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捺“乐”人 “曲”之有道

2017-03-31 22:00张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张英

[摘要]白峰镇中心小学以“一撇一捺写好人,做个有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理念。音乐教研组将“撇捺乐人”作为音乐学科的教学宗旨,以此开发适合农村学校的口风琴校本课程。为使口风琴校本课程更加规范化,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有一套自己的校本教材必不可少,本文就编写校本教材探索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展开阐述。

[关键词]“撇捺乐人” 教材空间 文件夹教材

目前,由于近几年实行音乐教材的重复利用,学生手上没有音乐书,每次口风琴练习的曲目都需要教師一张一张复印,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而教师每节课选择曲目进行练习,随意性比较强,难免会违背学习乐器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规律。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以为学生迫切需要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教材。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教材在选择曲目时要寻求方方面面的平衡。如练习曲与乐曲的平衡、西洋与民族的平衡,古典与现代的平衡等。另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从我校提出的“撇捺乐人”教学理念出发,需要在教材上体现出各方面的平衡,让这个“人”字具有艺术的美感。

一、技艺平衡——撇之技术支撑 捺之艺术畅享

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一、二年级由兼职教师教授音乐课。为此,在创编入门阶段的乐曲时要放慢脚步,扎实打好手指站立基本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充分调动兴趣的同时还要树立演奏的信心。为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键盘乐器教学的资料,发现《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中,有些曲子非常适合初学的学生演奏,教材中所提倡的手位练习可为以后移调弹奏打下一定的基础。

1.识谱认音创编为主

借鉴奇美口风琴教材的编写特点,简单的入门教学后,笔者创编单音手指站立教学练习曲,看似只有一个音符的吹奏也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节奏与力度变化的美感,从中感受气息控制与音量的关系,如《前进走后退走》:

11 1 | 1 11 | 2 22 | 22 2 1……

2.手位练习奇趣无比

在学会七个音符后,一般教师会将乐曲直接交给学生弹奏。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件很难的事,各种奇异的手型随着旋律的起伏开始层出不穷,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为教师忽略了手位练习的重要性,即当1拇指在E音时,5指自然会在B音上的。手位练习加上相应的乐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并呈螺旋形上升。下面的乐曲既练技术,又不失音乐的美感,而且旋律形象生动:

《毛毛虫爬行》

12 1 23 2 | 34 3 45 4 | 45 4 34 3 | 23 2 12 1 |

3.教材歌曲花样渗透

三年级教材内的歌曲对于学生当前的演奏水平来说,很难完成,因此需要变着花样出现在校本教材中。花样一:选择一二年级的乐曲,如《小雨沙沙》,乐曲跳动小、旋律简单,而且学生可以边弹边唱。花样二:选择教材中欣赏曲的片段,有些欣赏曲的主旋律其实不难,有些学生的音域没有办法表现,就用口风琴代替,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花样三:为教材中的歌曲伴奏,在三年级的人音版教材中,就有《一只鸟仔》和《捉迷藏》这两首乐曲,直接有口风琴的伴奏谱,用几个简单的音组合成节奏音型式的伴奏,作为歌唱教学的延伸,较受学生欢迎。

二、海纳百川——撇之民族传承捺之国外延伸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口风琴教材的内容非常重要。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选材时我们首先考虑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题材,如教材中的《茉莉花》和《杨柳青》就展现了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魅力。

其实国外适合口风琴演奏的曲子有很多,但挑曲子就像是挑合适的衣服,什么样的季节选什么样的衣服,学生的程度决定教师可以选择哪些曲目。比如,美国民歌《红河谷》、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奥地利舒伯特的《摇篮曲》、苏联罗代金的《山楂树》。在选择外国作品时,尽量呈现不同国家的代表作。编写校本教材时,选曲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己音乐品位提升的过程,更是教师扩大自己音乐知识量的过程,也是从教师教书匠到教育者转变的过程。

三、纵横古今——撇之古典熏陶捺之现代流行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从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音乐的组织方式不同:古典音乐组织讲究逻辑性,流行音乐讲究感性思维。它们两者都应该有相应的存在空间。

1.撇捺融合之美

无论在逝去的音乐史中还是在当今的音乐生活里,我们不难发现,古典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一直在发展,只不过在程度上、表现形式上有不同的特点。在选择校本教材的时候可以从流行与古典融合的曲子出发,如周杰伦演唱的《夜曲》音乐中有肖邦作品《B大调夜曲第三号》的影子。把这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旋律放进校本教材,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古典音乐的熏陶,演奏的过程本身就是享受融合的过程。

2.撇捺对称之美

古典音乐像是一杯茶,初入口时有点微微的苦涩,然后回味无穷;流行音乐像瓶可乐,它刚入口时有一种爽朗感,随后就消失,不断需要新的音乐感觉刺激你的味蕾。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是“人”字中的撇与捺,相互交叉的点就是音乐本身,然后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但是它们的灵魂是在一起的。笔者认为在选择这两个领域中的歌曲时,衡量哪一部分占的比例应该更大,本身就是音乐教师可以渗透给学生的一种音乐理念与思想。

流行音乐在教材中的体现为,学生自己喜欢的乐曲题目说给老师听,然后老师上网搜索歌谱,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教师永远跟不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敏感度。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最近班级里同学之间交流的音乐来自哪首曲子。因此校本教材还应留有15%的空间,是给学生来选择的。

四、恰到好处——撇之自然短课捺之走班长课

2015年开始,不少学生的课表开始出现了“大变脸”,短课与长课的出现需要教师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在我担任的音乐课中,自然班级的课为40分钟,其中10分钟为课堂器乐练习,30分钟为其他内容。拓展课程《会唱歌的口风琴》是以长课的形式出现,时间为70分钟。面对这样的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市面上根本没有一套教材是完全根据我校学生量身定做的,所以理想的校本教材应有两套:一套是需要统一大范围印刷的教材适用于自然短课,内容相对固定;另有一套适用于走班长课的教材,由于数量不多,又能体现灵活多变性,所以采用文件夹式的教材操作更为方便,教材里最好以各类乐曲为主。自然课堂教材同样应该也适用于走班课堂的基础训练。

器乐合奏是器乐表现的较高的层次,与其他的艺术美相比,具有独特的节奏美与和声美。合奏训练时学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合作与包容的心态,体验“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快乐。如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教师改编成三个声部教学,口风琴的音色有一种在教堂的神圣美,学生一弹奏就被这种音响震撼到了。乐曲《卡农》放在基础课堂时是以单声部体现的,而放在走班课堂时就可以三声部出现。

多年来音乐教师已被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所束缚,很少会有人去想要自己编一套教材,觉得这不是我应该干的事,这是专家的任务,墨守陈规地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教材编写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迎接飞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