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雨++胡安强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为了促进四川城市社区游泳场馆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社区游泳馆作为调查对象,对城市社区游泳场馆的高危风险防控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完善策略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四川城市社区游泳场馆在安全标志的设置、救生设备的配置、救生员的配备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等几个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开展后续工作的过程中,应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并通过加强对游泳场馆的环境监督等高危风险防控策略来尽可能的弥补以上不足。
关键词 社区游泳场馆 高危风险 防控策略 四川成都
近些年,四川大众休闲游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成都为代表的多数四川城市所拥有的社区游泳场馆数量逐年增多,大众休闲游泳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目前四川城市社区游泳场馆多数都是采用由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直接管理或者是由体育经营公司进行承包管理的方式,但是无论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还是体育经营公司,两者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实体,所以常常会出现以赢利为目的,而不顾自身长期健康发展的行为,其中对高危风险防控的忽视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一、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的高危风险防控现状
在针对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的高危风险防控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成都市10所社区游泳场馆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其高危风险防控状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一是,水深等场馆建设层面的安全状况。社区游泳场馆的场地设施安全保障是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高危风险防控的基础和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走访调查抽样的10所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发现,绝大多数社区游泳池的水深都在1.2-1.7米之间,其中,儿童游泳池的水深普遍在1米左右,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出台的《游泳场所经营国家强制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关于游泳池水深的要求相符。这说明,成都市绝大多数社区游泳池的场馆建设是符合标准的。
二是,安全标志的设置状况。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8所社区游泳池都设置了明显的深水区标志和浅水区标志,但是有2所却没有设置明显的深水区标志和浅水区标志,且在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也没有设置明显的隔离带,以至于对游泳池水域不熟悉的游泳者,尤其是游泳初学者,很容易误入深水区,并引发安全事故。
三是,救生设备的配置状况。在针对所调查的10所社区游泳场馆救生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10所社区游泳池全部配备了救生圈,有8所设置了救生台,6所配备了救生竿,4所配备了救生绳,但是,仅有1所配备了救生担架,2所配备了救生浮漂。由此可知,目前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救生设备的配备仍然较为简单。
四是,救生员的配备状况。《标准》中规定“水面面积小于250平方米的人工游泳池,至少应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超过250平方米,则应按照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的面积,增加1名固定水上救生员的标准进行救生员配备。”但是,在针对抽样的10所成都市社区游泳池进行调查时却发现,仅有2所救生员的配备符合上述标准,另外8所社区游泳场馆均存在救生员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在场馆营业的高峰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成为了高危风险防控中的极大的一个隐患。
五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在针对社区游泳场馆进行高危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而要做到预防为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就以场馆管理人员为切入点,针对抽样的10所社区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调查的10所社区游泳场馆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游泳安全管理的经验。而场馆管理人员的决策不但会影响场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而且还决定着场馆的安全控制因素,安全管理经验的缺乏无疑是场馆高危风险防控中的极其危险项目。
二、成都市社区游泳场馆的高危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要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注意通过同行业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以及组织开展定期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场馆管理人员的高危风险防控意识和高危风险防控经验,从管理的层面为社区游泳场馆的高危风险防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应注意救生员配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不但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人员,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性的强化救生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以此来确保场馆高位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其次,加强对游泳场馆的环境监督。一是,要注意加强对社区游泳场馆游泳池以及相关器材设施的建设和布局进行监督,以确保场馆的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二是,要注意对游泳池内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进行监督,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安全标志设置层面的问题引发安全事故;三是,要注意加强对社区游泳场馆救生配备情况的监督,通过监督和督促逐步改变社区游泳场馆救生设备配备过于簡单的情况;四是,要注意加强游泳场馆的医务监管和治理,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立刻得到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危害。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项目编号XXTYCY2015D12。
参考文献:
[1] 高俊,黄滨.高危险性体育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2.
[2] 孙新锋.福建省经营性游泳场馆安全管理若干问题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