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要不断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而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怎样才能把孩子的目光从电视、电脑游戏中拉回到文本阅读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阅读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文本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课本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如二年级的课文《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在教学这些课文時,我先让学生了解童话中的人物,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更深刻。还有一些文章是有关名人的,如《诚实的华盛顿》等,让他们知道这些名人的一些相关故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乐于去读,并根据文本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读。适合表演的表演读,对话的分角色读;也有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的文章,如《桂林山水》,我会让他们先欣赏图片或者是课件,陶冶他们的情操后,再指导有感情去读,配音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情绪不断高涨;还有一些文章是名篇节选的,如四大名著中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等,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便把自己家里的儿童版四大名著配套的VCD碟拿给学生看,让他们喜欢名著,课后再建议学生把家里的书带到学校传阅,他们不但了解了书中名篇课文,对其他的故事也乐于去读。
二、延伸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品质
在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体系,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探求阅读教学的多種途径,立足于课堂,延伸拓展课外读物,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的同时更提升学习的品质。在教学中,我一方面鼓励孩子们多阅读,一方面为学生选好课外阅读文本,尤其是与文本相关单元、篇章有内在联系的,有选择地将阅读文本移入课堂,并在教学中,常常与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在阅读中还能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这样无形中,学生阅读的品质也会逐渐得以提高。
三、根据学生实际,提升学生阅读档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心理的需求,我也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时,我向学生推荐的是一些适合他们读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让他们在晨会中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还会适时给他们用手机录像,这样,学生的表现欲也增强了,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又向他们推荐了科幻作品以及中外一些文学作品,如《爱的教育》《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等,这些充满传奇而且语言极富个性的作品,深受学生喜爱,文化含量高的名著令孩子们向往,这也反应他们追求高品位的“阅读期待”。
我还以身示范,献出了两本书,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世界,我能行》。也跟他们一起交流,可想而知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是大大地增强。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等要求。几年来,我把自身阅读所积累的适合学生品析的文章,定期推荐给大家,每月交流一次,形式多样。如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等活动,现在同学们的阅读量大了,范围广了,品位明显高了,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师的言谈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乃至兴趣爱好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也会不断充实自己,扩大阅读量,使自己的阅读面更广泛些,给学生做表率。在以后的阅读中,让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从读中欣赏;从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读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