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泽
董明珠被免格力集团董事长昭示上市公司权力制衡
◎ 蔡恩泽
2016年11月11日,格力集团的“婆家”——珠海国资委披露:10月18日,董明珠已被被免除免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今后仅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这让董小姐这位新闻人物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上市公司现代治理角度来看,董明珠被免职是因为国企改革规定其不能同时担任集团和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母公司的董事长和上市公司层面的董事长不应集于一人之身,以便权力制衡,这体现了公司治理的规范化。
因此,这次对董明珠的罢免行为可以视为为了削弱董明珠在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中的个人影响力,进而希图提升格力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在格力电器董事会上的话语权。而格力电器官方声称,董明珠是基于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本人意愿而主动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并不是被动免职,恰到好处地为董明珠的脸蛋敷上了一层开明的粉黛。
不过,蹊跷的是,这个所谓的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早有规定,为何多年来一直未予实施,却在当下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被重新提到桌面上来?
这或许与董明珠近期的两项计划不无关系,一是定向增持,其中董明珠本人出资9.37亿元,完成后,董明珠持股比例将从0.74%上升到1.3%,从第十大股东上升为第四大股东;二是跨界多元发展,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跨界发展新能源车等26项议案。
这两项计划引起上市公司股东强烈不满,在2016年10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因此坊间有猜测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将董明珠“拉下了马”。也或许是珠海市国资委顺应格力股东们的意愿匆匆作出的一项人事安排,以便对董明珠日益膨胀的个人权力予以制衡。
据媒体透露,此次股东大会表决后,董明珠当场发飙,直言这场格力股东大会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她进场没有鼓掌的,还奚落股东们得到格力电器分红的奶酪。或许掌声对董小姐来说,太习惯了,没有掌声当然不习惯,也很不自然,这就是权力制衡凸显的效果。
其实,格力电器作为上市公司,应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己任。中小股东们反对的理由,既有对格力电器战略的质疑,也有出于对自身权益受到侵蚀的担忧。在本次收购银隆的增发方案中,银隆估值过高,使得中小股东们的利益遭受了巨大打击。而到目前为止,格力电器依旧未能摆脱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除了空调,其他品类如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格力手机等市场占有率都很低。从眼下来看,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暂时还没有成功案例。在此情况下,格力电器进军更加陌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难度更大。股东的意愿反应在掌声有无上应是合乎市场逻辑的。
而现代公司治理,就是要厘清董事长、董事会、股东等诸多公司组织元素的关系上。我们承认董明珠的商业智慧,她把自己一生近一半时光都用在格力上,从一个基层业务员做起,将自己锤炼成一位执掌千亿市值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老总,在董明珠狂飙突进般的战略扩张构想下,格力电器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令人景仰。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但董小姐的脾气也随着格力的壮大而越来越大,个人意志强加给董事会乃至整个公司,权力应有所制衡,即便是这种权力的行使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这就让大股东——格力集团难免不会产生一丝失落感。对格力电器缺乏实质性掌控,而董明珠麾下的格力电器这两年表现特别抢眼,亲自登上央视作广告,与雷军10亿元打赌,造手机是分分秒秒的事,又要造新能源车,特别是董明珠本人的强势意图也难免让珠海国资委担心,通过组织手段削弱董明珠的权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对董明珠本人负责,权力膨胀到极点就会走向反面。
但我们只是希望董明珠利用这次离开格力集团董事长位置的机会,集中精力运筹格力电器的市场扩张。媒体不能一味煽动“格力去董明珠化”,我们希望格力在董明珠的继续带领下更加强大,而不是唱衰董明珠。给董明珠抹黑。万科的教训值得记取,企业倘若失去一个能左右乾坤的核心掌门人,必定会走下坡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董明珠被免格力集团董事长一事,是上市公司现代治理的又一次实践,是一次补课,值得肯定。
好消息是,珠海市国资委已经表态,董明珠辞任集团董事长和总裁,“不会影响到格力电器的经营”。董明珠在2016年11月11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车,必须进军这个行业”,由此看来,董明珠造汽车的决心不会变,这也符合董明珠的性格特征,认准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
但遗憾的是,董明珠今年毕竟已经62岁了,从董小姐到董大奶,格力留给董明珠的时间似乎不太多了。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