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红
一、挖掘文化宝库,古为今用
(一)赏析名言警句
我把赏析放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主讲:背诵一句名言,明了其出处,分析它好在哪里,再结合实际造句。
读书、品诗,看四季之景,享人生之乐。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慢慢地,开始教学生体味诗的意境,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欣赏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欣赏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激情飞扬……诗句积累多了,胸中列书万卷,下笔就能左右逢源,语言就如“万斛泉水,汩汩滔滔,不择地而出”。
(二)巧用对联
鉴赏并积累一些名联,大有裨益。邓拓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事事关心》一文;唐弢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琐忆》;毛泽东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活画不学无术的主观主义者,生色不少。
(三)学写诗歌
诗歌是简短精练的文言形式,让学生学学、寫写,善莫大焉。评《药》中的人物,有学生这样写:
驼背五少爷:也许/太多的苦难/在这里凝固/是身体的伛偻/是人性的麻木/更是灵魂的扭曲
华老栓:用一包包含血泪的洋钱/换来更沉重的/鲜血/收获的不是幸福/而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文字,为师的也只能自叹不如。
二、引入时代活水,活用语言
(一)关注当代新词汇,辨一辨
厉害了我的哥,是在下输了,蓝瘦香菇,什么鬼啊,可爱,interesting……这些脱口而出的新词汇难免鱼龙混杂。如何正确使用?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要求:
(1)分类搜集新词汇:如与市场经济挂钩的新词语,港台词语,中外合语,都市流行语,网络用语……(2)记录出处,考察其渊源。(3)解释词义及使用语境。(4)学习新修辞,如置换、倒置、分解、喻代、英语化。(5)新语病会诊。
此项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当代汉语的巨大表现力,认识到新词汇的某些弊端,促使学生为建设健康、新鲜、充满活力的当代汉语作贡献。
(二)关注广告,赏一赏
广告,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其简洁的文字所表达的极为丰富的内容,确是令人回味。有一堂广告词欣赏课,让人大开眼界。
老师从个性切入,以崇尚“个性自我”为例,让学生赏析广告语言:
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但后来耐克把广告词改为“I dream”,效果就不怎么样了。“为什么‘Just do it比‘I dream好?他问学生。显然,他的用意是要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它的特性。
然后他要求学生举出”弘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广告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十分踊跃:
(1)雪碧广告:“晶晶亮,透心凉”——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一种扔掉面具展现真我的行为,一种彼此靠近实现沟通的渴望。
(2)佳得乐广告:我有,我可以。
广告语言富有音乐性,文字简练,形象优美,通俗易懂又好记。如果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些语言,充分掌握了这些语言,自然对写作有帮助。
(三)流行歌曲,唱一唱
流行歌曲在校园里似乎永远流行。前天是《真情人》,昨天是《梦醒了》,今天是《什么都可以忘记》。那个性化的抒情唱词,加上现代电子音像技术的震撼,夹杂着偶像崇拜的浪漫冲动,总是心中永远的感动,弥漫在校园,温柔地穿透少男少女的心,成为他们自娱娱人自感感人的手段。当你“再也不能忍住胸口的哽咽”时,哼上几句就会感到些许轻松;当你痛苦时,唱一句“很受伤,很受伤”就会感到释然;而当你写作的时候,流行歌曲的旋律不知怎么又会冒出来……
我们的写作教学正需要这种冒出来的词语。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冒出来的资源,让流行歌曲由俗而雅,为我所用,成为写作中应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财富,一个优势,一套独门功夫。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