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荣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30-02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得就是成人的重要性。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人只有把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最近看新闻报道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初二学生坠楼,疑为情所困遭老师批评选择轻生;郑州一高中生不堪压力用哑铃砸死母亲,称不后悔;复旦大学研究生室友投毒案;还有某地一小学生因为老师批评了两句就离家出走,让老师和家长一番苦找……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远比取得好的成绩要重要得多。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得到父辈、祖辈的宠爱,溺爱太多,觉得很多東西都是理所应当,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而采取极端方式从而酿成很多悲剧。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将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公民意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方向既定,目标清晰。未来10年,我们将送给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公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回应这个时代的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重在抓人格培养,促使其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对人的事业成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社会的促进、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渐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教学就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性格脆弱的学生,既要注意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批评,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在集体中抛头露面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锻炼;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从事一些细致性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去掉浮躁的毛病;对于那些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科学家和优秀学生的故事,使他们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商很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二、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也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繁体“爱”字上面是一个爪,中间一颗心,下面是腿(行走),即用手捧着一颗心到处行走,寻找爱。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爱,所以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变得自私、麻木、冷漠,很难感受爱的存在。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爱在哪儿》,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从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开始,从刚出生时爸爸妈妈为他们擦屁股、擦鼻涕开始,再到教给他们开始简单的学说“爸爸妈妈”这几个简单的字,再到他们生病时,爸爸妈妈的种种焦急……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爸爸为了这个家凌晨一点起来做豆腐,当时我有种想哭的感动。学生首先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才会去爱自己的家人,进而爱身边的人,感恩身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三、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有人形象地将那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比作温室里的花草、大棚里的蔬菜,这些孩子大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想给予孩子的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照顾。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应讲述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受挫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挫折有双重性。一方面挫折会让人心理痛苦、情绪低落,另一方面它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增强人对挫折的免疫力。因此,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面对磨难,学会有所担当。
教师要多传递给学生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学生才能向着太阳走去。社会呼唤人才,人才源于教育,育人之计在树人,树人先树本。树之本为根,根不直,树不立;人之本为人格,人格不健全,难成栋梁材。人格,就像浓浓的馨香,渲染出生命的宁谧,勾勒出生命的光泽,于不平凡中见真谛。 “学做人”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终极答案的教育课题,每一代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完善它,丰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