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嫦娥
摘要:电子书指的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以纸质为媒介的出版物。文章从电子书的概述出发,阐述了当前电子书的出现对于图书馆的影响,并分析了现阶段电子书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加强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电子书;图书馆;服务内容;图书载体;电脑阅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19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3.087
1 电子书的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电子书指的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以纸质为媒介的出版物,首先,科学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其次,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将这些数据进行输入到以电、光、磁为介质的特定设备中;最后,再经过特定的设备实现数据的读取、复制、传输。因此,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1 环保
电子书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依賴纸质书籍作为信息载体来传播的状况,而且在降低了制造书籍的成本和印刷成本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避免了在造纸和印刷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电子书的出版和传播的周期短,修改方便,无库存风险,还省去了传统的书籍印刷、装订、运输等多个环节,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检索便捷
在电子书中,只需通过查找特定的关键词、关键语句或相关的概念,就能够轻易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相对于在传统书籍中需要不断的大量的查阅资料的情况,电子书的资料检索更加便捷。
1.3 个性化
电子书主要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其信息存贮量大且占用存储空间小,相比于传统书籍来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调整电子书的信息的字体、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字体风格等,体现电子书的阅读模式的个性化特点。
1.4 内容可选择
相对于传统书籍的固定形式,电子书的形式就更加的多样化,其诸多版本都能够通过网络传播,以此来满足读者的自主选择性。
1.5 携带方便
由于传统的书籍的体积和重量,使得读者阅读上携带上不方便,并且即使携带书籍也是十分有限度的,相对而言,电子书的信息存储量大、占用存储空间小,因此携带起来就十分方便。
2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
电子书的出现给传统的书籍带来一定的冲击,并且在给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电子书必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内容的重要部分。
2.1 对阅读方式的影响
随着当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便携式书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传统书携带不方便且选择比较单一,电子书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现状,其不仅信息存储量大、易携带,完全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现阶段,传统的阅读模式正朝着数字化的阅读模式发展转变,因此通过增加电子书阅读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纸质阅读方式,进而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2.2 对工作流程的影响
首先,对采编工作的影响,电子书的出现及其创新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出版业的发展,为了满足读者需求,越来越多的出版物正在改变传统的纸质书籍而采用电子出版产品。因此,图书馆就要把电子书的采购纳入到图书采编工作来,进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其次,对编目工作的影响,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书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电子书的书目数据库领域依然还很陌生,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书的发展,那么建立电子书目数据库就显得十分重要;最后,对收藏工作的影响,电子书的快速发展在节省了图书馆大量藏书空间的同时,也由于缺乏管理使得电子书内容泛滥,因此这给图书馆收藏电子书的内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3 图书载体的影响
伴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图书馆中传统的以书籍作为信息载体的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逐渐产生了以电子阅读器和以网络为载体的两种新型模式,通过网络化来实现图书的资源共享,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图书出版物都是采用“图书+光盘”的形式出版,由此可见,图书的数字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4 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新时期,在图书馆中传统的服务方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在服务方式上加以创新。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图书馆中服务方式通过以网络为依托,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正在以电子阅读器和网络化为载体的新型移动设备提供信息的服务,确保读者在需要得到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影响。
3 现阶段图书馆中电子书的应用模式
3.1 电脑阅读模式
现阶段,在我国图书馆中都拥有庞大的电子文献资源,诸如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这些信息资源基本是以电脑和电子书支持阅读的PDF和CAJ格式形式存在。但是,由于电子书只能提供给读者阅读电脑端,而受到网络IP登录的限制,导致读者阅读的局限性,不能成为主流形式。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服务读者:
3.1.1 在线阅读服务。获得图书馆服务权利的读者,可以随时利用浏览权限对网络图书进行订购,进而避免了需要到图书馆进行查找图书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同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在线阅读模式,不需要到图书馆当中去花费大量精力寻找需要的书籍了。
3.1.2 图书馆内阅读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都设有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专用的阅读设施,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阅读馆藏电子书。并且,在图书馆内提供阅读服务,不仅适用于长期学习和阅读图书馆的读者,同时也适合读者不会上网或者没有个人电脑的情况。此外,在图书馆内的电子阅览室也能够给读者提供快速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的服务。
3.1.3 网上借阅服务。网上借阅服务主要是指读者可以将图书馆电子书下载到电脑端,离线阅读,并提供借阅书提供到期服务,提醒读者归还图书或继续网上阅读。此外,图书馆还实施了“自动归还书”,系统对电子图书的过期执行删除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垃圾文件进入系统。
3.2 电子阅读器模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设计能够阅读各种格式的电子阅读器。而且这些电子产品的内存非常大,可以存放大量的直接从网络上购买和下载的电子书,从而达到随时阅读阅读器的目的。
3.3 在线翻阅模式
现阶段,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大部分的电子开发商都会提供給读者免费阅读部分内容的服务,让读者在购买图书前,通过电子书的翻阅功能免费翻阅欲购图书的部分内容,进而让读者可以先了解欲购图书,避免了购买后不喜欢阅读的情况。
4 提升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建议
4.1 完善电子书的建设途径
在图书馆中对于电子资源建设,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购买数据库使用权,要加强完善电子书的建设。首先,图书馆需要在知识产权范围内建立一些电子资源,将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实现电子图书成为纸质图书的有益补充;其次,要积极收集网上大量的免费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以保证各类读者的需求;最后,通过阅读网络开放式电子书逐渐成为当前读者获取的文献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图书馆可以把这类电子书纳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中。
4.2 加强移动阅读服务力度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阅读、手机阅读以及其他阅读平台逐渐成为现阶段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主流。因此,在图书馆当中可以加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同时开展移动阅读的推广服务。现阶段,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图书馆在国内全部的图书馆中占比很低,可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作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 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和使用培训
尽管电子书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是依然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比如一些读者的使用障碍、读者对图书馆订购的电子书资源不了解等。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传统的宣传手段加强宣传电子书资源订购信息,尽可能让读者了解馆藏电子图书内容、数量和最新资讯,为读者及时获取更加丰富的图书信息提供帮助。此外,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开设检索培训课以及定期举办数据库使用的讲座,进而讲解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及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进而提升广大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力。
4.4 提高电子图书质量,拓展阅读途径
图书质量是电子图书发展的生命力。高质量的电子图书往往是非常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现阶段,我国在电子图书的质量管理和评价方面依然没有统一规范管理,并且现阶段国内电子图书出版商还较少,出版数量不大,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电子书需要在计算机或便携式阅读器上阅读,而许多读者依然习惯于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和翻书页的感觉,因此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拓展阅读途径、加大电子图书的普及成为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电子书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因此图书馆要加速传统纸质书籍阅读和电子书阅读两种的融合,要不断增强图书馆服务意识和质量,不断完善电子书服务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长英.论电子图书馆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J].企业
家天地,2011,(2).
[2] 尚慧.电子图书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
题研究[J].晋图学刊,2010,11(1).
[3] 杨帅.电子书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困境与思考[J].情
报探索,2013,(6).
(责任编辑: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