 徐涌斐, 惠长虹. “人职匹配”理论下的职业指导实践探析[J]. 北京教育, 2010(7-8):46-48.
[3] 杨 琴. “人职匹配”理论在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29(9):185-187.
[4] 林 琳, 袁忠霞.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教高职研究, 2011(10):218-219.
[5] 王厚刚. 试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对策[J]. 英才高职论坛, 2009,5(3):7-9.
[6] 周怡谅. 基于“人职匹配”理论探讨大学生求职技巧[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2):62-64.
[7] 曾艳敏. “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 2011:264-265.
【作者简介】
罗荃(1975—),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南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