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楠
(洛阳理工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究
——以一则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丁楠
(洛阳理工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本文从宣泄情绪、处理潜在情结、寻找正向转移途径等方面入手,对一次由失恋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了有效的干预和处理.通过对干预工作的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寻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
大学生;失恋危机;危机干预模式
失恋是大学生容易遇到的应激事件,处理由失恋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一则由失恋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的分析,对干预工作的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寻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此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以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1.1 案例信息
大三男生晓东与女生小意在大一时谈过一个学期的恋爱关系,后因小意和前男友复合而分手.分手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晓东一直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经常纠缠小意.晓东常常在小意自习结束回宿舍的时间给小意发QQ信息,若小意不回,他就会认为小意和别的男孩子在一起,就要去小意必经的路上去等小意.被小意发现后晓东的情绪开始失控,时时刻刻觉得小意在跟别的男生在一起,对小意的跟踪和监视也越来越多,小意感到害怕,对晓东的出现更加抵触,某晚在晓东对小意强行搂抱并进行言语威胁后,小意向系部举报,认为晓东的行为威胁到自己的安全,严重影响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2 背景信息
晓东,男,23岁,大三学生,北方人.无重大身心疾病,无不良嗜好,父母经商,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病史.
父亲严厉、不苟言笑,对他要求很高,但从不表扬.母亲感情较为冷漠,只顾其温饱,很少有感情交流.
2.1 案例性质
本个案中,由于晓东出现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并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把其评估为心理危机状态.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法来解决时,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由此可能引发自伤或伤人等严重恶果.
2.2 诱因分析
2.2.1 外部刺激:失恋作为一种情感丧失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失落感,之前虽然已经分手一年,但两人仍然有联系,是朋友,因此晓东心中还有希望,有能够自我安抚的方式,但跟踪被发现后,小意对其的友好态度转化为恐惧,并不再跟他有任何的联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脱离和丧失,对晓东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2.2.2 社会支持:父母对晓东的教养模式是疏离并且相对苛刻的,这导致晓东一直以来很孤独,内心缺乏依靠,大学期间,晓东也没有特别贴心的朋友,面对失恋带来的丧失感无处发泄无处寄托,因此晓东内心非常孤独,缺乏支持力量,失恋会诱发他自身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无法解脱就会诱发他由对这种无力感抗争而产生的暴力倾向.
2.2.3 行为模式:父母对晓东的高标准要求内化到晓东内心,就转变为自己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父母的标准也就意味着一切都要成功,不许失败,这种行为模式也会导致晓东无法接受感情失败这一事实,女友离开他和别人在一起,这意味着他不如别人,就会诱发他强烈的挫败感,这种自我否定一直以来是不被他自己允许的.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本例个案被辅导员老师带到咨询室的,故主观上对咨询老师的防御心理非常强,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态度.因此初次会谈着力于建立晓东对咨询老师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咨访关系.同时对辅导员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料加以核实补充,以更为准确地对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3.1 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建立良好咨访关系
初次咨询中,发现晓东带有非常强烈的委屈情绪,认为老师们只是批评教育他,并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加上一些事实他出于保护小意的心态觉得不便于告诉老师,就产生了“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就是个危险的坏学生”的破罐子破摔心态.咨询老师适时地进行共情,表示愿意帮助他,陪他一起从痛苦、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晓东的态度逐渐转化为愿意配合咨询老师解决问题的合作态度.
3.2 核实补充信息,评估危机程度
首先,外在表现方面,晓东外表干净整洁,与咨询老师对话思维逻辑清晰、言语连贯.
其次,情绪情感方面,晓东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痛苦情绪.但此情绪并未泛化,且在可控范围内.
第三,认知方面,晓东的思维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狭窄,但对事件的知觉切合实际,能够理解目前情况与刺激压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行为反应方面,晓东目前不能专心学习,对人回避,有失眠现象.但行为反应总体正常.
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排除发生自杀及他杀等恶性事件的可能性.但由于情绪强烈且易激惹,所以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将此次危机干预事件严重程度评估为一级,即晓东目前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可通过咨询进行干预.
3.3 跟进辅导
此个案的干预方案中,咨询师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3.3.1 第一阶段:宣泄情绪,理性分析目前处境
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的倾听和共情有助于个案的情绪发泄.本案例中,很在意其男性力量感和坚强特质的晓东几乎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向人显露自己的内心,而在咨询师为其提供的安全、温暖的环境中,晓东逐渐将心中的委屈、不解、不甘心尽情发泄出来.情绪宣泄之后,明显他整体的状态更加理性清醒一些.
在其情绪稳定之后,与其共同分析他目前状态的成因.共同探讨后发现,晓东自小处理问题的模式是只能赢不能输,而失恋其实是他情感失败的象征,并且是由女友出轨引起的,这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否定,他无法容忍这种失败,也无法忍受这种否定,因此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明白这点之后,其情绪相较之前更为可控,且开始自行分析形成目前这个状态的其他可能原因.情绪主导思维的状态变成能够理性思考的状态.
3.3.2 第二阶段:寻找适合的注意力转移途径,减轻其心理压力
虽然通过第一阶段的咨询,晓东的情绪更加可控,但由于仍处在感情心理危机中,他的心理能量仍然聚集在失恋这件事上,他仍然有强烈的挫折感找不到出口,因此咨询老师和其共同探讨,寻找适当的途径释放其受挫的心理能量.
在分析其自我否定的思维习惯对其生活的影响,引导其发现自身的价值,学习自我肯定的过程中,咨询师发现晓东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很多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但自小以来的思维习惯使他只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失败、错误、不尽人意.在咨询师的鼓励下,晓东自己去找了一份能够体现自己专业能力的兼职,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老板的认可,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这过程中,晓东拓宽了自己的生活圈,扩大了视野,并得到了认可,很好地转移了他原本陷在失恋里的注意力,使其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愿意肯定自己的能力,也减轻了失恋带来的挫败感.
3.3.3 第三阶段:寻找潜在原因,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耐挫能力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咨询,晓东的状态已经相当稳定,进一步对其危机状态的潜在成因进行探讨,就危机事件来分析晓东的行为原因及应对方式.
经过咨询的深入,咨询师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晓东在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状态.他渴望人际关系,因此会去当班干部,去讨好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但同时他在内心深处又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独立,不进行感情投入.事实上晓东的人际关系模式与其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他渴望父母的爱和认可,但总也得不到承认;他渴望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但自小都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和小意的关系中,他一直事无巨细地替小意操心,这个过程中其实他下意识地扮演了他心目中极其缺失的父母的角色,扮演了他渴望的能给他关怀的父母形象,在这种付出的过程中,他内心的缺失感和孤独感得到一定的弥补,所以他会非常迷恋和小意在一起的时光.小意一离开,他就立刻被打回原形,重新变回那个内心孤独的、没有人疼爱的无助小孩的状态.所以他人际关系的问题、恋爱的问题其实归根究底源于他最初的关系模式.咨询老师帮助其分析和父母的关系模式,以及随着他的成长和父母的老去他和父母关系模式可能发生的变化,引导他理解父母,主动做出改善与父母关系的行为.
3.4 解决危机
经过近2个月的咨询,晓东的情绪已经比较稳定.随着与父母关系的缓和晓东逐渐意识到,现在自己有能力主导与父母的关系,这让他内心非常轻松并从中获得很大的自信.另外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收获很多,他和小意也恢复正常的同学关系.
失恋是大学生容易遇到的应激事件,对处于此类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动力和平衡”.本案例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主要由于以下方面:
一是及时帮助其宣泄负面情绪.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个体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分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此时危机干预主要的精力应该集中在稳定求助者的心理和情绪上;
二是寻找危机状态背后的潜在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一般来说,失恋作为一种常见的丧失能上升到危机状态一定有其背后的潜在原因,比如一般会有感情缺失、自我意识偏差、将恋爱对象作为感情寄托甚至人格缺陷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危机状态实际上是这些问题借助失恋的刺激爆发了出来,因此要寻找不同个案危机状态背后的潜在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三是寻找适合当事人的正向转移途径.要帮助其将注意力从危机环境中转换出来,激发其正向的内部运行模式,寻找适合的方式有效转移其恋爱受挫带来的内心压力,最终使其心理能量能够有效集中到对积极事物和目标的追求上.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郭念鋒.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B844.2
A
1673-260X(2017)03-0154-02
2016-11-21