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个伪命题(环球锐评)

2017-03-30 09:21
环球时报 2017-03-30
关键词:双赢木头劳动力

杨 帆

这些年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一些学者和政客喜欢炒作所谓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有人还假模假式地拿出公式、理论和“事实”,掩盖不了的却是伪命题实质。

要弄懂这个问题,可先做个记账游戏。前提假设: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为1:1,只计算工资,不计其他成本和国内税收。美国一家具企业有3人砍木头,每人工资100元,共300元;8人做家具,每人工资100元,共800元。若只在美国国内销售,产值为1100元。

若该公司搞跨国加工贸易,把木头先运到中国,在美国砍木头的价格不变,但在中国雇8人做家具,每人工资50元,共400元,家具以700元的价格返销美国,较在美国生产多赚400元。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GDP降低800元,减少8个就业岗位;美国对华出口增加300元。中国增加400元总产值GDP,8个就业,400元工资收入;木头以700元价格返销美国,中国对美出口增加700元,实现顺差400元;国际贸易总额因这笔交易增加1000元。同时在美国,该家具的单位价格从1100元降低到700元,消费者得到400元好处,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400元。

这里有什么“不公平”吗?若木材未在中国销售,可说几乎没有,足见双赢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双方比较优势若同时得到发挥,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有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加工贸易的增加不影响农业生产,可以长期保持低工资,这是“双赢”的基础。以前是“国际新左派”,现在是美国极右派,都认为这是“不公平贸易”,很明显他们错了。他们的错误在于,西方经济学往往假定“充分就业”,只讲垄断干扰公平,不知道更根本的东西——什么是“过剩”。双方产生“结构性经济摩擦”的原因在于:尽管美国的消费者福利提高,但其就业、工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中国的相应指标和外汇储备却上升。

那些经济学者还错在:未以发展的眼光看比较优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劳动力不足,但木材过剩;中国有4亿过剩劳动力,农民工工资极低,与美国相差数十倍,缺乏木材、出口渠道和外汇,那时双方经济互补性明显。

40年后,中国劳动力不再过剩,工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已没有优势,正向东南亚、拉美转移,反而外汇过剩。此时美国全体消费者早已把福利提高视为理所当然,并不感激,倒是部分工人长期失业的问题,通过利益集团政治,强烈表现出来。安抚安置失业工人本是美国政府的社会责任,但它却向外转移矛盾,乱搞保护主义,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考虑到美国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中国可与美国探讨双边协定,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扩大对美进口,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美国则相应减少对中国的出口技术限制;中国把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美国国内投资,美国企业家则把部分在中国的加工企业撤回;美国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以投资或贷款形式参与美国基建,就钢铁、水泥、玻璃等展开产能合作;中国继续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继续减少对国内企业的不合理补贴。

建交以来的中美经济合作是一部双赢的历史。美方应充分认识到,单边打贸易战,搞威胁敲诈,都是行不通的,最终结果会比双输还要糟糕。▲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双赢木头劳动力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