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基本都是采取的“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学生要从学校正常毕业、获得学位就必须要通过考试。这种情况,在落后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现行的高校教育之中也不可能完全的实现“宽进严出”的“学分制”。那么可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实行“双轨制”,也即是一级院校仍然可以暂时采用严格的“一考定终身”,而其余院校则可以使用“宽进严出”的“学分制”。在今后则逐步的实现宽进严出”的“学分制”。
【关键词】大学 一考定终身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目前,我国进入大学的教育体制是,实行科举的“一考定终身”制度。上了大学之后,真正要学习知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的。
现实,上大学前的教育现状是:落后的教育“方式方法”造成一系列社会顽疾诟病像牛皮癣一样得不到根治: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老师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补课;教育方法落后;家长不择手段给孩子择校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似是而非的伪科学命题理论,坑害了多少学子,这种现象,是泯灭孩子的童心,桎梏思维,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补课,限制择校。但这些措施为何屡禁不止?提倡“足球从娃娃抓起”为什么只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这是因为日前在我国,要想进入高等院校只能通过“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这座独木桥,才能进入高校,才能有更多就业机会,开始履行人生初步历程。
我国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客观存在,致使孩童、家长们没有精力、动力去理会“课外”知识,更忽视了体育锻炼,当然也包括足球运动。这是教育体制问题的症结所在。
许多仁人志士对现行的“入大学制度”深恶痛绝,出台一些改进方法,由于是“治标不治本”,效果不佳。
建立“上好的制度”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上述弊端顽症,我国应该建立科学的“双轨制”教育体制。
具体脉络:一是现行的“一考定终身”设置“门槛”的科举制上大学的做法,只适合于北大、清华等国家划定的一级院校需要;二是对于其他大学院校,一律试行“宽进严出”的“学分制”(即入学不考试,只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每科考试合格,即可毕业)形式完成高等学业。
试行一段时期“双轨制”后,考虑实施向“宽进严出”的“学分制”“单轨制”过渡,用制度管理教育。
建立上大学“双轨制”,能从体制上摒弃消除现行“科举”教育体系弊端!这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体是有生物钟的,学习也是有规律的。因此,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育工作者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讨启发、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好方法并广泛应用。上好的教师是要传教学生“授人以渔”的方法,使学生们主动快乐地求学,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上大学实行“双轨制”,从近期看,是对提高子孙后代的学习成绩、强壮身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从长远看,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實行“双轨制”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郭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邢涛: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效力于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该文章要点来源于其作品《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