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枪决瞿秋白是一生最大憾事

2017-03-30 03:01:01迟杰
新传奇 2017年8期
关键词:陈赓黄埔军校瞿秋白

宋希濂:枪决瞿秋白是一生最大憾事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宋希濂率部转战抗日战场,从淞沪、南京到兰封、富金山,最后到滇西的龙陵、芒市,战功彪炳,因此获得了“鹰犬将军”的称号。然而,他这辉煌的一生却有一个最大的遗憾,便是枪决瞿秋白。

1933年,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中)在淞沪前线研究作战计划

跟着陈赓进黄埔

宋希濂,字荫国,190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自幼先入私塾启蒙读书一年,再进入小学五年,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

1923年冬,宋希濂跟着同乡陈赓南下广州,先是考入军政部长程潜所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当得知黄埔军校成立后,陈赓又带着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一起要求转入黄埔军校,最后陆军讲武学校整体并入黄埔军校。宋希濂也因此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4年6月,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春,宋希濂参加第一次东征,因表现突出,升任副连长、连长。7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宋希濂升任副营长。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在黄埔学生军中开始全面清党,宋希濂因此退出中国共产党。从此后虽然和陈赓身处不同阵营,但两人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深厚交情。1931年陈赓在上海领导中共特科时不幸被捕,宋希濂联络多位黄埔同学联名给蒋介石上书,请求释放陈赓。

1949年宋希濂被俘后,陈赓多次去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看望宋希濂。1959年宋希濂特赦获释后,陈赓还专程到监狱接他,并为他设宴接风,此后对他的生活工作多加关照。

1926年11月,宋希濂因为在北伐战争中负伤而离职休养。伤愈后因为部队已经在整编中被裁撤,前途无着,窘困之下只能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立即安排他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交通股少校股长。这份知遇之恩,使宋希濂感激涕零,从此便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

1927年12月,宋希濂参加中原大战,因在大战中的战功升任警卫军第1师第2团团长,不久调任第2师第6团团长。1931年3月,升任警卫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1932年1月第2旅改称第87师第261旅,宋仍任少将旅长。8月,升任第87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9月,升任第36师中将师长。

枪决瞿秋白悔恨终生

1934午5月,宋希濂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他在朋口白衣洋岭在与红军作战时中枪负伤,直到次年5月才伤愈复职。

在枪伤还没痊愈的4月宋希濂接到蒋介石的密电,“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你部的俘虏中,务必严密清查”。宋希濂立即命令部下严查,最后在归属36师指挥的福建保安第14团抓获的俘虏中查到了瞿秋白,宋希濂接到报告马上命令将瞿秋白押赴设在福建长汀县城的师部,自己也马上从医院赶回师部。

此时经过俘虏指认,已经确认了瞿秋白的身份。宋希濂以前就看过瞿秋白写的《多余的话》,对瞿秋白的文采学识都非常敬佩,也知道瞿秋白不但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文化人,所以对瞿秋白敬重有加。便命令下属先不要再提审瞿秋白,并批示“优裕待遇,另辟间室”,改善瞿秋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想用软化的办法来劝降瞿秋白。具体措施是专门换了一间较大的房间,特地还准备了书桌,供给纸张笔墨和古书诗词文集,按照36师军官标准供应膳食,还随时供应烟酒,每天允许在院内散步两次,房间门口白天不设武装看守,对瞿秋一律称呼“先生”,禁止使用镣铐和刑罚。但瞿秋白对于这种优待,泰然处之,大义凛然,丝毫不为所动。

直到6月16日,蒋介石发来电令“就地枪决,照相呈验”。宋希濂只得于6月18日根据这一电令,下令将瞿秋白枪决。但宋希濂对此一直都心怀愧疚,甚至三十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关部门来找宋希濂核实情况,宋希濂还能清楚地记得瞿秋白临刑前夜写下的绝笔诗:“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可见,他的悔恨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简单的表面文章。直到晚年,每每回忆此事,宋希濂都会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1935年4月,宋希濂在国民党军正式叙任军衔,被授予陆军少将,时年28岁,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1936年1月,获得四等宝鼎勋章。10月,晋升陆军中将,此时他还不到30岁,真可谓是少年得志。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宋希濂奉命率师入陕。1937年2月,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纵横抗日战场

看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作为军人,宋希濂始终力主抗战,并且在抗日战场上建立了功绩。

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事变”爆发,宋希濂带领一批团营级少壮军官,前往蒋介石官邸请缨出战。2月,宋希濂所在的87师编入第5军,奉命增援在上海与日军作战的十九路军。当时宋希濂担任87师261旅旅长,他率部赶赴上海,正是日军全力进攻庙行的紧要时刻,他亲率4个营强渡蕴藻浜,对进犯日军的侧背展开猛烈攻击,予敌重创,一举粉碎了日军在庙行战线中央突破的计划,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8月,淞沪会战打响,宋希濂接到率部参战的命令,立即率部日夜兼程,从西安仅用了两天两夜就赶到上海。8月17日,宋希濂率部猛攻天宝路一线日军,突破日军防线攻入汇山码头,迫使日军全线后退,战威轰动全国。此后在虹口、杨树浦、江湾一带宋与日军激战三个月之久。就在淞沪会战最激烈的9月12日他又升任第78军军长兼第36师师长。

1931年12月,宋希濂因为南京保卫战失利被撤职。但撤职还不到一个月,在1938年1月就被重新起用,担任荣誉师师长。5月,宋希濂升任71军军长兼88师师长,随即率部参加兰封会战。8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9月初,71军36师也就是宋希濂的老部队在河南省固始县富金山一线阻击进犯的日军,激战整整十天,36师浴血鏖战,顽强顶住了日军的攻势,为防御武汉调整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2年4月,日军由缅甸进攻滇西,宋希濂亲率36师星夜兼程驰援,在万分危急之时炸断怒江上的交通咽喉惠通桥,随后将已经渡过惠通桥的日军先头部队全部肃清,保障了昆明乃至整个云南大后方的安全。

1945年5月,因为在滇西战役中的战功而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并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宋希濂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峰。

“忽闻楚歌,一败涂地”

1948年8月,蒋介石调任宋希濂为华中“剿共”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要求他阻止解放军进入四川并确保湘西。

11月,解放军开始进军西南,宋希濂所部随即陷入了解放军的战略大包围之中,接连在荆门、川东战败,只得率残部向西昌撤退。为了减小目标,宋希濂将残部分为三路分头率领,约定好集合地点,丢弃汽车等全部重装备,停用电台联络,宋希濂甚至换上了草鞋,一头扎进了川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就在败退途中,宋希濂身边的卫士有人叹道:“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听到这话,宋希濂不禁打了个冷战,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畔的沙坪被解放军追上,宋希濂见大势已去,拔出手枪想要自杀,被警卫排长一把抓住,夺下手枪,随即被解放军俘虏。被俘之后,宋希濂先是被关押在西南公安部第二看守所。1954年6月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59年12月,宋希濂被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批特赦。1961年2月,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64年起,宋希濂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3年2月,宋希濂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6岁,骨灰安葬在湖南长沙唐人永久墓地,墓碑上是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题写的“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国家人文历史》迟杰/文)

猜你喜欢
陈赓黄埔军校瞿秋白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中华诗词(2022年11期)2022-07-31 05:31:10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8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0
传奇名将陈赓
瞿秋白三次被捕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8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12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党史文苑(2016年11期)2016-09-10 07:22:44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陈赓军事思想简论
军事历史(2003年2期)2003-08-21 06:32:48
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
军事历史(2003年2期)2003-08-21 06: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