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探究

2017-03-30 22:49陶婷黄姗姗
商情 2017年5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管市民

陶婷+黄姗姗

一、研究背景

自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理念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日益重要。城管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之一。然而近年来城管的暴力执法行为被频频报道,社会对其评价日趋低下,引发了大众“城管危机”。“城管危机”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无疑属于短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城管,发掘其对城市形象塑造所能产生的作用,让社会对城管和城市形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城管和城市形象塑造关系的研究不多,国外的相关文献更少。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管执法或者是城市形象两个分散的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城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探究的理论基础。国内有关部门指出城管作为城市管理重要一环,其形象直接关乎城市形象。科学探究城管,对于推进城市形象建设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文献可供参考。

2015年郭彦君《重塑我国城管形象的路径研究》一文采用解决三部曲法,先指出城管危机现状,基于城管形象的传播模型,全方面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创新城管公关方式,引导公众理性解释思维,转变管理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最终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2006年杨建顺在《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中指出城管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阮建中、冯邦彦在《澳门城市形象探析》中表明城市形象既是现代城管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志之一,也是城管所追求的综合性目标。由此可见城管与城市形象联系密切,城管在城市形象塑造层面可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城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所存在的问题

(1)城管执法方式不当引发“城管危机”比如在城管发挥棚户改造职能时,大多数的市民认为城管在棚户改造上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强拆事件,引起纠纷,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

(2)大众认知导致城管被“妖魔化”。近些年,有关城管暴力执法案件层出不穷。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充斥各类媒体,城管形象被民众“妖魔化”,商贩谈“城管”色变,这些导致了市民对城管塑造作用的一种认知障碍。

(3)城管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宣传不够。一个城市是否文明取决于其政府机关工作、市民素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城管作为城市主体,是连接市民、社会组织与文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城管不仅要发挥塑造作用,还要发挥宣传作用。

四、对策

(一)完善城管法规,转变执法方式

(1)转变城管执法理念,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2)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机制。

(3)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城管执法程序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4)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5)建立数字化城管,实行网格化管理。

(二)宣传职能,加强了解

(1)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城管执法的职能和作用。例如开展“执法进社区”、“执法进校园”活动;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2)畅通宣传渠道,及时播报执法动态,让城管执法走进市民生活。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網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

(3)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张贴标语、执法车宣传、知识竞赛、法规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关注程度。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通过多样化、创新化的媒体渠道,突破传统的宣传模式和宣传手法,提升宣传力度和高度,让城管执法正能量真正贴近百姓,融入百姓生活。

(4)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

(5)以相互帮助、服务大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城管志愿服务活动,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提高居民塑造

市民素质决定城市层次,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及其运行效率。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市民素质又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1)依据调研结论,学历高的市民对城管的态度较学历低的市民要好,说明居民的素质对于城管工作的评价也有重大影响。所以提高居民素质至关重要。城管在工作中要增强与市民的沟通,让城管工作更顺畅,也让百姓更顺心。

(2)培养城市意识,同为城市行为主体,市民在与城管发生矛盾之时也应整合利害冲突,化解冲突,以塑造城市形象、创建和谐城市为大局。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城管市民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吃早餐难
“意义”的问题所在
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