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银行风险及管理现状分析

2017-03-30 22:46罗秀娟
商情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监管

罗秀娟

【摘要】网络银行的出现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凭借种种优势,网络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网络银行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以及尚未完善的监管体制等因素导致网络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银行风险深入研究,绘制了网络银行风险全息图,并重点分析了当前监管中的问题和难点,为网络银行监管提出建立完整的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银行 风险分析 监管

一、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

网络银行在传承传统银行基本金融业务的同时,也继承了传统银行的业务风险。同时,由于网络银行经营平台的网络化和经营方式的虚拟化导致其面临更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网络银行不仅需要面临传统银行的业务风险,还要面临网络新技术下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风险。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得网络银行风险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如下图所示: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

(1)操作风险。网络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产品设计缺陷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网络银行的操作风险可能源自工作人员或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银行金融产品的设计缺陷或错误操作。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形态,用户对网络银行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和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高,网络银行对员工行为规范的监管也还不完善。

(2)信用风险。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其债务人未能按照所签的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资本风险的可能性风险。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的虚拟性导致对网络交易双方身份的认定,对交易真实性的认定十分困难,这就大大增加了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网络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网络银行无法履行承诺,从而对其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对于从事电子货币以及其它网络虚拟金融业务的网络银行来说,保证任何时间都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兑现或结算要求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网络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此外,网络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会引发流动性风险。网络系统故障或遭遇病毒破坏等问题都可能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支付行为,降低虚拟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进而导致流动性风险。由于网络的广泛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很容易出现突然挤兑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流动性危机。

(4)市场风险。和传统银行一样网络银行的市场风险也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网络银行能从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吸引存款、贷款或处理他业务关系。市场关系复杂,需要注重对市场风险的管理。

(二)网络银行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有:法律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链接服务风险等。

(1)法律风险。传统银行的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因为违反或没有执行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而对其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对于网络银行这一新生银行形态,中国目前尚未建立配套的法律体系,相关监管制度也还有待健全。

(2)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网络银行经营决策错误,或执行不当,而对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或长远影响的风险。网络银行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导致其很难对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等进行准确估计,构成了网络银行业发展的战略性风险。不恰当的规模投资,投资技术选择不当,或者业务缺乏深化等问题都会导致总体风险的累积。

(3)声誉风险。网络银行的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观点对银行收益和资本所产生的现实和长远的影响。信誉风险有时不仅仅集中一家网络银行,也可能是针对整个网络银行业而言。网络银行声誉风险产生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存在技术缺失,无法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一些不利信息的传播导致客户遭受损失,还可能会产生挤兑现象,引发流动性风险;系统存在大的安全隐患,造成数据破坏等恶性后果,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造成大规模客户流失。

(4)信息安全风险。网络银行以开放的网络平台为依托,因而容易受到来自网络银行系统外部的客户或者非法入侵者攻击。这些非法入侵者在与网络银行的业务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植入网络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一旦网络银行计算机感染这些病毒,则可能导致银行业务的数据遭到破坏,严重时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整体瘫痪。网络诈骗也是一种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制作病毒软件盗取客户信息,进行欺骗性或不正当的销售活动,而导致网络银行和客户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北美证券管理者协会的一份调查表明,当前网上诈骗每年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大概150亿美元。

(5)链接服务风险。网络银行链接服务风险是指网络银行无法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链接或无法为部分网络客户提供支持服务,导致客户流失,进而导致银行收益损失的风险。网络银行以开放的网络为平台,网络银行的盈利是建立在大量客户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为吸纳更多客户,网络银行除了要做好宣传,提高知名度以外,还要加强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网络银行风险的起因分析

(一)网络银行承继了金融业高风险的属性

虽然,网络银行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网络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的性质并未改变。因此网络银行也承继了金融业本身的高风险属性。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商品和信用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存在交易风险;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其自身便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往来极为密切,信用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连锁网络,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信用问题,都会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对于网络银行来说,其与客户的关系更为复杂,更容易出现风险问题。

(二)网络与金融机构相结合扩大了风险

网络银行可以看作是网络与金融机构的结合,网络的虚拟性和公开性大大增加了网络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网络银行的虚拟金融服务往往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下,银行业务通过各分支机构进行展开,每一个網点业务一般都限于一定的区域内,因而,分支机构很容易掌握其客户的信用状况相关信息。对于网络银行来说,由于其客户来源比较广泛,往往存在很多跨地域、跨国界的客户,因而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了解,对客户身份信息的确认或对交易信息的确认比较困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2)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为资金在银行间的频繁转移提供了方便,这导致银行业务的不稳定性增大,严重时会引发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支付、清算风险。传统银行由于业务开展的地域性限制,其客户群往往相对稳定。不同地域银行的金融产品往往会有差异,但由于地域限制,客户很难突破地域限制区选择对自己优势的金融产品。网络银行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借助于网络公众平台,网络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可以及时有效的发送给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优势产品进行购买或投资。这就导致资金在网络银行间的转移更为频繁,导致网络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大幅波动。如果对资金和市场情况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则会引发网络银行流动性风险。此外,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往往容易导致客户扎堆现象,使得网上的瞬间交易量剧增,这也大大增加了支付清算风险。

(3)网络的联动性往往容易导致网络银行风险的迅速扩大。正如前面所述,网络银行是由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银行同业的信息系统、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每个分系统内部又存在很多的节点。一旦一个节点出现支付困难,整个清算系统就会像都会接连受到影響。

三、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的银行业改革,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不断改进,并取得了较大发展。传统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及控制模式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改善之中。然而对于网络银行这一新生态的银行组织的监管与风险控制还很不成熟。网络银行是金融业、网络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复杂体系,它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清算规则都与传统银行有很大的区别。网络银行大大的促进了银行业的创新,但同时对其风险的监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网络银行面临着传统银行业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在网络环境下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网络银行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带来巨大损失。虽然现阶段我国正逐步完善网络银行的监管体系,但总体监管技术水平还较低,方法也比较落后。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些网络银行监管体系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发现,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理念有一定的时滞性

我国现阶段银行监管的一些理念仍带计划经济色彩,对监管的认识和监管的理念存在滞后性。由于网络银行业务具有实时性,公开性等特点,因而,一旦发生风险,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监管,则会导致风险迅速扩散,导致大范围损失。这就要求网络银行的监管要把握时机,树立前瞻性的监管理念。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的风险事后监管策略不能适用网络银行风险监管。

(二)我国网络银行设施、技术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硬件设施、网络信息技术相对国外都比较落后,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掌握不足,这就导致我国网络银行的软、硬件技术都受制于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相对不完善,尚未树立对网络银行科学监管的理念,这也是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制度缺失

我国银行业基本法有《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于传统银行也的监管还有一系列的法律,但对于网络银行风险防范,仅有《电子签名法》一部法律与之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目前仅在银监会发布的规章或一些规范性文件上,有过一些对网络银行监管规定方面的陈述,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电子支付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网络银行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在完备性和谨慎性上十分有限,而且涉及的业务领域也很狭窄。许多规章内容具有多定性、少定量的特点,这大大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此外,网络银行的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了跨区域,跨国界各类金融服务。交易双方可能身处不同的行政区域,却能运用虚拟的网络平台直接对话。这就加大了对交易双方身份确认以及交易真实性确认的难度。也引发了新的监管问题,即关于跨行政区域的网络银行交易监管权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银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规范,还有待完善。一旦此类风险发生,监管的漏洞也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四、总结

结合网络银行的特点,以及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难点: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缺乏严密性和连续性

现有的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措施仍然是沿袭以往对传统银行风险的监管办法。但传统的监管方式对网络银行风险的监管存在很多疏漏,如对市场准入的监管缺失,对其业务范围、责任界定与处置措施、技术安全等多个方面审查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得到了快熟发展,其经营模式和消费理念也有了飞跃式的突破

目前,我国一些网络银行的运行已可以不那么依赖于传统银行的经营,其业务已逐渐涉及到证券、保险等领域,还出现了一些传统银行所没有的业务如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服务,网络银行的业务创新迅速,监管理念和方式难以及时跟上步伐。

(三)网络银行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其普遍具有可攻击性,计算机系统运行便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目的的恶意攻击和无目的的病毒扩散等因素,都会使网络银行系统受到破坏,进而使银行和客户遭受损失。因而,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周密检测、设计层层的安全防护,去降低安全隐患。这是所有网络银行监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相对落后,对网络银行风险的认识和监管经验不足,导致对网络银行技术类风险的监管更加艰难[9]。

(四)我国网络银行用户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网络银行诈骗案件。部分网络用户少则损失几百、几千,多则损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银行借助网络实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为网络银行赢得了大量的客户,同时由于其低成本,也获得了各大银行的青睐。随着网络银行用户的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钓鱼网站、病毒等手段进行网络诈骗。但是从破获的诈骗案件来看,用户风险意识不高是大部分案件的主要原因。犯罪分子往往不是攻破了网络银行的安全机制,而是通过“撒网”方式诱骗了少数警惕意识不高的客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主要是缺乏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体系以及一个有效的监管模式,这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星.美欧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12.

[2]朱选功,黄飞鸣.中国银行业网络化:战略、风险与监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纪昭,欧蓓.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J]. 投资与合作,2013,(01).

[4]崔斌.网络金融安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3.

[5]温红梅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6]巢庆荣.试析网络银行风险及其金融监管防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1).

[7] 车志红. 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8]张树.关于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和监管措施的探讨[J].大众商务(投资版),2009,(05).

[9]吴云.网络银行风险及监管体系构建: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2014,(02).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实施科学监管 增强治理效能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